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生的改变
——人与自然的握手言和

2019-09-02史丽秀SHILixiu

世界建筑 2019年8期
关键词:赛区环境生态

史丽秀/SHI Lixiu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相处的历史。人类经历对自然的崇拜敬畏、顺应、改造,以及今天尊重自然的历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等组织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以应对气候、粮食和发展等全球挑战。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急速提升,同时也以加速的强度影响着自然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今天我们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谋求共生的发展。在风景园林师的设计实践中,对于自然场地、植被、土壤及水资源等的扰动与改变成为不可避免的存在。然而采取环境友好的态度,以最少的扰动、最利于生态的手法,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一个相生的改变。与自然握手言和是我的设计理想与态度,在设计实践中,我们以尊重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完成每一个项目,无论是在妫水河畔的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还是在城市新区青岛德国中心的环境景观设计,以及延庆冬奥会赛区的环境设计与生态修复中,表达了我们的设计思考与实践。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进心灵体验: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园区公共绿化景观项目园林景观设计

2.1 设计的五大路径:

保留场地记忆、实行海绵策略、建立交互体验、整体空间统筹、歌颂自然之美,为我们设计的五大路径。

让候鸟归巢,让树木守护沃土。我作为旅行者曾数次走进妫水河畔这片土地,徜徉于这片山水田园野趣之中,然而作为一个设计师踏勘的视角全然不同,望远山近水、田野绿林,我们的到来将改变这里,曾经的原野将成为繁花之展园。我们的到来打扰了这片土地,但尊重场地,遵循原有地貌,留住场地记忆成为一个设计师对于这片土地的情

1

2

3

1 世界园艺展示区鸟瞰效果图

(绘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3 雨水湿地谊体现。我们详细解读原有场地,分析其农田肌理、灌溉沟渠、农地行道柳树与刺槐片林,尽可能保留场地的绿色与田野记忆,让鸟儿依然可以找寻到那林中的巢穴,让农耕的历史痕迹保留于世园会的环境之中,让游园者可体味到曾经的田园,让这片土地带着过往的历史重生于今天,并将生生不息地走向明天。我们遵守园区总体海绵设计策略,充分考量场地原有地貌,进行合理的竖向设计,顺应地形,过滤地表径流将雨水向低地汇集,形成湿地花园。在设计中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植入交互体验,将植物生长因素,土壤、温度、水分、微风与阳光五大因子融入园区,以交互体验设施为媒介,增强人与自然的感知。在国际展园我们植入“种子的故事”,将生长因子与之相应,以种子的足迹串联起场地的交互体验场所,整体统筹,注重空间体验性。我们将“飞蝶有心花有意”的主题融入国际园艺轴的设计,由二号门入口开始延展于国际园艺轴,落于花开蝶舞的妫汭剧场,以我们的诗意情怀讲述植物与昆虫的共生故事,歌颂生命与自然。

2.2 相生的风景

中国馆是崔愷院士领衔主持设计的世园会重要场馆,我们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延展建筑“天人合一、山水和鸣”的理念。园艺生于农耕,千年的农耕文明使我们中华民族拥有自己的自然观,天道有常,生生不息。在设计中以第二自然的梯田、四水归堂、二十四节气等元素表达融于山水的建筑,与建筑相生的风景,以及山水田园的理想。

2.3 蝶舞的风景

妫汭剧场,是由汪恒主持设计的世园会开幕式场馆,我们在其环境景观设计中响应花开蝶舞的意趣,以绿色坡地与舒展的景观元素,呼应飞扬翼展的建筑形态,表达与自然相融与建筑相生的设计概念,展现一幅绿色生活的图画。

2.4 田园四相

生活体验馆,是由郑世伟主持设计。我们在其

4

5

8

6

7

9

4 生活体验馆柳树保留

5 中国馆梯田

6 生活体验馆夜景

7 妫汭剧场(6,7摄影:李季)

8 园艺体验带

9 国际展园水因子环境景观设计中以春田、芒种、夏长、秋实为设计元素,体现第二自然的田园意境,源于田园,归于田园。以贯穿场地的原生柳树,形成场地记忆,向大地的绿色致敬。

3 生长的城市与自然的相融: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向自然环境的切入,城市的生长在不断的冲突中演进。在与欧博迈亚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中,我们探索回馈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出环境友好型的相融设计。德国企业中心东侧面向河洛埠水库生态保护区,南北西侧与中德生态园道路相邻。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库的汇水面积骤减,使其水位线后退,为给予水库补水,将生态园区的市政雨水、园区地表雨水与建筑屋面雨排入库区,因此对于汇聚雨水的利用净化成为必然。由于此项目的特别区位,叠合城市空间、生态现状与功能需求,建立综合型生态枢纽成为我们的设计目标。同时我们将该项目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课题(项目批准号:2013BAJ02B04)“建筑室外环境改善技术集成示范与评价”专题的示范项目。室外环境改善策略的研究及其成套技术的应用示范对促成环境的自我循环,自然生境的自我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市建设中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引起的城市水环境问题以及对受纳水体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降雨冲刷城市表面(如道路、屋面等)的沉积物和淋洗大气中污染物已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物的主要因素。目前城市径流一般自流进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一般认为初雨的污染负荷较高,其COD、氨氮等浓度与城市生活污水相当。水体绿地护坡系统是德国企业中心景观项目运用的室外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体绿地护坡系统除具有净化空气、消除噪声,以及提供观赏和娱乐的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水生态服务功能,即水体绿地护坡系统可以通过减少地表径流,以及吸收径流中的污染物质,达到调节水分、净化水质的目的。

企业中心建筑呈组团式布局,并与园区生态廊道相呼应,建筑形体为多边形。我们在环境景观设计中,根据其场地特质考虑其东侧的生态需求设计适宜湿生、半湿生的滨水生态净水植被群落片区,近岸采取草花混播,近水采用挺水植物。在建筑组团内进行区域环境模拟与实地监测,在对风环境、光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岛的气候特点,为形成区域小气候创造条件,根据不同环境状况通过不同的植物群落,以及生态停车场、雨水花园等改善区域环境。针对建筑本体进行屋顶生态带与新

10

11

地面回收利用系统:

1-地表—边沟—雨落管—区域中水站—回用绿地浇灌

2-渗流—地下疏水板—边沟(雨落管)—区域中水站—回用绿地浇灌

3-在铺装边界与缓坡地形之间,设计为下凹式绿地,宽度为1.2m,便于雨水回渗。

屋面回收利用系统:

1-地表下渗

2-陆地径流—明(暗)沟体—导水管—过滤器—区域中水站—回用绿地浇灌。

12

13

10 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

11 地面回收系统设计

12 区域

13 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监测

(11-13绘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型垂直绿化以改善建筑内部环境,采用种植槽过滤改善屋面雨水水质,解决建筑本体的环境改善。建立多元化的绿地布局,合理延伸城市广场,建立由城市空间向第二自然区域的过渡。探求城市生长与自然的相融是我们在此类项目中关注的方向,我们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路上。

4 人与自然的握手言和: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A包)生态修复方案

2022 年冬季奥运会景观生态修复方案,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设计团队。延庆赛区核心区的规划设计中,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四个办奥”指示精神,体现中国元素、当地特点,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规划理念和建筑元素,让现代建筑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呈现一个能够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山林场馆群延续并保持延庆独特的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资源,不仅确保精彩奥运赛事要求,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山林环境的扰动,使建筑、景观与自然相融合,中国山水文化与冬奥文化相结合,建设一个掩映于自然山林中的冬奥赛区。

我们以保护为前提,采取优化恢复生态措施与自然山林相融合;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保证景观的美感;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结合中国特色,基于不同海拔自然基础条件,提出近自然的森林和草甸保护、优化、恢复的技术策略。

14

15

16

14.15 青岛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实景

16 冬奥赛区整体生态修复内容(图片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由于赛区分布于不同海拔(800~2190m),基于不同海拔自然立地条件,提出森林和草甸保护、优化、恢复技术设计。我们优化赛区森林生态系统,控制雪道和边坡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控生物入侵,建立动物通道,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赛区景观,服务绿色奥运。

在工程伊始就进行表土利用,保护利用原有生态资源,对于有条件近地移栽的树木进行近地保护性移栽。根据原生林状况、不同海拔高度、坡向,选择适生的乡土植物群落种类,采用自由矩阵种植,利用本地植物营造近自然生态系统,形成时序演替、异龄演替,修复破碎的生境。针对赛区不同片区功能,采取差异化措施,在场馆与冬奥村人员密集区,采取近人化设计,对于雪道、技术道路、索道的边坡采取生态化修复,场地内尽可能保留原生大树,控制伐移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对于山体的生态影响,通过生态修复的技术实施,形成可自然演替的基底。

我还记得第一次现场踏勘的那片山林风景,溪水潺潺,希望我们的到来让这里依然四季风景独好,鸟语花香,让我们的痕迹成为生长于山林里的风景,与这里的山林相生相守。

5 结语

在基于与自然相融共生的前提下,我们在与自然相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都将是一种持续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与认知的进步,我们的生产生活的方式也在变化,与自然的关系也在动态变化之中,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目标。目前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展,向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的入侵不可避免,然而我们应以环境友好的态度与生态的策略,建立可持续的相生关系。根据不同尺度与基地性质,我们需要不同的生态策略与手段,其生态目标也不尽相同。在较大尺度的自然本底中,我们应以最小扰动的姿态,走进自然,采取近自然生态技术,实现与自然的共生。而在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城市与城市边缘区域,从规划设计空间层面的生态考量、到详细设计中植被配置、雨污的收集利用、区域微环境生态技术改善措施等的应用,都是我们与自然言和的努力。人与自然的相生,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

猜你喜欢

赛区环境生态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预赛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