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俄语教育规划
2019-09-02李琳李如阳
李琳 李如阳
[摘要]俄语是丝路沿线的非通用“关键语种,“一带一路”倡议倒逼俄语教育改革。陕西省高校俄语学科特点明确、发展势头良好,还应做好以下规划“面向中亚”的俄语学科定位“服务型”俄语专业平台建设“创一流”俄语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
[关键词]一带一路;俄语教育;陕西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01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0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一带一路”倒逼俄语教育改革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它横贯欧亚大陆,东接亚太经济圈,西入欧洲经济圈。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10月3日,习近平訪问印度尼西亚时指出,愿同东盟国家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式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俄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契机。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三条经济带,其中两条都与俄语密切相关。一条是中国北部经蒙古国、俄罗斯通向欧洲;另一条是中国西部经中亚通向欧洲。”在西北五省连接中亚和独联体通往欧洲的线路中,使用俄语的有13个国家,俄语已然成为“丝路”西北线的“关键语言”或“战略语种”。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尽快开展“关键语种”的规划,提升国家外语能力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沈骑教授指出“需要加强国内‘一带一路中西部地区外语能力现状和需求的调查,开展外语需求调研,制定外语能力标准”,更应做好具有战略价值外语语种的教育规划。实现“一带一路”西北线的互通互联,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其关键在于语言互通、民心互通、信息互通,其中的人才支撑,尤其是俄语人才的“软实力”支撑是“互通互联”的保障。
二、陕西省俄语教育现状
陕西高校俄语学科发展颇有特色,形成了各具特点、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开设俄语专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有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翻译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是具有厚重底蕴的专业型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俄语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于1952年,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委员会单位、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单位、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979年开始培养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2016年接受博士后进入科研流动站。
陕西师范大学俄语系是综合型院校的俄语院系,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的俄语人才。2012年9月,由“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支持下的陕西师范大学俄语中心正式揭牌,不仅使陕师大俄语系的教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也为陕西省和西部地区俄语教学与普及提供了一个良好地平台。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等与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全方位多样化的国际合作能够让学生们获得放眼世界的国际化视野与能力。
西安石油大学俄语系是以特色能源专业为基础,俄语复合型发展的综合院系。近年来,西安石油大学俄语系结合中俄、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石油国际化战略,以俄语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利用本校石油石化工程等学科优势,开展石油专门用途俄语的翻译和研究,突出了外语学科在石油能源国际合作方面的研究特色。
西安翻译学院西方语言系俄语本科专业是陕西省最年轻的俄语专业,于2016年2月16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定位于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努力方向主要是复合型学院和复合专业。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西安翻译学院成为陕西首批开设俄语专业的民办高校。
三、俄语教育发展规划
培养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层次、高素质俄语人才,陕西省高校应做好以下规划。
(一)“面向中亚”的学科定位
中亚五国处于“亚洲的心脏”,位于欧亚大陆交汇处。中亚五国都是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中亚国家各民族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比较典型的双语制特征,尤以“主体民族语一俄语”双语制最为常见,在与他国进行对外交流中,俄语仍然是中亚五国的主要官方语言。
陕西地处“一带一路”陆上西北段的地缘中心,又是联结欧亚经济贸易桥头堡,俄语教育教学极其重要。当前陕西省仅有的四所高校招生少、师资少、投入少,既缺少“中亚区域学”的相关教学资源,又难以承担“一带一路”相关课程设置,很难培养精通俄语和中亚语言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陕西俄语教育发展的桎梏。
因此,陕西高校的俄语教育应做出格局结构和发展定位的调整,以适应社会需要。其着力点:①以欧亚经济论坛为支点,不断开展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文化往来,加深友谊。随着合作领域的深入和拓展,陕西以及西北地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②俄语高等教育既要培养熟练掌握俄语和中亚国家语言的经贸类、旅游类、法律类等专业人才,也要培养精通俄语和中亚语言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随时把握发展动态,以适应国家丝路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③充分考虑本地区位特点以及俄语实用性,大力扶植陕西高校的“中亚区域学“一带一路学”等重点学科的发展,同时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共通、资源共享。
(二)“服务型”俄语专业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高校要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陕西高校俄语学科应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学术资源,有的放矢地建立俄语学科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具有本省急需的“俄语+专业”特色服务平台,如旅游、经贸、能源、科技等,既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又可加速高校俄语教育水平的提高。
实现“服务型”俄语学科专业平台的建设,应面向陕西区域发展需求,全方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具体说来,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地市政府、地方部委、行业协会部门共建中亚文化研究所、俄罗斯文化研究院、俄语文化中心、俄语翻译中心等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②完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与省内龙头企业、跨国企业、中亚五国来华企业、俄罗斯来华企业等共建语言与文化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俄语翻译、中亚国情、俄罗斯国情的研究与咨询,充分发挥语言的服务功能;③面向省市中小企业、旅游公司、经贸企业、文化公司,共建俄语语言笔译、口译、同声传译等语言技术服务与促进中心,积极开展學术应用服务。
(三)“创一流”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国家将“大力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实施西部之光等访问学者项目,支持中西部高校骨干教师到东部高水平大学研修访学。”高校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保证。
陕西省俄语教师结构较为完整、层次分明,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的教学科研需求,但也存在突出问题:①精通中亚语言与文化、中亚区域学的教师凤毛麟角,许多学校有开设中亚国情学、中亚语言文化学课程的意愿,但是师资无法保证;②绝大多数教师的科研中心是俄语语言文学,教学以单一型语言训练为主,无法满足复合型、高层次、高素质俄语人才培养的发展方略;③我省俄语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但高层次论文、高规格成果的产出不高,没有俄语学科的领军人才,在全国的俄语教育行业不具有较强影响力,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学科队伍的长远发展。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首先需要“创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借助独特的地理区位、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引进中亚五国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推动俄语学科的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从优势学科、优势专业的全国高校引进、选聘高层次的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俄语专家、中亚学术人才,作为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通过培养和引进两种途径,加大投入,力争在短期内造就一批契合国家需要的战略性高端复合俄语师资力量,提升学科价值。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陕西省高校应切合“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对国家亟须的俄语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最大力度整合资源,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拓宽俄语学科应用和发展空间。
陕西俄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应紧密结合区域特征:①充分利用毗邻中亚五国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吸收对外俄语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将中亚五国对外俄语教学思想、方法、内容的优势方面引入我国俄语专业教学中,优化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②多方面整合中亚五国、俄罗斯的教育教学资源,力争在教学内容、教材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凸显中俄、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俄语教学特色,实现俄语教学体制、内容与方法的接轨;③联合培养的俄语人才既能熟知国外先进理念,做好跨文化交流,更能传播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促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展现中国良好形象。
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大批具有先进知识结构、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通过派遣赴俄、赴中亚五国留学生,支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引导加强高等学校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等举措,推动跨文化交流,塑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利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J].中国俄语教学,2015(8):6.
[2]沈骑.“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