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研究

2019-09-02许岚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目的论跨文化

许岚

[摘要]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视角,以贵州旅游文本外宣翻译为例,将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的译文语体、目标受众阅读期待、目标语文化背景列为考虑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突出信息凸显性、感染性和简洁性,即译文文本的文本功能,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的信息传播效果。

[关键词]目的论;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16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7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战略,并提出发展旅游文化。这一战略的提出,无疑给贵州这个多民族的旅游大省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随着“多彩贵州”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以及“避暑之都,“森林之城”,“爽爽的贵阳”等美誉的获得,贵州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都在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也纷纷涌入贵州。据中新网统计,2018年上半年,贵州旅游热度呈现“井喷”状态,旅游人数达到4.71亿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34.1%,旅游收入达到4382.06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贵州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作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然而,与贵州旅游业发展不相匹配的是贵州的旅游外宣翻译资料非常有限,仅有的翻译文本翻译质量也不高。为了适应贵州经济发展需要,研究贵州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已迫在眉睫。

二、目的论与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

“目的论”的雏形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莱斯提出。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目标受众的接受和理解是翻译的宗旨。她提出理想化的翻译应注重翻译的交际目的,即译文的概念内容、文本形式和交际目的都要尽可能与翻译原文对等。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功能,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文本的功能可以帮助译者了解翻译的目的和确定需要的对等程度,使翻译译文更好的体现其交际功能。根据“目的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而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翻译目的对翻译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从“目的论”出发,翻译是在某种目的驱动下,为满足目标受众阅读需求而产生的语篇。目的法则是翻译行为必须遵循的首要法则。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是翻译目的的重要决定因素,而源语言文本则是目标受众的信息来源“目的论”对跨文化旅游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跨文化旅游翻译是在不同文化间进行语码转换,它也是一种文化编码解码的过程。跨文化翻译的成功需要译者对不同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以旅游为介体的跨文化翻译更是要求译者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明确旅游文本的类型和功能。旅游文本属于复合文本,兼有信息型和感染型的特征。旅游文本具有信息功能,旅游文本需要向游客提供景点的相关地理、历史、自然、风俗、文化知识,以帮助游客了解其背景。旅游文本的感染功能体现在通过文字描述向游客呈现人文自然景观,激发他们对旅游景点的向往。但这两种功能在不同的旅游文本中侧重点则不尽相同。在对旅游文本进行外宣翻译时,译者要先了解文本的功能,尽量保持原文主导功能,而不是简单的对不同文字进行语码转换。在跨文化外宣翻译时,要在对原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导向,将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和阅读需求列为重要考虑因素,以疑问的感应力和交际功能作为目的,灵活多样的使用最合理翻译方法。

贵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聚省份,许多景点都具有民族特色,他们都堪称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隗宝。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应以“目的论”为指导,在翻译中应注意填补文化空缺,充分传达旅游景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以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三、“目的论”在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中的应用

(一)信息凸显性。信息性是旅游文本的主要功能,为了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在翻译中要根据外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兴趣和期待,对旅游文本关联信息传递的文字进行调节和整理,以突出其主要信息。

例如:位于贵州兴义县南边47公里的泥凼石林,千嶂叠翠,群峰耸立。这座如迷宫般的毫无人工雕琢的自然景观,于古生代形成,岩溶地貌典型。普嘎山水晶宫、马岭河飞瀑群和锅底河水库,奇观异景,深得游客喜爱。

译文: Located in 47 kilometers south of Xingyi County,Guizhou Province, Nidang Stone Forest is famous for its typicalKarst topography which has been formed in the Palaeozoic Era. Ni-dang Stone Forest is natural scenery with mountains rising into thesky. The attractions in this area include Feilong Karst Cave, Ma-linghe Waterfall and Guodihe Reservior.

这段文字是对位于贵州兴义泥凼石林景区的介绍,主要功能是信息传递。在进行翻译前,译者需对原文信息进行整理和提炼,突出重要信息,减去一些修饰性的描述,这样便更符合英语国家的习惯。”千嶂叠翠,群峰耸立”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讲究用词华美对称。而英语则讲究直截了当,简单明了。在翻译时,笔者将这部分译成了“withmountainsrisingintothesky”。在翻译地名时,为了保持原文的文化色彩,又能让外国读者容易理解,笔者采用了音譯加直译法,即对景观的名称采用了音译,对景观的类型采用了直译,如将“飞龙溶洞”译成“FeilongKarstCave”等。

(二)信息的感染性。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应以目标读者为中心,注重目标读者的反应。旅游外宣翻译的另一个目的是激发读者对旅游景点的向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文要具有诱导性和召唤性,但翻译时也要对原文本中的一些套话,口号等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本的核心信息。

例如:位于安顺市苗族聚居地的黄果树风景区有十多个姿态不同的地面瀑布、地下瀑布和风光秀丽的天星公园。黄果树瀑布是亚洲最大的瀑布,也是国家级风景区。该瀑布宽84米。高68米。雨季来临时,位于景区中心的黄果树瀑布如峭岩震颤,银河倒泻,雨雾升腾。在艳阳之下,仿如潭底拱出道道彩虹,颇为壮观。

译文:Located to the southwest of Anchun City, the Huanggu-oshu Scenic Spot is famous for its different waterfalls and beautifulTianxing Park. Huangguoshu W waterfall is the biggest waterfall in Asia with a width of 84 meters and a height of 68 meters. It is a national scenic area. In the raining season, it is as grand as the pouring down Milky Way. The precipitous cliffs make it into different shapes. In the sunshine, a rainbow rises from the pool at the bot-tom.

在对黄果树瀑布的介绍中,除了信息传递功能以外,更侧重于信息的感染力,召唤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其中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如“亚洲最犬”“宽84米,高68米”以及瀑布在雨季和旱季的不同风景都需要译者在翻译时加以突出。在译文中,笔者开门见山,介绍了瀑布的闻名之处,再辅以具体数据加以描述,以便让外国读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气势有更直观的了解。原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精美辞藻,如“峭岩震颤,银河倒泻,雨雾升腾”等,这部分笔者进行了选择性意译,省去了原文的对称句型,目的是让外国读者易于理解,而不是在繁琐的形容中获取关键信息。最后一部分“仿如潭底拱出道道彩虹,颇为壮观。”,原文中的描述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用词考究,语言精雕细琢,使中国读者阅读起来有赏心悦目之美。然而,如果逐字翻译,外国读者会感觉过于繁琐,抓不住关键信息。这部分的翻译,笔者只提取了核心信息,将旱季黄果树瀑布的美更直接地描述出来,以便西方读者阅读和想象。

(三)信息的简洁性。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要注意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确保信息有效传播。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以及语言表达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跨文化翻译时,译者需要把握两门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上的不同,并在翻译时,尽量在保持源语言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迎合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源语言文本进行选择和重建,省略在译语文化中一些失去功能的信息。从英汉两门语言来看,汉语中很多对偶的句子或者华丽的修饰,对英语读者来说也许难以理解,冗长乏味,这些语句在翻译时就可以进行调整甚至删除。

例如:青岩古镇镇内祠宇繁多,建有一院、一宫、二祠、三洞、五阁、八庙、九寺,共有30余座祠堂庙宇。这些古建筑气势不凡、工艺精巧、雕梁画栋、令人神往。

译文:Qingyan guzhen (Qingyan Old Town) is famous for its ancient architectures. Thirty architectures including monasteries,palaces, halls, attics and templ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old town.These architectures are delicately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with astyl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这是一段摘自景区宣传资料的贵州贵阳青岩古镇的介绍。原文的第一句具体介绍了古镇的特色之处在于有很多不同的建筑。若在翻译时将这些建筑的数量都一列出,还会显得繁复冗长。而且外国游客未必会关心每种建筑物的数量,也不会一走到,因而笔者译文中只列出了建筑物的种类。原文中第二句修饰的成分较多,多用了汉语的四字格进行表述,充分表现出了汉语的文辞精美,御医传神的特点,但英语更注重客观描述,偏向文字简朴自然。因此,在翻译时,笔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去粗取精,省去了略有夸张之处的表述,并将“古”的具体朝代翻译了出来,显得表述更加客观。

四、结语

从功能学派的“目的论”来看,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为达到信息传播目的的交际活动“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是以目标受众为出发点,引导译者将源语言文本看作开放信息源,将文本的自身特点和外在制约条件,以及目标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纳入考虑因素。目的论指导下的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源旅游文本的宣传功能在译文中顺利实现。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要注重读者接受能力、译文文化特点和译文语言习惯。同时,在翻译中,突出旅游文本的文本功能,将信息凸显性,感染性和简洁性融入翻译策略的使用中,提高旅游文本外宣翻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立华,王文彬.目的论视阈下跨文化语言交际规范之研究——以辽宁旅游景区宣传资料汉英翻译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38-143.

[2]曾利沙.论旅游手册翻译的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J].上海翻译,2005(1):19-23.

[3]郑懋,安梅.目的论视角下的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词汇翻译[J].贵州民族研究,2013(4):207-210.

[4]周錳珍,曾利沙.关联性信息性质与信息价值[J].中国科技翻译,2006(3):23-26.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目的论跨文化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