APP下载

现代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误区及其本真回归

2019-09-03臧艳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价值理性技术理性技术

摘   要教学与技术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教学与技术在融合的基础上还存在一定的张力,教学技术在体现一定的功用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当前学术界对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存在诸多误区,即对立了教学领域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关系,否定了教学技术理性的价值,用前后不一致的逻辑思路理解教学技术理性。这就需要对现代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进行本真回归,统合“教学技术理性”和“教学价值理性”,正确看待教学技术理性在教学实践运用中的作用,辩证地认识教学技术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教学  技术  技术理性  价值理性

教学自出现以来,就产生了可以帮助开展教学工作的手段与工具,有了有关教学的物质条件、方法与程序等,也就产生了有关教学的“技术”。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有人将技术当做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甚至认为技术超越了教学,凌驾于教学之上。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并不存在某种长盛不衰的“技术”,更多的是因组织形式、方法、模式等不断更迭所形成的教学变革。教学与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当前有学者对现代教学技术理性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解,主要表现为将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对立、否定教学技术理性的作用及对教学技术理性的认识不一致等。本文通过对教学与技术内在联系的分析,梳理当前人们对现代教学技术理性认识存在的误解,从而回归教學技术理性的本真。

一、教学与技术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教学与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技术性是教学的属性,这可以从认知、科学思维及教学艺术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教学与技术进行融合的同时,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张力。虽然教学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1.教学的技术性

合理有序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也就是说技术性是教学本身具有的属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教学的技术性:其一,人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开展认知活动的过程中,要深层次地了解认知对象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同样地,特殊认知活动的教学,也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达到最好的认知状态。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认知局限,不能直接进行交流与沟通。如,学生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学习比用单一的听觉或视觉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借助PPT向学生呈现知识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二,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中有一系列可以遵循的教育规律,是一种科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教师会将复杂难理解的抽象知识采用一定的教学技术转化为简单明了的具体知识。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教学技术来设计的依据就是这种线性思维方式。其三,从教学艺术视角来看,教学活动是一种艺术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讲授同一个教学内容,但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却不同,这就是教学技术所产生的结果[1]。

2.教学与技术的融合与张力

首先,教学与技术已经发生了融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入与拓展。有学者认为,“工业时代的投影、音像磁带、幻灯片等电教设备,只改变了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而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却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系统的各环节、各要素之中,变革了整个课堂教学系统,除了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变之外,更多的是教育思想理念”。由此可见,教育与技术已经实现了融合,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这种深层次的融合,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实施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指出,“各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教学的‘利器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全程参与”。其次,教学与技术之间具备张力。由上述可知,两者之间已经完成了深度融合,但是这两者之间的融合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即存在着必要的张力。实际上就是教学活动与技术之间存在的内在矛盾或冲突,如教学的人文性与技术的工具性存在矛盾、教学的丰富性与技术的单一性存在矛盾、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技术的机械性存在矛盾等。这种张力是教学技术合理性存在的保障,也是教学技术在实践中运用的基本前提,更是分析教学与技术的基础。它暴露了教学技术的负效价值,没有这个张力,教学技术的运用容易走向极端,导致教学实践出现诸多负面效应。

3.教学技术存在的风险

教学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已渗到教学活动的各要素之中。当前教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同时给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一些困境。也就是说,在具体运用教学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着风险——教学技术风险。有研究结果显示,有65%以上的教师表示有超过12%的课堂因为过度使用媒体而压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能活活动;有接近10%的教师表示在课堂教学中因使用媒体过多而使学生的教学互动、思考探究和亲身体验情况减少。这说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学技术风险。从教学发展历程来看,教学技术风险的出现比技术风险晚很多。技术风险有五个主要特征:一是技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技术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客观存在的,另一种是主观意义上因主观预测而产生的;三是技术风险具有双重性,因技术风险具有潜在的不确定性,所以它既包含着因使用技术而造成的负面效应,也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四是技术风险的危险性具有连锁反应;五是技术风险是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不是技术本身有问题[2]。

4.教学技术体现的价值

技术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价值。教学技术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指在教学活动因使用教学技术而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教学技术的价值性。在教学过程中技术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决定了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其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技术进行选择,这个过程主要涉及教学手段和工具。其二,在教学实施阶段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工具,使技术的形态设计与系统设计达到统一,让学生进入有效的学习管理模式,这个阶段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策略等。其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内容结束时要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技术的状况进行评价。

具体来说,教学技术体现为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功用价值。教学技术的功用价值能够直观体现便于学生更深刻理解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技术最主要的价值,也是在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如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教学技术的过程中恰当选择工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帮助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兴趣。二是人文价值。技术的更高价值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產生智慧的延伸,是对人发展的满足。而教学技术的人文价值是从较小的层面来说的,要以具体的内容为依托,是对学生思想等方面的塑造,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目的是育人。教学的人文价值,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传递着特定的价值观念并蕴含着当代的教学思维[3]。

二、现代教学技术理性批判存在的误区

技术理性导致当前一些教学问题面临困境,学界对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味地沿袭社会学技术理性批判的思路来批判教学技术理性,难免出现极端化和片面化的问题。对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把教学技术理性与教学价值理性对立起来,将其完全视为对立的两极;二是否定了教学技术理性的价值,认为技术理性是负面的、消极的,不存在积极的价值;三是用前后不一致的逻辑思路理解教学技术理性,前面从技术悲观主义的视角分析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后面又从技术乐观主义的视角来要求辩证地看待技术。

1.对立了教学领域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关系

长期以来学界存在这样一个理论误区,就是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视为完全对立的两极。当前批判技术理性的前提条件是:技术理性的张扬会导致价值理性的衰微,这两者之间是天然对立的关系,相互不能包容与统一。这种简单、片面的对技术理性的理解,既不利于现实社会中问题与矛盾的解决,也会在实践上带来一定的混乱现象。一般来说,人们对立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根本原因是韦伯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划分。韦伯对理性的划分被人们误读了,实际上,这种划分有其一定的理论意义。在韦伯学说中,它是“理想类型”的,是韦伯“为了便于思考社会行动的意义所设定的范畴。也就是说,任何实际行动都涉及价值合理性成分与工具合理性因素,但在现实中他们并未以这种纯粹的形态实现过”。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实际上就是以这种“理性类型”为依据,对现实中的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进行割裂的过程。对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也同样存在这样的误区,直接对立了教学技术理性与教学价值理性的关系,使其走向两个对立的极端。“存在二元对立的思维”就是舒尔曼针对舍恩对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指出的一个经典错误。他认为舍恩对“艺术性”和“技术理性”、“确定性”和“非确定性”之间进行了二元对立的划分。这种极端的划分不符合教学实际,太过整齐划一,站不住脚。因为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不属于这种极端的类型,而是融合一般与具体、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反思为一体的。

2.否定了教学技术理性的价值

这一观点认为技术理性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产生的所有效果是负面的、消极的。事实上,人类的社会生产就是在技术理性的支持下才获得长远发展的,没有技术理性的支撑,人类社会就不会向前发展。“从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发生及发展的基础是技术,它也是人类主体性获得及其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凭借技术理性“创造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性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具有主导性的地位。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正是技术理性内在价值的体现,也说明技术理性存在的价值,人类的一切技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技术理性的指导。虽然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因错误地使用技术而出现消极效应,但也只有依靠“技术与技术理性的发展”才能消除这种效应。对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也存在同样的误区。从教学技术理性批判来看,通常是通过各种证据说明技术理性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补救技术理性产生负面结果的伦理性或价值理性策略。似乎技术理性没有任何价值,是造成一系列教学问题的根源,否定了技术理性的价值。然而,即使在运用技术理性的过程中教学出现了问题,也不应该完全抹杀技术理性,而应该全面地审视教学技术理性。对教学实践来说,技术理性是一种不能缺少的理论基础,没有这种技术理性的支持,技术理性批判者们对价值理性的呼吁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它只能以一种美好乌托邦的形式存在。

3.用前后不一致的逻辑思路理解教学技术理性

技术乐观主义从工程学和自然科学的观点出发,认为“技术可以创造新产品,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和工具,也是道德、文化、知识进步和人类自我拯救的手段,因此,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技术悲观主义从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将技术看作导致生态危机、人类异化等问题的根源。学界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是从技术悲观主义,即生态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罗列技术理性的各种缺陷,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而结尾却又从技术乐观主义,即工程学与自然科学的视角来强调要辩证地看待技术,似乎这里的技术理性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这时的技术理性似乎与前文提到的技术理性不是同一回事,而是两种不同的技术理性。这种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的思维说明了批判者们自身存在的逻辑矛盾。这也正好证明了完全否定技术理性是不客观的、极端的做法。虽然工程学、自然科学视角下的技术观是乐观的,但也窄化了教学技术理性的含义。该技术观忽视了“非实体技术”,只注意到了“实体技术”,将“教学技术”视为网络技术、多媒体等物质手段和实体工具。我国学界对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多是从技术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视角来理解的,且有部分学者只对实体的教学技术进行了批判,没有从整体来看待教学技术理性,对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缺乏整体观,所以,这种批判有一定的局限性,没能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技术理性。

三、现代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本真回归

当前学界对现代教学技术理性的批判存在误区,应使教学技术理性回归。这就须要做到统合“教学技术理性”和“教学价值理性”,正确看待教学技术理性在教学实践运用中的作用,辩证地认识教学技术的双重价值,在重视教学技术理性所产生重要价值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技术理性在教学运用中出现的负面效应,用全面的、整体的视角来理解教学技术理性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影响。

1.统合“教学技术理性”和“教学价值理性”

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之间并不是一种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价值理性规约着技术理性,使事物的发展走向所期望的方向,技术理性为价值理性提供保障和支撑,使价值理性有具体的物质基础可依。由此可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互不相容的,不能将价值理性偏差带来的负面效应完全归结于技术理性,更不能将两者视为对立的关系。而教学价值理性与教学技术理性同样不是独立的关系。教学价值理性引导着教学技术的运用,而教学技术理性保障和支撑着教学价值的实现。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两者的统一关系,教学活动的对象是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学技术理性相应地也有其特殊性。认识教学技术理性既不能轻率地完全服从生态学、社会学视角下的悲观主义技术理性观,也不能盲目地遵从工程学、自然科学视角下的乐观主义技术理性观,而应该慎重思考,既要重视教学技术理性的重要作用与特殊性,还要关注其受到教育价值理性的规范作用,杜绝因不合理使用教学技术理性而对教学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4]。因此,有效统整“教学技术理性”与“教学价值理性”,可以解决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极端和片面问题,客观、公正地对教学技术理性进行评价,反思当前对教学技术理性批判存在的误区。

2.发展教学实践理性,合理认识教学技术理性

无论是乐观主义的技术理性观,还是悲观主义的技术理性观,从指导教学活动层面来说,对教学实践都不起实质性的作用。从否定的视角来说,否认教学技术理性的价值,就是否认教学的规律,否认教学的科学性,实际上否认了教学的专业性质,这违背了教学专业化的特点。认可教学技术理性的价值,并不说明就要否认教学的差异性和个体性,也不能说明其不受价值理性的规约。实际上,实现教学价值、个体性、差异化都要依赖于教学技术理性。乐观主义技术观与悲观主义技术观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显示极端化的问题。因此,要从实践理性的层面吸取两者在教学运用中产生的积极效应,协调两者的矛盾关系[5]。

在马克思哲学观中,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是理性的兩种不同表现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像实践理性可以统合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一样,在教学领域教学实践理性也可以将教学技术理性与教学价值理性统整起来。既要肯定教学技术理性的积极影响,为教学价值提供依据,又要重视教学价值对其起的规约作用,避免一味盲目地追求技术理性,客观地看待教学技术理性。

3.辩证地认识教学技术的双重价值属性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政府、媒体、学校、教师等对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视,许多教师忽视了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一度认为该技术的应用只能够带来积极影响、产生有用价值。调查研究显示,关于“信息技术应用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这个问题,有65%以上的教师从来没有意识到。如果教师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具体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该观点将人文与科学进行有机融合,认为教育的方向是人文精神,教育的基础是科学精神。教师不仅要重视技术在优化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还要把握技术在教学运用中可能带来的问题。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要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技术具有的价值,认为技术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可以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又可以危害人类。这种技术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哲学的观点来分析教学技术的视角。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技术时,既要注重技术应用促进学生发展的正面效应,也要了解技术应用可能存在的风险。从教育技术角度来分析,美国有关机构把教育技术界定为“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与“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还专门建立了教育技术行业道德规范标准。由此可见,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因尽可能地避免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要“符合伦理道德”[6]。

参考文献

[1] 潘新民,王本陆.教学:“技术化”还是“去技术化”?[J].课程·教材·教法,2017(04).

[2] 杜尚荣,李森.论教学的技术风险及其防控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7(06).

[3] 周海霞,郭成.从教学论角度探讨教学技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

[4] 索磊.“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4(03).

[5] 田印红,王中华.教学过度技术化的弊端与化解[J].教学与管理,2016(26).

[6] 蒋立兵.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伦理诉求及理性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作者:臧艳美(1980-),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价值理性技术理性技术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批判之管见
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