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档案资源开发方向嬗变:让村志登上乡村舞台

2019-09-02李洋曹航

北京档案 2019年8期
关键词:村志名村工作

李洋 曹航

摘要:“乡村振兴戰略”提出之后,乡村档案资源开发成为档案部门工作的重要环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如编写村史、村志、大事记”,根据此条,笔者调查了名村志文化工程的建设情况,总结出档案部门在参与村志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以有助于做好村志编写工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关键词:乡村档案资源开发村志扶贫档案

国务院2006年5月18日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将地方志分为3种: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其中并不包括村志,村志编写尚且出于自发且区域间发展颇不平衡。2017年11月23日,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更全面地加强农村档案工作、规范村级档案管理、服务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国家档案局联合民政部、农业部共同发布了《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并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为乡村档案资源开发工作提供了宏观的建设方向。

2018年10月21日,《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条例》的通过标志着编撰地方志的权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延伸到乡镇和村级政府,这一地方志管理的重要政策法规推动了乡镇志、村志的编写,给乡镇志、村志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江苏省的许多村落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村志。笔者根据《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以及《条例》给出的指导意见,选取了名村志文化工程作为乡村档案资源开发的研究项目,指出村志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建设现状

(一)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简介及入选的名村志名单

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于2016年由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首创“官书”编纂至村的世界先河。2017年12月29日,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首届中国地情论坛、首届全国名村论坛暨《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有26部首批中国名村志出版。2018年12月25日,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与地方志开拓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名村论坛暨第二批中国名村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云南省德宏州召开。目前共有46部村志入选中国名村志,笔者统计了第一届部分有代表性的名村志的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从入选村志的区域分布来看,分布较为均衡,仅有少数几个省、市、自治区零入选。作为试点工程,名村志打破了传统的方志结构体,着眼于可读性与传播性,能够给村志的编撰提供良好的范本、方向和指导意见。

从入选的村落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主要是国家相关部门如住建部或者文物局等单位确定的历史文化名村,比如广东省佛冈县龙山镇上岳村;二是经济强村,主要是国家官方机构如发改委评定的经济发展强村,主要参考经济发展水平,比如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东岭村;三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主要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新农村示范村,如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曲阳街道黄里村;四是其他的特色村,如文明村、特色旅游名村、农业示范村、生态示范村、最美乡村等,比如中国传统村落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奠安乡梁堡村、中国朝鲜族特色村寨吉林省珲春城敬信镇防川村。综合来看,村落的选取主要以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作为考量维度,但也存在一些特别的现象,例如重庆市巫溪县兰英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二)名村志经费保障

笔者细致研读了中国地方志关于印发《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电话访问了各名村志主办单位,知悉名村志工程的经费均统一地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编纂经费;二是出版经费。其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对每部名村志给予适当的出版资助;编纂和拍摄经费则由县级档案部门或者地方志工作机构牵头落实,纳入本级年度经费预算;各省级和名村所在的地市级档案部门和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在年度预算中适当安排经费给予资助;除此之外,还有私人出资,比如《开弦弓村志》,其主编刘豪兴教授自费聘请了两位审读人员。综上可知,名村志的编纂资金主要是由村落所在市县级档案部门、地方志部门拨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给予出版费补助。

(三)名村志丛书的编撰字数和编写部门

在第一批入围的名村志中,成书的字数大体集中在20万至40万区间。其中字数最多的为《古现东村志》,共68.6万字;最少的为《仁里村志》,共20万字左右。根据地方志指导小组的建议,每个村应成立专门的村志编纂委员会,村志编纂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是从档案局、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选调出来的。也有的会聘请一些专家参与修志,如《魁胆村志》聘请了退休教师作为主编。值得注意的是,《仁里村志》聘请的主编耿培炳老师,是一名70多岁的医生,修志是他的业余爱好,耿老师独立完成了《仁里村志》的编写,绩溪县档案局给他提供了经费支持和查档便利,但是没有专业的档案或者方志工作者同他一起修志。最后是政府主编,比如《马头溪村志》就是由区委区政府主编、马头溪村民委员会承编、永定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实行业务指导而成书的。

二、档案部门在参与村志编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志编纂工作与扶贫档案黏合度较弱

名村志大多选取极具地域特色或者经济发展良好的村落,经济落后或者特色式微的区域则缺乏有效范本。在26部名村志中,仅有《兰英村志》在编纂的过程中,利用扶贫档案作为基础资料,记载了该村精准扶贫的情况。名村志不仅是村貌、村情的集中表达与体现,亦是“乡村振兴战略”下扶贫工作的见证与记录,我国尚有大量经济落后甚至贫困村,扶贫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出现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情形,因而村落的选取应该更具有代表性,更加紧密联系扶贫档案。

(二)专业的乡村档案工作者匮乏

乡村档案部门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许多村志的主编是退休教师,像《仁里村志》的主编耿培炳老师甚至还是一名退休医生,修志完全由自发性驱动。由此可见,熟悉村志编纂的基层档案工作者颇为稀缺,如果村志编写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恐怕编纂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跟进,这会成为村志编写的主要矛盾。乡村档案事业之所以缺乏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档案工作不被重视和从业人员待遇较低是主要缘由。

(三)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

名村志的编写范围甚小,每部村志几乎是百里挑一,即使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拨付出版经费,但每一部村志的编写也是耗尽心血,有些村志从收集资料到初稿再到定稿需要耗费好几年的时间,如果没有资金保障将难以维系编写工作。中国乡村众多,许多村落没有经费修村志,比如《开弦弓村志》邀请专家审稿,专家的到来伴随着经费的问题,最后由主编自行解决了资金问题;《仁里村志》主编耿老先生有70多万字的村志稿件碍于经费不足无法出版;此外,绩溪县还有十几个村自发编纂了村志,但没有资金出版,经费问题已然迫在眉睫。

三、档案部门推进村志编写的保障策略

(一)构建村志与扶贫档案的关系链条

2019年2月1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一部分指明要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意见》明确表明要“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加强脱贫监测”,试图利用扶贫档案资源构建脱贫监控网络。将扶贫工作写进村志,既能够推动扶贫档案工作深化落实,亦可凭借扶贫档案来监督脱贫工作,形成一条有机的关系链。极具代表性的名村志应该响应国务院的号召,促进扶贫工作写进村志,做好脱贫攻坚、扶贫档案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让村志见证乡村振兴。

(二)加强对基层档案工作者具有针对性的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是乡村档案振兴的必由之路。浙江省在档案事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115”档案人才工程:要选拔和培养10名左右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档案专家、100名左右在省内具有较高水平的档案专家、500名左右優秀中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这一做法给出了很好的示范,国家需要加大对乡镇、村级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招纳,提高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落实对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定向输送到乡村基层档案部门,让人才资源为乡村档案振兴工作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三)加大对村志编写的财政经费补助

除了给修志人员提供查档便利,经费保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基础性的问题。一方面档案部门需要加大对村志编写的资金投入,适当倾斜财政资源,包括修志人员的各项费用、出版费、专家评审费等,都需要有进一步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档案人才的引进,给予基层档案工作者更有竞争力的经济保障,让档案工作人员可以安心地为乡村档案工作贡献力量,齐心协力助推村志登上乡村舞台。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分布式共享整合模式研究》(16BTQ08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人民网.首届中国地情论坛、首届全国名村论坛举行[EB/OL].[2019-1-20].http://www.people.com.cn/.

[2]中国方志网.第二届全国名村论坛暨第二批中国名村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德宏州召开[EB/OL].[2019 - 1 - 20]. http: //www.difangzhi.cn/zgdfz/gzyw/ 201812/bb247374aa704dd9ab6f3e435944efa2.shtml.

[3]中国方志网.关于印发《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 2- 5].http://www.difangzhi.cn/zgdfz/ tzgg/201611/cd017045e5ab4fdaa68580a3c91cc546.shtml.

[4]浙江省发改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档案局关于印发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9 -2 -24]. http://www.zjdpc.gov.cn/art/2016/6/7/ art_90_1705106.html.

[5]刘雪芹,张玉叶.地方志与乡村教育:以上海中小学生乡村教育现状为个案的研究[J].中国地方志,2017(9):56-61,64.

[6]余厚洪,丁华东.符号与意义:乡村档案记忆解析[J].档案学通讯,2017(2):4-9.

[7]丁华东.讲好乡村故事:论乡村档案记忆资源开发的定位与方向[J].档案学通讯,2016(5):53-58.

[8]张燕,丁华东.乡村记忆展演:乡村档案资源开发的新视角[J].档案学通讯,2016(3):4-8.

[9]丁华东.论社会记忆数字化与乡村档案记忆工程推进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5(4):36-39.

[10]张快.档案:乡村历史教育的鲜活素材[J].中国档案,2006(10):66.

[11]丁华东.在乡村记忆保护传承中不能缺位:论城乡档案记忆工程推进的现实必要性与存在合理性[J].档案学研究,2016(4):86-90.

[12]浙江省档案局业务指导处.全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档案工作推进会召开[J].浙江档案,2018(10):6.

[13]刘桂玲.加强村级档案管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档案与建设,2018(10):81-82.

[14]倪丽娟.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战略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8(3):39-43.

[15]闫鹏.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研究[J].北京档案,2019(7):32-3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猜你喜欢

村志名村工作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一域全景式村志”的编纂模式探索
江苏省张家港市村志编纂调查
把村志打造成村民的“传家宝”工程
——江苏省张家港市较大规模推进村志编纂的调查
不工作,爽飞了?
西藏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于100名村(居)支部第一书记的访谈
关于村志的研究综述
选工作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要素初探——以河北怀来鸡鸣驿为例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