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2019-09-03吴照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验室学校教育

肖 源, 张 卯, 吴照亮

(中国人民大学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北京 100872)

0 引 言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场所,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各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加大,势必会引发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并危及师生人身安全,因此实验室安全是每个高校都高度重视的工作[1]。

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涉及人身安全、水电安全、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辐射性设备安全、危废物处置安全以及仪器设备防火和防盗等,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高校应结合学校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来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2-3]。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财产损失,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是构建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高校应注重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构建,因为它是高校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消除各类实验室安全隐患。[4-7]。

1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学校按照实验室实际情况,根据涉及的安全责任属性和范围不同,将全校实验室分为3类:第1类为含有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及其他重点安全设施的实验室,包括环境、化学、物理等实验室;第2类为除第1类外的普通理工科实验室;第3类为人文社科类实验室。与理工科已成熟完善的实验室体系不同,高校人文社科类的实验室存在着资源、规模等方面不足。但事实上,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上也有很大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有效。因此,人文社科类实验室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安全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8-9]。

从学科特点上,我校的实验室安全问题:① 学科特点偏人文社科,多年的实验室发展,重建设,轻管理,普遍学生、教师以及实验室人员普遍安全意识偏弱,由于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前未做好准备,不遵守操作流程,无防范措施等造成实验室事故时有发生。② 人文社科实验室安全问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用电安全和科研教学设备安全;理工科实验室学科集中,包括物理系、化学系、环境学院、信息学院等,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学校实验室面积紧张,原有实验楼未考虑未来实验的特点,原有的实验室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③ 实验室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专业人员不足很难实现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职能部处与院系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有些院系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无法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安全工作无法细化,安全责任不够明确。

2 “5S”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实验室管理的各个方面,根据学校学科及实验室特点,构建包括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建设内容,简称“5S”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图

2.1 实验室安全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和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学校层面,必须成立由主管校长领导下的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来实现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构建形成学校、职能部处、院系、实验室四级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见图2),在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层层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形成学校、职能部处、院系、实验室4个层次齐抓共管[3,10]。

图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图

2.2 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实验室安全责任的主体是高校,学校应构建由学校、院系、实验室三层次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11-12]。逐级分层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校长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实验室安全直接责任人应是主管副校长,协助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各院系党政负责人是院系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是实验室负责人。这样的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安全责任体系,可以做到逐级落实到具体每一个人[13-14]。

各院系党政负责人与学校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落实学校、学院与实验室三级责任,将实验室安全列为实验室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安全隐患没有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关停或撤销实验室;对发生安全环保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15-17]。

2.3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体系

高校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依据的国家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这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统领性法规。

在国家相关法规基础之上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学校制度及院系制度是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必要步骤。每个高校都要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和义务,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律和法规,制定各校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体系[18-19]。完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体系:① 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② 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与奖惩制度;③ 实验室环境安全制度;④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⑤ 辐射安全防护制度;⑥ 实验室危废安全管理制度;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⑧ 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⑨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2.4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永远比处理事故更重要,安全教育培训是重中之重。随着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各院系的实验室及实验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成为十分重要且急需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性业务工作。

(1)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作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第一环节,安全准入制既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起点,又是高校实验室功能实现中的一项基础性的根本制度。因此,加强对参与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学生进行分类的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需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师生要进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未通过实验室安全准人考试的一律不得进入实验室[19-20]。

(2)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是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基础,应包括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学校通过案例式教学和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科学认知水平。在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传播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内容。依托实验室定期安全教育专题日,积极宣讲实验室安全常识与应急措施,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有学分的安全教育课程,确保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3) 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对实验室安全知识进行推广,同时提升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使全校上下在注重教学科研事业的同时,更加关注实验室安全问题,形成“安全是根本”的实验安全文化氛围,用实验室安全来影响从事实验工作的和学习的每一个人,促进实验室安全教育氛围的形成。

(4)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安全应急工作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的内容、演练、事故指挥协调、救援、整改督查等工作[21]。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对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至少每学年进行一次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能力培训,提高现场救援处置能力。做好应急人员、物资和经费的保障工作,个人防护器材配备齐全,完善实验室安全救急设施,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现场控制等工作。实验室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保证传送信息及时有效,全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22]。

2.5 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

高校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1) 加强日常运行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日常运行包括实验室日常运行以及安全动态管理。好的实验室离不开良好的日常维护与和谐的实验室文化氛围,在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前提下,维护好实验室的方方面面,保障实验室的日常运转。

(2) 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实验室安全设施大致应配备的有:① 环境和设备布局设施;② 消防设施;③ 通风排风设施;④ 消毒洁净设施;⑤ 废弃物处理;⑥ 防爆设施;⑦ 防盗设施;⑧ 喷淋装置。安全设施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组成部分,出现安全事故时,安全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安全检查制度。实施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检查制度。建立“学院日常自查—督导专家每周督查—学校每月检查”三级检查制度,对实验室进行日常性、周期性的安全检查。学校从2018年3月开始聘请实验室安全专家对各重点关注的实验室进行检查,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并定期复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4) 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学校为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是实验室安全各项措施贯彻落实的基础。实验室安全职能部门在年终做好下一年安全经费预算并报学校,学校根据情况在年初做好全年安全经费预算并保障实验室安全改造经费。学校每学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知识宣传、事故应急救援、先进个人的奖励等。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5) 人员保障。逐步强化院系聘任实验室安全专职人员,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依照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聘请部分本科生、研究生组建实验室安全督查队,加强实验室安全监督管理[23-24]。

3 “5S”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践

3.1 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体系

我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准入及教育培训制度、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管理制度、辐射安全管理及辐射废物制度及危险化学品、辐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一体的制度体系。2017年4月通过校长办公会议讨论,正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验室安全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大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大学放射防护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大学辐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中国人民大学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大学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试行)”“中国人民大学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等9个安全规章、操作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规范运行。

3.2 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及安全教育培训

按照国家以及教育部的工作要求,学校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针对理科院系的所有新生进行实验室安全考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平台,平台入口挂靠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见图3)。平台功能大致分为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考试两部分,学生需通过微人大账号及密码进入系统,采用自主在线学习、自主或集中考试的形式,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24]。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思想,围绕精细化管理平安校园建设要求,将面向准备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建立规范、合理、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途径。

图3 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

实验室准入考试根据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安全教育考试命题分为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两大类,新生根据自己入学时的学科专业,选择合适的试题类型(如有转学科,重新培训考试)。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准入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实验室安全教育合格证。未通过考试的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进行各类实验,直至考试通过。

从2015年9月1日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以来,我校要求2015级所有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新生都通过“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教育考试系统”系统进行在线自学与模拟自测,同时也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进行系统学习,参加在线考核合格后,分别与学院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承诺书”,取得实验室准入资格,允许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

为让更多师生了解实验室安全环保知识,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还通过实验室安全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推送实验室安全工作通知、宣传教育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开展知识讲座等方式,大力开展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丰富师生安全环保知识,提高师生安全环保技能。

3.3 强化实验室安全检查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以及我校实验室安全的工作要求,学校聘请校外实验室安全专家组成实验室安全检查小组,每季度对我校所有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小组主要以按照教育部每年的“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场检查项目表”作为对照逐项排查,重点检查实验室环境卫生、水电安全、化学品安全、仪器设备安全、个人防护等安全项目,每两月至少检查一次[25]。

学校要求每个实验室填写并及时更新安全信息牌,统一采购急救药箱及应急处置柜,基本保证物理系、化学系、环境学院等重点单位每个实验室全覆盖、文科实验室每个楼层至少配备一个的需求,根据理工科实验室的特殊需求,配齐消防器材,并定期巡查。

在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还专门添加了实验室安全检查模块,实现了现场安全检查隐患录入、拍照、下发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

在每次安全检查后,都将给对应实验室负责人下发安全检查报告表(示例)见图4。

我校在构建“5S”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后,成效明显,至今实验室安全实现零事故,师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安全设备齐备有效,各部门各负其职,学校层面与院系层面都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消除了实验室安全隐患,为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稳定打下良好基础。

图4 实验室安全检查报告表(示例)

4 结 语

在国家建设“双一流”学校的过程中,实验室安全是高校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以机构组成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宣传教育为抓手,以检查督促为保障,逐步完善符合学科特点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经过近2年的基础工作与不断的努力,中国人民大学以“5S”为核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完成,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明显提升,目前实验室安全零事故,实验环境和安全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通过总结和归纳实验室安全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双一流”建设中的实验室安全研究指引方向和探索成功经验。

猜你喜欢

实验室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