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研究

2019-09-03陈国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市民化农民工城镇化

陈国梁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称呼,也是具有中国特色而且数量庞大的群体,对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十八大提出来的口号,虽然理论上关于这个问题成果有很多了,但是本文结合新型城镇化进程来研究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路径,在宏观视角下探索如何更好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并提出一些建议,将会是一个补充和发展。就现实而言,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会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城镇人口越多,城镇化水平就越高。

[关键词市民化;农民工;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12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5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属于典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范畴,而今,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变化,那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热度也在不断上升。在城镇化视野下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方案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农民在中西方都存在,然而农民工却是中国特有的。因此这一问题研究地域主要在中国。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农民工能够在城市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就是农民工市民化。而如何推进和解决这一过程所面临的困难将是这一问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为推进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内涵

新型城镇化中的“新”其实就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同时,也对应了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而且政府的制度建设也在这种新型下得到了增强。事實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也可以理解为“是维护农民权益的城镇化,是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化,是善待外来人员的城镇化,是环境友好的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城镇化,是发展民主法治的城镇化”。

传统来讲,农民工市民化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退出农村、入驻城市,最后是跟城市融合。宏观来讲,一步步来实现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还要逐步加强融合之后对农民工工作的管理。农民工进入城市,那么随之农民的数量会相对减少,在解决农民问题的时候负担就会减轻。一方面农民减少,另一方面市民增多。资源的配置随之就会发生变化,这对农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对农民本身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农民工进了城,必然会给城市的建设作出贡献,各行各业都会有所发展,而且,一旦他们在城市生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这些将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之后,一旦与城市融合,将会消除之前身份地位的差距,从而摇身一变和城市居民获得相同的地位,长此以往,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将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二、农民工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看法,在农民群体中,是存在不同观念的。主要的态度有两种,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主要是来自不同的年龄阶层的农民群体。一个方面来说,有意愿进行农民工市民化的人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城市生活时间比较长,他们的就业和专业技能都是与城市接轨的,生活中他们已经跟城市融在一起了,除了农村苦口,实际上跟城市人生活已经很接近。而且还有一部分人出生就是在城市出生的,他们中甚至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他们对自己的农民身份认同感是比较低的,或者说他们内心就是把自己当成城市居民来看的。这些人对市民化的热情是很高的。另一方面,在城市打工时间较少的,不间断会回家的农民工,他们对农村的认同更高,他们对城市的生活是不太接受的,通常觉得城市生活节奏快,自己与城市只是打工的关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结构,使得农民根深蒂固地认为,农民就是靠土地吃饭的,没有土地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在农村还是有一部分家庭,是靠着种地维持生活的,他们并没有对城市有多向往。因此这一部分乡土情结深厚的人们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是比较弱的。

关于农民自身对市民化的顾虑问题。首先,对于到底要不要到城市里去生活,不同地区的农民态度是有差异的。发达地区的农民一般收入比较高,离城市也近,生活水平和状态跟城市差距并不是太大,所以他们并没有离开农村去城市的打算。中部地区的是向发达城市流动的较多,较少流动向就近的城市,经济不太发达的中部地区的农民工,希望获得更多的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是偏向于市民化发展的。而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受到的限制就比较多,而且他们要是去大城市生活,高昂的成本是让他们力不从心的,因此他们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也不是太强烈。其次,农民工对市民化前后的利益权衡也是市民化进程的障碍之一。以前农民工想进城,就还要放弃土地以及国家对于农民的一些惠农政策的优惠。在2014年的时候,国家为了鼓励农民工进城,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农民暂时带着“土地”进城生活。但是对于这个期限问题,农民还是担心在城市定居之后,还是会失去原来的东西。而且东部一些地区出现了回流现象。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在一些农村征地时候会有高额的赔偿。农民对利益的计算其实是很精细的。那么正是由于这些对利益的追逐,也就造成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发展。

关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首先,最主要表现的是在生活习惯和方式方面,这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其次,居住环境和出行方式的转变,都会让农民们不适应,从而形成滞后的融入。另外,农民工想要让自己真正融入城市当中,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民工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程度是落后的,那么自然而然,整体的素质水平是比较低的,他们能否跟城市居民更好地融合交流“原市民”对“新市民”能否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生活氛围的融洽度带来的归属感。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归属感也是融入城市的一大障碍。

就上述所言,农民工市民化,先是农民工愿不愿意的问题,其次是怎么实现市民化的问题,最后是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得处理好,否则就会出现“回流现象”。那么如何整体性来把握这些问题,为我们深层次探究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做个引导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三、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考验

第一,国家政策的制定难以与现实结合。我国地大人多,地区间差距较大。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同地区的发展进度参差不齐。这也就造成了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难度。这是我们面临的困境之一。第二,物质扶持不够。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是飞快的,然而这些并没有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物质扶持,去帮助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因为对于低收入的农民工来说,进城实现市民化的成本是很难忽略的。所以物质扶持的欠缺也是市民化面临的困境。第三,从社会发展角度看面临的困境。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民工纷纷到城市打工赚钱,而且城市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应该吸引农民工留在城市,但是城市的物价又相对较贵。那么他们赚的钱,在农村可以富余的生活,但在城市却只能温饱,还是省吃俭用地活着。因此社会的整体发展的经济因素也是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

那么,對于这些问题,国家在解决过程中出台政策的又将面临什么考验?

我们可以从农民工户籍方面的政策,就业方面的政策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等进行分析。

首先户籍落实的局限性。2014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但是很大一部分人还是犹豫,对农民工吸引力并不大。而且,在市民化后,农民的一些档案的登记,相关的保险文件,就业统计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对政府部门而言是个考验。

其次,就业创业的局限性。农民工进城是需要就业的,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他们只能找一些吃苦的卖力气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城市之中的地位弱势,工资较低,而且拖欠现象严重。农民工又缺乏法律维权意识,在城市中势单力薄,只能忍气吞声。如何帮助农民工讨薪,并且避免这些现象的持续发生,对政府来说也是个考验。

再次,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农民工的需求。很多进城的农民工市民化后享受不到社保医保的待遇,看病难,子女入学困难,专门为农民工建立的学校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都跟不上。而且居住环境也比较差,因为价格便宜。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会改变他们的市民化信念。

最后,对国家调控的考验。对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国家如何进行政策调控,会是一个关键性因素。相关的土地制度、就业政策和户籍制度等,都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家也要做好准备,面临新的问题出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政府一定要提高政策与现实的结合,提高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于乾顺.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解决对策[D].南京:河海大学,2007.

[2]任红梅.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休息权法律保护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1):100-109.

[3]朱世英.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非均衡发展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4):35-43.

[4]张国胜.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王满四,熊巍俊.科学认识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J].农业经济,2005(2):16-17.

[6]郭光磊.北京市新型城镇化问题研巧——战略与政策分析(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7]周小刚,陈东有,刘顺百.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9(9).

[8]“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市民化研究”课题组.农民市民化的趋势与国内相关理论学派的主张[J].经济研究参考,2003(5).

猜你喜欢

市民化农民工城镇化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