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09-02牛敏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牛敏

[摘要]新形势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对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有重要意义。我们需重新认识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09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4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习总书记把过去教育目标的德智体美“四育”提升到德智体美劳“五育”,把劳动作为新时代学生培养的目标,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的培养目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了新使命。我们需重新认识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今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劳动与劳动教育

劳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劳动,才能创造自身的价值。劳动虽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但是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的劳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徐长发教授认为: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思想观念的教育、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劳动是一项技能,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每个人在社会,上赖以生存的基础。劳动教育一方面体现在“教”上,是对劳动的技术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育”上,是对人的思想的塑造。劳动和劳动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把握这一点。

(二)当代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信息飞快更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思想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尤其网络媒体有时受利益驱使,一味追求高点击量,大肆报道明星的奢华生活,如宣传某某人是“富二代”,各种“炫富”,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潮。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日趋成熟的关键阶段,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很容易被这些宣传所迷惑,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一夜成名”,梦想着不努力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可以坐享其成。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会把劳动看作是一种惩戒手段,对劳动有厌烦之感,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含义。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尚存不足。

(三)高校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高等学校教育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术,学生得以在日后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为国家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很多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并以此为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8常教学中,容易忽视劳动教育的价值,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例如:犯错误的学生擦黑板、打扫卫生等等。这些看似很小的举动,却恰恰反映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我们在培养为社会做贡献的“精英“专家”的同时,更要注重“育”的教育,要在教会各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对人的培养,对人的思想的培养。在用劳动惩罚学生的同时也会使学生厌恶劳动,产生劳动之烦“劳动之烦"的惩罚训诫之意遮蔽了劳动的教育意蕴,在学生的内心留下惧怕与厌恶的阴影,对劳动产生排斥心理。

总之,劳动和劳动教育缺一不可,既要充分认识劳动的价值,又要深刻领悟劳动教育的内涵。当今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世界,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劳动教育在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意义。

二、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劳动,传承民族文化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备受推崇和弘扬《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宏大气魄。李白的《秋浦歌》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描绘出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唱歌的和谐情境。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倡导“不会种菜,不算学生”的教育理念,以“不会烧饭,不得毕业”为口号。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掀起了热爱劳动的大高潮。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劳动和劳动教育,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新时期的大学生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信仰,以身作则,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正确认识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明确定位。在新时期要重新认识劳动,劳动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简单机械式重复运动,而是与实干、创造紧密结合。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要学会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学会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的价值观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不仅直接影响其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关系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价值取向、就业倾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精神特质。所以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合格的人才。

(三)正确认识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品德

在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人爱耍小聪明,钻法律的“空子”,使用欺诈的手段骗人。这些人虽然也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但是这种劳动丧失了劳动的本质,丧失了劳动的品德,终究会被人们所唾弃,被法律所追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运用劳动教育这一手段时,尤其要重视劳动品德的培养。我们要培养的是建设国家的优秀人才,不是投机倒把的犯罪分子。在培养劳动品德中要重视诚实劳动的要义。诚实劳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每位劳动者都应认真遵守诚实劳动的道德理念,把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落实到诚实劳动中去。诚实劳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劳动者的诚实劳动是优化生产资源配置的内在驱动力。诚实劳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它要求劳动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投机取巧,而是诚实地运用自己的全部体力与脑力,不断实现梦想、获得发展

三、改革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学校教育回归劳动的本质

劳动的本质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不是简单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高校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体现劳动的本质,构建大学生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大学生终归是要进入社会,要用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所以高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要突出劳动实践活动,以社会或大自然为素材,强调动脑与动手、实践和体验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们参与其中,学以致用,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锻炼自立、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激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更要注重对“育”的把握,以劳动为媒介,注重“德'的树立,培养大学生们优秀的劳动品德。

(二)多方协作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实施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学校、政府、企业、家庭等多方协.作,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紧密衔接的学习环境。学校提供各个专业的师生、科研平台、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引导,将劳动实践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教育法律法规修订,将劳动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方针,对高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学段任务、强度要求、教学目标、保障手段等方面内容作出详细要求。组建社会志愿者辅导团队,把社会力量和各行各业的专业力量组织动员起来,为大学生劳动创造提供課外辅导和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企业单位提供劳动场地、劳动工具,激发大学生劳动创造的兴趣和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大学生体会到劳动者的付出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家长首先要对劳动和劳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摒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传统思想,以身作则热爱劳动,同时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只有多方协作,发挥合力,才能培养出各方面优秀的合格社会主义人才。

(三)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强劳动观的树立和培养。一方面努力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有些大学生认为现在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很大,很担心如果参加课外的劳动会占用他们学习的时间。实际上劳动和学习是不矛盾的,不要把劳动当成是一种负担,是脏活,是累活。在课余时间劳动,不仅开阔视野、缓解压力,而且锻炼身体、调节心情。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会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懂得松弛有度,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劳动促进学习,学习指导劳动,促进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时期,习总书记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学习,领悟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以劳促学,以劳育德,培养符合新时代建设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长发.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对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学习体会[N].中国教育报,2015-5-6(7).

[2]徐海娇,柳海民.遮蔽与祛蔽:劳动的教育意蕴——基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价值澄明[J].湖北社会科学,2017(6):13-18.

[3]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0.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84.

[4]刘向兵,李珂.论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养[J].教学与研究,2017(4).

[5]乔雁.诚实劳动说略[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