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普尔小姐——阿加莎·克里斯蒂矛盾女性主义观的体现

2019-09-02谢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理性

谢芳

[摘要]受女权主义思潮影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侦探马普尔小姐颠覆了传统的铁血英雄的男性侦探形象,她利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思维破解谜案,与男侦探的理性与科学破案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受自身成长背景所约束的阿加莎却没能大胆突破,将女性“男性化”或“英雄化”,只能将机智的马普尔小姐束缚在垂暮之年的老太太身上。

[关键词]马普尔小姐;女性侦探;男性侦探;理性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193-02

doi:l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8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阿加莎在创作马普尔小姐这一女性侦探形象时,体现了她朴实的女性主义思想。虽然阿加莎并未自称是女性主义作家,但是不同于传统的“天使或恶魔”的女性形象,侦探马普尔小姐的刻画确实流露出了她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同时,以马普尔小姐为主角的小说《寓所谜案》出版于1930年,而那正是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结束不久之后。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大约是从1835年起到1925年结束,而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的英国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的种种要求和束缚依然存在。女性只能在经济上依赖于她们的父母,然后是丈夫。对女性而言,最美好的不过是嫁个好丈夫从而过着相夫教子的传统生活。阿加莎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欧洲国家的女权主义运动思潮对阿加莎创作马普尔小姐有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近这位与传统的硬汉侦探截然不同的“老处女侦探",一探这位女性侦探的独特魅力。

一、女性侦探方式

从第一位男性侦探杜宾被创作出来,到柯楠·道尔爵士笔下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等等的铁血英雄侦探,他们都是通过理智的分析和推理来破案,他们也都身手不凡,可以与罪犯斗智斗勇。然而,不同于这些男性侦探,阿加莎新刻画的马普尔小姐与“女性的直觉(intuition)”和“人性”打交道。在小说中,马普尔小姐是住在圣玛丽米德村的一位老太太,未婚,她有个花名叫“老猫”,因为她喜欢打听别人的事情,有点神经质。在她看来,不管案件有多严重,都肯定与日常生活有关,因此,她总是爱通过闲聊和观察日产生活来获得破案的线索。马普尔小姐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调查和解决案件:尖锐地观察,强烈的好奇心,像许多维多利亚老处女一样喜欢八卦,相信女性直觉。

闲聊,是老太太们的日常便饭,而正是闲聊让马普尔小姐能够获得连警察都不能从正式审问中得到的有用信息。马普尔小姐很好地利用了自己这一温柔无害的老太太形象,人们怎么会想到她是在“套话”呢一她故意以聊家常与案件相关人士打开话匣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后再慢慢地转移话题。就这样,根本没有人知道他们被“审问”了。

人性,是马普尔小姐破案的一把利器。她坚信人性是邪恶的。马普尔小姐曾说“实际上,我并没有什么天赋一点儿也没有一只不过对人性略知一二。我发现人太过于轻信。而我则恐怕总是相信最坏的一面。这不是什么好的品质。但却经常被接二连三的事件证明是对的”。(克里斯蒂,1998)她还说“一年到头住在乡下,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性。”(克里斯蒂,1998)以她对人性的理解,马普尔小姐总是把她遇见的人分类因为她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类人总是表现如此惊人地相似。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类,再运用直觉和联想,马普尔小姐就可以理清所有繁琐的线索并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例如,在<《谋杀启事》中,通过凶手布莱洛克太太戴着的夸张的假珍珠和在阁楼发现的看似毫无关联的信件,马普尔小姐确定了布莱洛克太太就是凶手并揭示了她真正的身份和夺去三条人命的原因。马普尔小姐细心地留意到了布莱洛克太太总是戴着一条与自己非常不配的大大的珍珠项链,同时布莱洛克太太的妹妹又曾经在喉咙上动过手术。她为了获得已经去世的妹妹的退休金,不惜杀害任何可能暴露她真正身份的凶手。贪婪的人性,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一览无遗:一条条的线索就像散开的珍珠,对旁人毫无意义,但是通过她对人性的理解,她用合理之线把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解开了谜题。

二、柔中带刚的性格

女性和男性天生就不一样。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人们意识到男性在力量上比女性要更强大。因此,男性主要承担生产、阻挡外敌入侵、击退野兽的责任,而女性则负责采摘果实、照顾家庭、编织动物皮革等任务。于是,我们文化中的男性逐渐被认为是主动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冒险的、理智的和创新的;女性的性質则与这些相反:被动、温顺、感性和传统。爱伦坡在创作杜宾的时候,就已经将杜宾刻画成了传统的男性形象,柯楠道尔爵士的福尔摩斯也是一样:他们都身手矫健、血气方刚、懂科学知识、沉着冷静、富有冒险精神,不以感情用事。阿加莎却在创作的时候另辟蹊径,她没有直接复制一位女版的福尔摩斯,而是就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思维,选择了一位非传统的“老处女侦探”。相比之下,马普尔小姐可没福尔摩斯那么傲慢和咄咄逼人,她办案手法更加温和,是一个有情感的,会关心人的侦探。

了不起的侦探,总有那么些的自负傲慢。福尔摩斯对苏格兰刑场的警察嗤之以鼻,从不屑与警察合作。比利时侦探波洛出场时也自称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侦探。相比之下,马普尔小姐确是出奇地平易近人和谦虚。“她远比他所想象的要慈祥得多,也要老得多。她的模样非常老。她头发雪白,粉红的脸上布满皱纹,一对蓝色的眸子柔和且天真无邪,全身裹在厚厚的羊毛衣里。”(克里斯蒂,1998)“穿的是一套素色的苏格兰呢衣裳,并挂着一串珍珠,戴着一顶紫色边的女帽。有点土气,但人可能蛮好,脑筋不知道怎么样,眼睛好锐利。”(克里斯蒂,1998)在人们看来,她就是个和蔼可亲的乡村老太太。马普尔小姐自己也承认她是“老猫”而不是侦探,即使她成功地解开了命案,她也不邀功,还称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因为是年老体弱多病。

即便如此,马普尔小姐与男性侦探一样爱冒险。虽然她已经60多岁,患有风湿病,体力不佳,当有罪案发生,充满正义感的马普尔小姐绝不袖手旁观一她会找一些帮手,踏上打击罪犯的旅途。在《命案目睹记》中,马普尔小姐的朋友麦克吉利克蒂太太在一列运行的火车中,偶然亲眼看见了在对面运行的火车上的一起命案。在两列火车相会的瞬间,麦克吉利克蒂太太看见一位女士被一位男士活活勒死了。由于这位男士是背对着麦克吉利克蒂太太,而且竟然没有尸首可以证明麦克吉利克蒂太太所目睹的命案,马普尔小姐决定亲自乘坐那一趟火车去破解这个谜。旅途中,马普尔小姐发现原来尸体极有可能已经被凶手从飞驰的火车上抛出去某个悬崖后,她竟然亲自去找寻这具尸体。最终,她成功地破解了这个本应石沉大海的案件,为受害者沉冤昭雪。

三、单身老太太

马普尔小姐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人性深刻的了解去解开一个又一个的谜案,这一点确实吸引了不少的读者。除此之外,她的婚姻状况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未婚的老太太。西蒙娜.德.波伏瓦在《第二性》中陈述道“婚姻是传统女性的命运”。在她看来,女性的婚姻是父权制社会所强制要求的。对女性来说,如果没有男人愿意娶她的话,在社会看来她就是垃圾。所以很多女性都被囚禁于婚姻从而获得社会的承认。但是一旦当她结了婚,她就失去了自我,从属于她的丈夫,变成丈夫的财产。阿加莎笔下的马普尔小姐却是与传统的女性不同:她甘愿保持单身,对生活充满热情,享受着园艺、针织、观鸟、旅行,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从未抱怨过生活。她富有正义心,愿意警恶惩奸。亨利·克里瑟宁爵士对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只不过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最优秀的侦探。在恰当的土壤里培养出来的天才。”(克里斯蒂,1998)因此,虽然马普尔小姐是一位骨子里就是维多利时代的老处女,但是阿加莎却给予了她新的有别于父权制社会的传统女性的身份:一位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善用自己的智慧为正义解决各种谜案的业余侦探。这种聪明且独立的女性形象在侦探小说中是创新的。

小结

传统的女性形象应该是优雅的、善良的、纯洁的、顺从的,她们一般作为没有性格的“他者”附属于男性。女性被设置成这个形象,其实,女性并不是天生就是如此的。她们可以强大、聪明、独立、敢作敢为。只是由于传统的父权社会的束缚,她们才会经济上心理上附属于男性。如果离开男性,她们则极有可能以悲剧收场。例如在爱伦坡的小说中,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就陂逃跑的大猩猩残忍地攻击致死,一位有权有势的皇后也要受制于别人的要挟。

然而,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形象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开始变得多元化、积极化,尤其是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中。在她的作品中,有能够破案的女侦探,有能够协助破案的有独立职业的女性,更有处处使坏的女罪犯。虽然在阿加莎的作品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但是这些女性形象并没有完完全全地颠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为本身就受传统教育的阿加莎虽然受到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影响是有限的。因此阿加莎没能大胆地突破传统的女性形象,没有刻画出一位像“神奇女侠”那样的大英雄侦探,只将笔下的女侦探束缚在一位垂暮之年的老太太身上。但是阿加莎的确给我们呈现了一位破案能手:她善良,她可爱,她正义,她不畏罪犯。她是不起眼的乡村侦探,她从不夸夸其談或认为自己是真正的侦探。阿加莎为什么只能刻画这么一位低调的侦探,纵观传统文学下的侦探形象,也不难探究出原因。铁血硬汉的福尔摩斯等男侦探已经深人人心,再加上父权制社会给女性所设定的“天使与恶魔的形象",人们或许不容易接受可以直接挑战男性权威的强悍的女性侦探。于是,生活在当时英国社会的阿加莎创作了一个折中的侦探形象一马普尔小姐。其实细读之下,马普尔小姐系列的探案小说比铁血硬汉的探案小说多了几分的温情和感性。感谢阿加莎克里斯蒂,让这位老处女侦探成了侦探小说中的瑰宝。

参考文献:

[1]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2]阿加莎·克里斯蒂.复仇女神[M].李辛觉,顾志良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阿加莎·克里斯蒂.谋杀启事[M].何克勇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理性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理性看待和应对农民工“二次返乡”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公共理性与整全义理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省级医改的理性推动者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