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FMEA降低软式内镜人工清洗消毒中的风险
2019-09-03莫曼莉
莫曼莉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广东东莞 523900)
我院现有软式内镜种类较多,包括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电子喉镜等,涉及多个科室。软式内镜具有器械精密、结构复杂、管腔细长等特点,易发生细菌、血液、分泌物残留,若清洗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医源性感染等不良事件,进而对患者和医院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性、前瞻性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可为明确风险薄弱环节、制定风险预防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指引[2]。软式内镜人工清洗消毒风险管理中,FMEA可对清洗消毒流程各步骤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失效模式和潜在原因,指导医护人员修正清洗消毒流程,从而实现风险防控,提升清洗消毒质量[3]。本研究探讨FMEA在软式内镜人工清洗消毒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组建项目团队
由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与感控防保科、胃肠镜室、耳鼻喉科门诊共同组成FMEA团队,包括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共计6人。成员平均工作年限11年,均精通软式内镜人工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及质量评价标准,并接受过FMEA和风险管理知识技能系统培训。
1.2 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因素
(1)绘制软式内镜人工清洗消毒操作流程图,具体步骤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末洗→干燥。(2)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并列出每个步骤的可能失效模式,找出潜在风险原因。(3)制定失效模式调查表,纵列为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横列为严重度(severity,S)、发生频率(occurrence,O)、不易探测度(detection,D)。参考《中国医院评审实务》[4],制定S、O、D评分标准,见表1。(4)对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进行评分,取平均值,计算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RPN=S×O×D,RPN值越大,表示失效模式风险越大。(5)明确失效优先次序,将RPN值由高到低排序,选择RPN值>150为主导故障,针对RPN值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优先改进。见表2。
1.3 效果评价
比较FMEA管理实施前(2017年5月至12月)与实施后(2018年1月至6月)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RPN值差异。并于实施前后各抽查清洗器械200件,比较实施前后清洗合格率差异。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风险事件等分类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FMEA实施前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RPN值比较
FMEA实施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RPN值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且均低于150。见表3。
表1 S、O、D评分标准
2.2 FMEA实施前后清洗合格率比较
FMEA实施前后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3.5%(187/200)、98.0%(19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6,P<0.05)。
3 讨 论
软式内镜相关感染暴发事件时有发生,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5%~3.4%[5]。软式内镜相关感染事件不仅影响患者康复,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亦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对医院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与软式内镜相关感染发生密切相关,我院现有软式内镜种类较多,涉及多个科室,且未实施集中清洗消毒,对于软式内镜的清洗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存在清洗不合格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最薄弱的环节,制定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效果,防患于未然,保障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和安全,我院感控一直以来都在重点关注和努力实践。
表2 软式内镜人工清洗消毒流程中RPN值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表及改进措施
表3 FMEA实施前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RPN值比较
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预防型质量管理方法,可实现系统的判定清洗消毒流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量化评估失效对清洗消毒效果的潜在影响,并对其进行排序,明确风险薄弱环节,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指导医护人员对清洗消毒流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风险防控,提升清洗消毒质量[6]。本研究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初始操作流程由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末洗、干燥6个步骤组成,上述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存在风险,通过FMEA量化分析清洗消毒流程中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计算RPN值并排序明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风险防控的薄弱环节,包括管道内部分位置未刷到、流动水清洁力有限、注射器压力不够、消毒作用时间不够及消毒前后使用同一手套等。FMEA针对风险防控薄弱环节分析总结出潜在原因,为制定和实施防控对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展现了良好的针对性,保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7]。本研究通过FMEA梳理出软式内镜人工清洗消毒流程中RPN值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的潜在原因,分析失效机制,针对我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中存在的流程欠完善及不清晰等问题,重新修订完善流程,制作全院统一的上墙流程图,并完善清洗消毒记录表;针对人员流动性大且教育不到位的问题,组织学习新标准,外派参加省市培训,要求每位新人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制作并张贴标识与提示标语,具体化清洗消毒流程中的操作时间,要求工作人员工作中使用计时工具,加强院科监督,以解决标识不清或欠缺提示标语、无使用计时系统或计时系统不便利等问题。本研究显示,FMEA实施后排序前5位失效模式RPN值较实施前均显著降低,且均低于150;FMEA实施后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表明运用FMEA有助于优化清洗流程,提升清洗质量,降低软式内镜人工清洗消毒中的风险。芦永华等[8]采用FMEA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本研究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另一已知高风险流程(终末漂洗用水使用过滤自来水,而非纯化水或无菌水)未能符合规范,仍然存在再次污染的风险,但因硬件问题未能整改,拟争取通过设备改进解决终末漂洗用水问题。可见FMEA不仅可以前瞻性评估系统流程质量,为流程改善提供依据,还可以对改善后的流程进行再次量化评估,从而实现对流程的不断优化,体现了其重要的价值。
综上述,运用FMEA有助于优化清洗消毒流程,提升清洗消毒质量,对降低软式内镜人工清洗消毒中的风险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