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A/TT766—20199)内容解读及相关问题思考
2019-09-02金凡杨之蔚
金凡 杨之蔚
摘要:国家档案局公布的《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A/76—2019)是我国第一部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该文章包括标准的主要特点、主要内容、存在的亮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修改建议。
关键词: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档案馆
今年3月5日,国家档案局在官网上公布了《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A/T76—2019)(以下简称“标准”),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是新发展理念在档案管理活动和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科学精神,是落实国家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举措,也是推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标准依照GB/T1.1—2009给定的相关规则起草制订,标准共分13章,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以及提升与创新等。
一、标准的主要特点
作为即将首次实施的档案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新标准,在发挥本行业绿色引领、科学发展方面,发挥很好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同已发布实施的相关标准相比,标准体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时代性和科学性
突出的时代性。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注重社会、经济、人、自然等全面协调发展,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道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标准就是新发展理念在档案馆建筑上的落地,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档案馆建筑上的具体体现。
鲜明的科学性。标准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制订,具有科学性的特点,标准与国家住建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信息与文献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GB/ T27703—2011)等相关标准和规范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为档案馆建筑和档案文献保存场所和环境,提供绿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评估,体现出科学性。
标准遵从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如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29个国家标准和3个建工行业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声环境质量、建材放射性核素限量、污水综合排放、建筑施工场环境噪声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氮限量、室内空气质量、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以及抗震、采光、照明、隔声热工设计等标准,包括声控、光控、气控、水控、热控、建材控制等主要方面,规范性引用文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为标准的具体实施打下基础。可以看出,所列文件中,标准遵从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具有标准所具有的规范性和韧性,体现出标准所具有科学性品质。
(二)体系性和整体性
从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7个评价分项及提升与创新等方面,都体现出整体性特点。如在“3术语和定义”部分,共有14个术语和定义,其中直接引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2014)6个、《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 1—2000)1个、《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1个,直接引用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术语与定义,有利于形成体系化的概念系统,构建关联语义网络,实现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综合集成,便于发挥标准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标准核心部分,即第4章至第12章,内容涵盖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总则、基本规定和细化后7个评价分项的控制项和评分项,體现出由总到分、由抽象到具体的体系性思维,是标准能够落地的重要基础。
具有体系性强的特点,标准从精细化管理和现实评估需要的角度,将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进行量化评分,从绿色档案建筑的建设环境与条件出发,对绿色档案馆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节地、节水以及节材和保护环境等相关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构建综合量化指标及其体系,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分项指标,益于针对绿色档案馆建筑进行评估和分级打分评价。不同层次标准的引入和参照,能够提高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便于体系内相关标准之间的贯通和整合。
对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进行规定,便于标准的使用机构和部门明确评价操作对象和操作方式方法,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能够便于理解和执行本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有机体系。标准围绕绿色档案馆建筑的全过程及结果控制,重点是规范绿色档案馆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竣工等主要节点及建设全过程的评价,体现出体系化全流程管理和整体性管控思想。
(三)规范性和统一性
标准对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及评分、分项规定及评分、提升与创新等13个方面都做了阐释和规定,相对于之前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2014)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 2010)来说,标准专指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和导向性。在适用范围方面,标准不仅适用于评价新建档案馆(含各类档案馆及备份中心),而且适用于对各类档案馆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建筑和基础设施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上具有规范性。
标准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标准、制度和规定等密切关联,具有统一性。如“5.1一般规定”中“5.1.3”款规定,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和经济分析,科学合理的确定建筑规模、选择采用经济科学的建筑、建设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进行全过程管控,这种统一性管控思想,为绿色档案馆建筑的科学、全面、动态评价提供保障。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作为首次发布的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新规范,标准在主要内容和体系构成方面具有新亮点。新标准在章、节及条款设置与主要内容分布,见表1。
(一)为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与档案事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持
作为首部档案行业的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能够为我国档案馆(各类档案馆和备份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直接提供绿色指标体系进行评价。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逐渐落地,绿色和科学发展成为现时代的主题,我国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绿色、科学发展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制订并实施绿色档案馆建筑的评价打分,区别不同的等次,就是我国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
在标准的一般规定中,指出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对绿色档案馆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主要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关文件材料。这种对申请评价方的“双全”要求,就是对档案馆建筑进行全程、整体和动态分析,确保绿色评价能够贯穿档案馆建设及其生命周期始终,并对绿色档案馆建筑提供科学合理的量化得分,形成一种倡导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绿色新风尚。
当前,档案工作正处在数字转型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推动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升级和发展,事关重大。我国已有覆盖全国的各级各类档案馆,伴随着馆藏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充分利用的档案库房已经捉襟见肘了,公共档案管理机构面临着建设新馆、改建扩建旧馆任务,因此标准的制订和即将实施,恰逢其时,能够指明绿色档案馆建筑、建设和发展道路,为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二)为档案馆建筑和档案事业发展注入绿色理念和基因
自《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发布与实施以来,指导和规范档案馆建筑和绿色建筑取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就处于绿色建筑和档案馆建筑之间的、直接针对绿色档案馆建筑的评估标准还是空白。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将直接针对绿色档案馆建筑进行评估,便于档案馆建设围绕建设项目生命周期,运用规划、分析、设计、建设等整体、全程的方法,进行评估,促进绿色理念和基因在档案馆建筑和档案事业发展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绿色档案馆建筑的评估标准也为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思路,为今后制订和实施档案行业其他绿色标准和规范,提供先行验证和标准示范作用。档案事业绿色建设和发展是新时代所提出的新要求,这种建设和发展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它能够在节约资源和协调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利用需求,取得优化配置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标准虽然只是针对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估标准,但对于当前新发展理念倡导下的绿色发展观,无疑会对我国档案事业全面的绿色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可以设想,伴随着档案行业首个绿色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国家相关部门将会制定和发布其他相关绿色标准,如绿色档案设备与装具标准、绿色数字档案馆评估标准、绿色档案信息資源评估标准等,为我国推广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的绿色发展观、并且贯穿于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始终,向绿色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利用者的绿色消费迈进注入新的绿色理念和基因。
(三)体现了突出主体与兼顾其他的整体动态量化评价新思维
标准围绕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估的原则、过程和方法,将运行评价对象细分为7个基础项目,对基础项目中每个项目再进行控制项的细分和具体项目内的评分,每个项目的总体得分是100分,这种评估方法有利于保证每个分项评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便于突出评价主体,又有利于保证评估指标及其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在标准“5基本规定”中,就绿色档案馆评估指标及其评分项进行总体规定,在“5.1一般规定”中,围绕6款,分别就标准适用重点、评价范围、对申请评价方要求、选材和产品要求、设计评价与运行评价、对评价机构要求等进行了阐释,这6个方面实际上是对实施运行评价的总体要求,覆盖评价重点、评价范围、评价分类、评价方与申请评价方、评价选材与产品等主要方面。
在“5.2评价与等级划分”中,细分出7款,包括指标体系构成、控制项评分项加分项的评定结果、确定等级得分要求、指标体系计分方式、附加得分计分方式、总得分计算公式、星级及得分要求、计分方式的选用等,本节是“5.1一般规定”的具体化和量化,便于标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突出主体,评价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中的基本面。
标准在坚持对基础项目实施评价的基础上,还从整体上和动态上对绿色档案馆建筑进行全面和科学评价。我国档案馆(各类档案馆和备份中心)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标准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既坚持统一性又兼顾多样性,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生命力。在标准实施中,规定可结合绿色档案馆建筑实际,可运用设计评价(5个评价项目)的评分项及加分项,也可采用运行评价(7个评价项目)的评分项及加分项,以增加评价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标准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突出档案馆建筑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等新理念,强调动态发展观,将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置于动态过程、环节和环境中,以全程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控思维来动态度量档案馆建筑和建设,并进行动态和科学评估。在“11施工管理”和“12运营管理”中围绕档案馆建筑物建造过程和建成后交付使用的过程,分别进行绿色评价,体现出档案馆建筑生命尚在,绿色评价不止的动态观。在“13提升与创新”中,鼓励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在提升与创新上的新观念和新做法,予以加分。
三、标准的不足与修改建议
标准“3术语和定义”中,部分引用的术语和定义与原出处不一致,出现差错和疏漏,易产生误解。如将“3.8热岛效应”英文翻译为“heat island effect”,并解释为“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通过比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2014)“2术语”中“2. 0. 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 tensity)及术语解释,发现这两个标准中“3.8热岛效应”和“2. 0. 2热岛强度”术语的解释完全相同,而在术语名称和英文翻译上出现差错。同样,标准“3.9年径流总量控制库”英文译为“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这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2 .0 .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英文翻译“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atio”相差甚远。术语与定义的不一致,会给标准的实际应用带来不便,影响标准的实效,建议可采用统一的术语和定义,保持标准体系的有机性和互补性。
在标准“5. 1.3”中对申请评价方的要求,主要包括“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和“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这对于从整体和全程角度去评价绿色档案馆建筑,是一种理想的最佳状态,标准规定申请评价方需向评价机构“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但仅仅依靠这种措施,能否保证绿色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进而促进檔案馆建设、档案工作乃至档案事业的绿色发展,存在着规定不具体、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在实际执行中评价的目标很难实现。
标准还存在部分内容表述不明晰、界限划定模糊的情况,不便于实际操作和具体评价。如在“13提升与创新”中“13.1基本要求”,没有具体规定是否针对绿色档案馆进行的评价,只是概括表述为“绿色建筑”,这与标准的专指性原则有背离,不便于针对绿色档案馆建筑实施有效评价。又如,在“13提升与创新”中进行分项评分时,虽然加分项目、加分值及总分值很明确,但会出现一个适用情况不明确的实际,即本章是适用于设计评价还是运行评价。不同的评价类型会导致有不同的“性能提升”和“创新”项目内容,从而得出不同的评价结论。
总之,标准作为我国首部档案馆建筑的绿色评价标准,它的发布和即将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档案馆建筑、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绿色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JGJ25-201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国家住建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国家档案局.DA/T76-2019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EB/OL].[2019-5-28]http://www.saac.gov.cn/ daj/hybz/201903/b4009f30547045e49fefd094d6d9e194/ files/a7db2ded9bc64dda8986904095ea77d4.pdf.
[4]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EB/OL].[2019-5-28]http://www.doc88.com/p-186631361327. html.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