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以徐州幼专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为例
2019-09-03盛慧
盛 慧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徐州 221004)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党中央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在此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双创”型人才成为高校新的使命与担当。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育者的重要基地,其师范生培养质量决定着国家整体教育质量,因此将创新创业能力融入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融入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新型师资是高师院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此外,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度和关注度日益提升,幼师生培养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英语专业为例,国际早教机构、英语教育机构、国际幼儿园、双语童书馆等多元市场主体不断涌入,对英语幼师生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如何根据行业需求、就业环境变化提高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成为值得思考的命题。
一、“双创”背景下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
(一) “双创”背景下幼师性专业实践能力内涵
专业实践能力是幼师生从职前教育过渡到职后专业教师的重要能力,它关系到幼师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专业持续发展能力。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了 “幼儿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做出了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七个领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和反思与发展”[2]33-35。当前幼儿园课程正从以“教”为中心的课程向着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范式变化[3],因此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更突出其实践性,此外,“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也为专业实践能力赋予了与时俱进的内涵和外延。2015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做出的创业创新教育应加强实践性、应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要求也为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除了包括核心专业教学实践能力,还应当包括以此为载体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拓展与提升,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是创业创新实践能力的来源与基础。具体来说,“双创”背景下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识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认知能力等,它是幼师生专业发展的基础能力;二是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是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三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包括以专业实践能力为载体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它是幼师生专业职业能力提升、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 “双创”背景下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特点
双创背景下的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具有以下特点:(1) 能力融合性。通识能力、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这三者的关系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融合,相辅相成。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作为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部分,是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源和基础;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技能为目标,但它难以脱离具体的载体而独立存在,因此它贯穿于通识能力、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它存在于专业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体现为创新的教学内容、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 专业交叉性。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指向实践的素质教育过程,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集本专业知识、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教学过程。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不能仅局限在培养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3) 过程性和渐进性。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分学段、分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其中创业创新教育不能以数据指标、创业项目成功与否为判断标准,而应当重视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精神培育的过程[4]。
二、指向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双创+专业”融合式教学实践
本研究依托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展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式教学实践。徐州幼专英语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幼师生掌握英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能用英语和幼儿进行交流、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具备一定的弹、唱、说、跳、做等学前教学的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融合式教学是在需求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的教学形式,需求导向教育也称目标导向教育或学习产出导向教育,现已成为欧美高等教育的主流理念[5]。基于需求导向的教育过程是围绕预期的学习结果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围绕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自己[6]。根据此理念来审视专业课程,一些技能型专业课程具有教学性和创新创业性的二元属性、其教学成果具有评价反馈和“产品化”的二元功能。需求导向理念下的专业课程本身可以转化为教学产品、转化为专业实践资源、转化为创新创业资源,其教学成果可以走出校园,走入行业,实现高校教育成果的共享流通。英语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实践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特色课程群的整合为突破口,以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精准融合为载体,形成了从专业教学到创业实践再到服务于专业教学的闭环教学体系,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双创+专业”融合式教学流程设计
(一)以行业需求驱动专业课程深度整合
经过市场调研,目前英语教育专业的市场环境、社会需求已发生变化,随着国际早教机构、英语教育机构、双语图书馆的不断涌入,儿童英语教育的高端需求不断增长,既有过硬的英语技能,同时具有艺术技能、学前教育技能的复合型英语教师是市场紧需人才。针对于行业需求变化,英语教育专业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 “双创+专业”专业特色课程群整合,整合标准主要依据课程是否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质,是否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市场需求性,即行业对该课程培养的技能是否紧需;二是专业互融性,即该课程是否适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三是行业实践性,即该课程是否可以从教学环节到实践环节深入行业;四是成果推广性,即该程教学成果是否易于推广转化,是否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此标准,英语专业特色课程群主要包括:《儿童双语绘本(故事)教学与创编》、《儿童英语剧的创编与表演》、《幼儿园实用英语口语》和《幼儿英语教学与活动》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群以培养英语幼师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英语+学前+艺术+双创”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形成了融合式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双创+专业”融合式教学内容
专业特色课程群融合教学开设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受了英语语音、口语、英语演讲等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艺术等领域的课程也进行了一年的学习。在融合式教学目标方面,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创业创新训练为产出结果,侧重于通过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精准融合,综合训练幼师生的英语、艺术、学前、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相关技能;在融合式教学操作方面,建立了“双师”模式——由专业教师和行业导师共同设计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在融合实践方面,以“双创”实训项目为导向,开展“课堂模拟+行业见实习+行业实践考核+创业实践”的融合式教学实训。
(二)以内容融合、教法革新促进创新精神培养
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融合式教学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做合一”型转变。创业创新教育的核心与本质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不拘现状、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善于变化的精神和态度,包含更多的思维层面的创造”[7]。融合式教学以夯实专业教学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为核心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经过一系列摸索,形成融合式课堂教学方法(见图2)。
图2 “双创+专业”融合式教学方法
1.知识思辨化
知识的掌握过程十分复杂,难以由他人灌输传递,它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融合课堂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时,多采用思辨启发式教学,积极推行问题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成为知识共生的场所、师生共同探究的场所。归纳、比较、观察、讨论都是进行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例如在《儿童双语绘本教学与创编》课程教学中,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的语言观进行进行归纳、汇总,而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进而引导学生探索产生异同的原因。
2.教学案例化
融合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知识是与其形成的情境紧密联系的,教学案例化强调将知识置于尽量真实的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观摩、讨论教学案例,训练学生的听课、评课、议课等专业教学技能。创造更为真实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堂管理等技能。案例教学法还广泛应用于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创新创业知识专题讲解,例如高校公益创业实例、创业计划书撰写实例等。
3.实训“复盘”化
融合课堂重视幼师生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拟教学是幼师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训的重要环节。复盘式实训是以发展职前幼师生的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借助多媒体录播手段,对学生在模拟教学过程中的施教表现进行回顾、审视、分析和评价。复盘式实训关注到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用语、教学效果、教学体态等方面给予详细反馈。复盘式实训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有模拟教学、复盘评课的双重任务,同时学生根据来自教师和同伴的反馈评价再次调整教学方案,进行二轮升级实训。实训复盘化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重视发展学生的自省能力、反思行动能力以及研究性学习能力。
4.实践团队化
融合课堂倡导合作学习,课堂活动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学习团队,每个团队4-6人,各有擅长音乐舞蹈、美术环创、英语口语表达专长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的模拟试教、案例分析等环节,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团队合作活动还拓展到课堂外的“双创”项目实践活动,如剧目排练、阅读推广、活动策划和公益创业等。实践团队化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建立课内外的师生多边支持互助系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以评价方式改革促进产学融合
融合式教学建立以专业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技能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经过一系列实践,融合式教学评价形成了以“课内模拟实训+课外行业质量汇报”为考核形式、以“专业+学前+艺术+双创”为考核内容、以“专业导师+企业导师+行业主体”为多元评价主体的考核体系。与传统课堂考核相比,考核形式更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融合式教学评价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反馈
融合式教学评价侧重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考察,校内考核侧重于过程性反馈评价,如《儿童双语绘本教学与创编》、《幼儿英语教学与活动》课程采用“复盘式”教学评价,对幼师生的模拟试教予以点评和反馈,学生在复盘式的评价反馈过程中进一步进行反思,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点评中获得提升。过程性考核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专业技能的提高。
2.注重行业对接和反馈
融合式教学评价将课堂教学成果放入真实的职业场域中进行检测反馈。例如《英语儿童剧的创编与表演》课程的考核形式为幼儿园儿童剧汇演,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幼儿园负责人、幼儿、幼儿家长等多元主体。同时来自行业情景场域的及时性反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3.注重挑战性和实践性
“课内模拟+行业质量汇报”这一更具挑战性的考核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热情,课程教学成果不断精品化。同时来自行业多元主体的评价反馈,有利于进一步调整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互动循环,此外,职场化的考核形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使学生体验了职业的社会责任感、自我成就感,为创新创业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融合式评价方式实现了需求导向驱动下的课堂教学内容的职场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推动了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理实一体化。
(四)以教学产品推动创业创新实践
融合式教学以前期的“行业调研——专业特色课程群——融合教学——行业评价”教学过程为基础,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实践,形成了创业创新实践思路:
1.教学成果催生教学“产品”
以行业需求、行业评价为驱动的融合教学产生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如《英语儿童剧的创编与表演》课程形成了一系列儿童剧目;《儿童双语绘本教学与创编》课程形成了学生原创绘本作品、绘本教学资源库;《幼儿英语教学与活动》课程产生了一系列由学生开发的双语儿童游戏活动集。教学成果经过外语、美术、音舞领域的专家以及行业导师的指导、打磨,进一步精品化、产品化,为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创新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产品”转化为创业创新实践
创业创新实践是融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融合式教学在专业教师带领下,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例如《英语儿童剧的创编与表演》课程以前期教学成果为依托,成立了“ABC Drama 儿童剧团”。该剧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创业创新实践项目为依托,形成了以剧目表演为主体,定制服务和创意策划服务为补充的运营模式,主要承担面向儿童的英语服务工作以及各类英语教育机构、儿童双语图书馆的活动外包策划服务。剧团采用公益创业形式,以服务社会、服务儿童为主,以营利为辅,营利主要是实现剧团的自我运转。其产生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双创+专业”融合式“双创”实践示例
“ABC Drama 儿童剧团”这一创业实体对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儿童剧团是融合式教学成果的产品化形式,是基于需求导向的教育过程的结果。剧团整合了高校幼儿英语教育、学前教育、音舞美艺等领域的教育优质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优质儿童文化传播。其次,剧团促进了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的质量提升。剧团积极参加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实训,实训过程是对剧团运营的理论升华和实践反思。剧团公益创业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市级创业大赛奖项,其创业思路和实践受到专家肯定。再次,剧团开辟了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的第二课堂。剧团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发加入到专业实践、社会服务活动,它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达到“第一课堂”以外的知识重塑、技能再生的目的。剧团成员跨学科、跨专业,促进了知识交叉、渗透互补式的学习。剧团运作过程中,分工和协作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职业化程度得到提升。融合式“双创”实践实现了专业教学促进“双创”教育,“双创”教育反哺专业教学的良性生态循环,高校教育资源转化为社会服务力、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锻炼了自身创业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体会了职业的社会使命感、自我价值感。
三、强化“专业+双创”融合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幼师生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过程。建立“双创型”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要以幼师生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发展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幼师生。(1)推进“平台+模块”人才培养的完善,加强融合型课程群建设。如建设“双创”项目型课程群,重点加强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的专门性学习和训练;建设开放性课程群,如开发网络专业课程、“双创”教育微课,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探索交叉型课程群,开设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课程,鼓励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2)加强以创新精神为导向的专业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建设。在智育测评方面,减少对知识记忆内容的考核,突出素质和能力考试题型。在综合测评考核和德育测评体中系应体现对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参加创业竞赛、社团活动、第二课堂、课题研究等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创业创新实践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3)强化幼师生自主学习机制。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扩大学生自主选导师和选课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进入学业导师研究课题和项目跟岗研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水平是融合教学的关键因素,融合式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能吸收最新教育科学信息、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在师资建设方面,一是加强专业教师“双师化”建设。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利用开设论坛、开办短期长效培训班的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及创业教育方法的培训。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企业挂职制度,深入行业调研本专业的行业需求,进行企业顶岗实践研修;二是引进行业导师,完善专业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参与教学的“双导师”共育制。充分吸收、利用社会创业资源,加大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的引进力度,以快速提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业导师制融合[8]。明确学业导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学业导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指导学生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
(三)完善幼师生专业实践、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建设
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体系和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是提高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一是完善专业实践体系,持续推进幼师生专业实践“试岗—适岗—顶岗”模式,凸显融合取向,实现专业实践和“双创”实践内容全程化、实践场所多元化和实践方式多样化;二是搭建校内外全程实践平台,构建“课程内实践教学——校外教育实践、双创实践”体系。校内实践教学以教育观察、课程实训、模拟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教学以教育见实习、社会调查、顶岗实习、和创业创新实践为主,贯穿幼师生完整学制;二是加强专业实践和“双创”实践融合平台建设。鼓励以专业为基础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打造多样化创业空间,如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融合式实训项目,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创业竞赛、模拟创业实践。建立“双创”基金,对学生的创业成果进行奖励和资助,同时选择比较成熟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充分利用学生的班团组织、社团组织、大学生创业中心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心理训练、双创论坛和创业模拟等活动,营造创业创新文化氛围;三是深化“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国家层面关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明确要求[9]。根据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基地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建立与行业单位合作关系,逐步扩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为学生创造更多职业训练平台。注重利用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学生培养的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