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对职校生体育锻炼的探究
2019-09-02刘粤
刘粤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需求视角下对职校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进行分析,发现运用需求层次理论的激励机制,能有效促进职校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其自主锻炼意识,明确锻炼动机,进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职校生;体育锻炼;动机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issn.1006-1487.2019.03.031
“少年强则中同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然而现实状态却不如人意,特别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却在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身心损伤现象时有发生,如跳楼、体育比赛或体育课中晕厥、猝死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学生极度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明朗。2018年版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指出了:青少年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心理状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努力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是保障、促进自身健康最有效的方法[1]。基于此,青年学生才是自己体质健康真正的主宰者,如何提升体质水平,深入探究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关键要素,这已不再只是学术议题,更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个社会现实问题。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和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3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报刊书籍及部分网页刊载查资料阅相关文献,为深入研究提高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微信平台发放调研对象,收集并整理。
2需求层次理论概要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近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H Maslow1提出的理论,属于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首次于《人类激励理论》(1943年)中提出,马斯洛认为动机才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而动机又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经过不断地积累向前,直至1954年,马斯洛在他的经典著作《动机与人格》中进行了具体的解释:依据人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层次的五个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2]。
需求层次理论的特征是:1.这五种需求之间是递进式关系。第一层次生理需求是最基本最低级的需求,是其他需求的基础,主要是维持个体身体正常运作的需求;第二层次安全需求,不仅是对人身安全的需求,还包含心理安全的依赖性需求,在现今社会也包含对法律、规则、社会秩序认知与遵守的需求;第三层次爱与归属需求,也称社交需求,已迈进了较高一级,是在生理和安全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后,衍生出在社会交往中对情感和爱的渴望,个体在社会活动或特定集体环境中希望得到同伴认可或接纳,自己能爱别人,同时也获得别人的爱和认可,这已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需求;第四层次尊重需求,马斯洛强调:“最稳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3],个体都希望得到社会、团队或他人积极性的肯定评价,多次获得肯定的评价后,个体会充满自信,获得自我内在的尊重,即自尊。同时,从内心会散发出对他人的尊重;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它是南自身的内在因素决定而获得的成就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而动摇,是个体从事任何活动的内在动机的最终表现形式[4]。2.较低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后续较高一层的需求,各层次相互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在某一阶段可以同时存在一个以上的需求,可相互重叠,高一层次的需求并不会挤压低一层次需求,使其消失。
3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职校生体育锻炼动机探究
3.1职校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因素分析
职校生的界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很尴尬的群体,他们原本就是在以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基础教育体系中,由于处于中下层而被忽视的群体,年龄大多在15岁至18岁之间。相对于同龄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或许更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他们的行为更易出现偏差,对任何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包含对体育课程的学习,这样直接导致职校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影响。近年职校生体质健康呈现下降趋势,通过调研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因素,科学地进行评价。在了解其根源的基础上,寻找对策以促进职校生自觉体育锻炼意識,培养终身体育目标,为增强职校生体质健康水平起积极推动作用。
从调研职校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因素分析(表1),将动机因素对应需求层次理论概括为:1.为了考试不得不运动占15.8%,考试对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在校需求了,所占比例却是最低的,说明他们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提高,不再停留在表层的需求;2.为了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占73.5%,预防疾病其实是对生理系统的保护,即人身安全需求,所占比例是最高的,是学生对“生命在于运动”的领悟,是本能的感性认识上升;3.为了结交朋友丰富课余生活占60.2%,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同伴认可归属为社交归属需求;4.为了体育比赛考试中成绩优秀获得认可占55.9%,优秀的运动成绩使学生充满自信,得到他人尊重,这已是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5.为了职业生涯掌握科学锻炼技能,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只占29.3%,职业体能终身体育意识是作为“准职场人”的职校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一层次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感悟和体验在理性的认知方面有待提升。
3.2需求层次理论在体育锻炼动机需求中的探究
激励机制是需求层次理论的实质,引导人们从原始的生存需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到最终实现自我需求的发展,是思维方式、行为理念、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实现提升的一个过程。在促进社会个体与整体实现进化与发展的进程中,需求层次理论扮演极其重要的导向角色[5]。
3.2.1需求层次理论对促进职校生身心成长的影响
体育锻炼的本质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职校生已初步进入青年时期,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课程中他们已获得体育锻炼的价值,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为了中考而进行的体育锻炼,已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外型的青年。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和压力,以及内在动机的驱使,职校生会失去体育兴趣,缺乏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直接造成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此时,运用需求层次递进理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中,对于人才培养标准、社会需求标准已发生全新变革,单一技能型人才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是复合型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含身心素养和人文素养,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是基础。体育锻炼凸显的体验优势就是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增强体质健康的同时,释放学业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增进同学友谊。这些感性的体验会增进学生理性的认知,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深化,这对于促进职校生自身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2需求层次理论对职校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看,动机才是激励个体去行动以及维持行动的内部动囚,而体育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内部心理动囚,是由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起导向作用的,同时也决定了学习目标。根据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动囚需求可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物性动机,即为了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求而参加的体育运动动机,如体育健身、体育娱乐及调节情绪等;社会性动机,即为了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求而参加的体育运动动机,如社会交往、增进友谊、精神认可、施展才能等[6]。
在体育锻炼伊始,学生锻炼行为是以生物性动机为目的,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处于表面肤浅的,要促使其养成长久的深入的学习锻炼习惯,并使其把职业技能与职业体能的认识相融合,并导入激励机制。激励与促进是需求层次理论的核心理念,其作用机理在于循序渐进、层层导入。因此,在体育锻炼中引入需求层次理论,结合职校生的特点,对职校生锻炼动机由满足好奇的生物性需求阶段,不断向自我探索的深层次社会性需求转变,使职校生能够在锻炼发展的过程中,对体育锻炼的目标进行不断调整与有效的修正。职校生所拥有的心智成熟度,已能实现由对体育锻炼初期的基本了解,向深层次逐步发展如对体育锻炼的运动规律、运动技能、锻炼功效、精神内涵等深入,从表1分析数据基本需求只为15.8%,到尊重需求为55.9%,已凸显体育锻炼动机需求有本质的提升,进而实现职校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目标,对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3需求层次理论对职校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
锻炼效果是对体育锻炼价值有效的衡量准则,而对于效果水平及成效的评价,则进一步体现为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内容掌握与运用的程度及持久性。在体育锻炼中最佳的表现效果是在灵活掌握运动技能前提下,达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并能使其切实体会与理解体育锻炼所蕴含的深厚的精神内涵。此时的体育锻炼已不再单单是一项活动,可以转化为一种信仰、一种思想。接受职业教育的职校生已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育锻炼对他们来说已从单纯的活动需求,转化成内在精神需求。加强体育文化的理论修养尤为重要,正确的体育理论是指导体育锻炼的重要标准,通过体育锻炼探求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人生价值,是一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媒介。因此,要在学生体育锻炼初期安排生动、活泼、多样的锻炼内容不断提高锻炼兴趣,兴趣唤起后,后期则安排注重人际交往、锤炼意志、合作与竞争的锻炼内容项目,并把体育理论体系融入其中,才能对身心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把体育锻炼的实质和精髓寓于不懈努力中,再运用需求理论深层次激励,可围绕职校生从事的职业岗位体能需求,有针对性地从职业体能必要性、适应性等特点出发科学系统地设置锻炼内容(如表2),切实体会体育锻炼对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特殊功效。因此,探索建立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长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有效地将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到体育课程的设计中,有助于启发、规范与引导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从表层的感官体验转变为理性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不断地探求体育锻炼的精神内涵,进而有效提高锻炼价值,使体育成为与其相伴一生的“良师益友”。
4 结论
在新时期为建立健全具有特色的職业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大环境下,在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中,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科学地运用需求层次理论,使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需求层次理论对于职校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其中以激励机制为核心,能有效促进职校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其自主锻炼意识,明确锻炼动机,进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职业体能奠定基础,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S].2018.9.
[2](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第三版.北京:中国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夏洛特·布勒,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M].陈宝铠,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4] 李楠.需求层次理论下青少年体育参与持久性思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5 (3).
[5] 洚湛江.需求层次理论引导下高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
[6] 体育动机http://baike.so.com/doc/6480439-669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