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分析

2019-09-02张萌李銮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张萌 李銮宁

在目前的临床当中,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青年人群当中的发病率较高,而从其发病原因来看,受到了环境以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常会出现骶髂关节的病变,使得致残率显著提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早期诊断,能够有效地提升诊断效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但是对于这一疾病来说,在临床当中的表现缺乏特异性,这就使得在诊断当中经常会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1]。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诊断技术得到了应用,通过分析不同诊断方式,能够实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准确性的提升,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于2016 年10 月—2018 年11 月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抽样,选取了96 例患者作为样本,对X 线、CT和MRI 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通过在本院于2016 年10 月—2018 年11 月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抽样,选取了96 例患者作为样本,按照检查方式,分为X 线组、CT 组、MRI 组,每组患者的人数均为32 例。纳入标准:(1)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之后,相关结果符合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相关临床症状,病理检查也符合。(2)患者自愿参与到此次研究当中。(3)患者均为年龄超过18 周岁的成年人。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其他骶前关节病变的患者。(2)排除存在腰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以及脊柱滑膜症等脊柱疾病患者。(3)排除存在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在X 线组当中,男性患者共有17 例,女性患者15 例,年龄25~71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1±3.5)岁,病程1 个月~9 年,平均病程为(3.42±0.48)年。CT 组当中,男性患者共有18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龄24~72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9±3.3)岁,病程1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为(3.51±0.68)年。MRI 组当中,男性患者共有16 例,女性患者16 例,年龄22~73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3±3.2)岁,病程1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为(3.38±0.52)年。对于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来看,在病程、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X 线检查 在X 线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选用的设备为美国GE 公司生产的数字型X 线系统,参数为管电压80 kV,采用自动式曝光的方式。患者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采用仰卧位,X 线中心定位于患者的耻骨上方,骶髂关节的正斜位进行拍片检查[2]。

1.2.2 CT 检查 CT 组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检查选用飞利浦Brilliance64 排CT 机作为检查设备,对患者进行CT检查,参数设定为120 kV 电压,300 mAs 电流以及5 mm 层厚,重建层厚为1.25 mm。在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的时候,选取的范围为患者的髂嵴水平至股骨小转子之间[3]。

1.2.3 MRI 检查 MRI 组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在进行诊断检查的时候,选取的仪器为美国GE 公司1.5 T 扫描仪进行扫描,线圈位于患者的替补,采用斜冠状位进行前后扫描。在设定参数的时候,STIR 序列TI 为120 ms,TE 为60 ms,TR 为2500 ms。在SE 序列中,T1W1 设定TE 为18 ms,TR 为350 ms。而在SE 序列的T2W1 设定当中,TE 为120 ms,TR 为4300 ms,层数为12 层,每层厚度为4 mm,矩阵为512×512,然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性扫描[4]。

1.3 观察标准

在本次研究当中,对三种不同扫描方式的结果进行观察,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进行记录,主要观察内容包括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间隙变窄以及关节软骨肿胀等。根据不同的分级标准,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在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共分为5 级,0 级为完全正常;Ⅰ级为怀疑有强直活侵蚀症状;Ⅱ级为有轻度异常、侵蚀以及硬化的症状;Ⅲ级为有严重的侵蚀、异常以及硬化症状,关节间隙比较明显;Ⅳ级为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侵蚀、异常以及硬化症状,同时表现出大部分强直[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检出效果对比

在本次研究当中,在不同检查方案下,患者的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X 线的检出率仅仅为71.88%,CT 组的检出率为87.5%,而MRI 组检出率最高为100%高于CT 组和X 线组,χ2=9.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关节面变窄、侵蚀以及软骨肿胀等方面,X 线与其他检查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χ2=15.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节面骨质囊变方面,三种检查方式的差异比较明显,χ2=1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关节面变宽、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 片检查典型结果图示

图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 检查典型结果图示

2.2 三组患者对不同分级强制向脊柱炎患者的诊断比较

在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分级检查的时候,MRI 检查在0 级患者当中的检查结果与其他检查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在Ⅰ级患者检查中,三种检查结果之间的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患者当中的X 线检查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相比,χ2=8.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Ⅲ、Ⅳ级患者的检出率方面,三种检查手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青年人群当中的发病率较高,而从其发病原因来看,受到了环境以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对于这一疾病来说,在临床当中的表现缺乏特异性,这就使得在诊断当中经常会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6]。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诊断技术得到了应用,通过分析不同诊断方式,能够实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准确性的提升,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保障。在现阶段的临床当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并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其与基因HLA-B27 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对于这种疾病来说,在青年男性当中的发病率较高,但是这种疾病的症状比较隐匿,在早期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低热以及消瘦的情况[7]。对于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最主要的症状就是骶髂关节炎,患者在晨起的时候会出现反复性的腰痛,同时还会表现出强烈的关节外症状,患者的主动脉关闭不全,同时出现一些结膜炎、青光眼、巩膜炎以及中耳炎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表1 三组患者检出效果对比

表2 三组患者对不同分级强制向脊柱炎患者的诊断比较

随着当前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当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X 线的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当中也发现其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当中有着一定的效果(如图1)。但是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X 线的平片扫描缺乏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存在较高的漏诊率,特别是在Ⅱ级以下的患者诊断当中,误诊率更高,但是在Ⅲ级以上的诊断当中,效果比较良好[8]。对于CT 检查来说,相较于X 线诊断,在空间分辨率方面相对较高,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 对患者进行扫描,能够在结合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的重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当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将患者的骨质异常以及解剖结构异常清楚地展现出来(如图2),这也就决定了其在诊断率方面要优于X 线。但是对于MRI 来说,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查方式,能够将软骨、滑膜、骨髓等等病变良好地显示出来,这就使得其在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当中的优势比较明显。从分辨率来看,MRI 要高于CT,通过对不同组织的不同密度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对病变组织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进行准确地判断[9]。在本次研究当中,在不同检查方案下,患者的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X 线的检出率仅仅为71.88%,CT 组的检出率为87.50%,而MRI组检出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关节面变窄、侵蚀以及软骨肿胀等方面,X 线与其他检查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关节面骨质囊变方面,三种检查方式的差异比较明显,但是在关节面变宽、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10]。在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分级检查的时候,MRI检查在0 级患者当中的检查结果与其他检查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在Ⅰ级患者检查中,三种检查结果之间的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级患者当中的X 线检查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Ⅲ、Ⅳ级患者的检出率方面,三种检查手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相关报道研究,MRI 在临床诊断当中效果更好能够见病变空间的分布显示出来,同时从多方位来获得相应的断层图像,对病变周围的组织进行清晰地观察,从而具备了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这就使得其诊断效果要优于CT 以及X 线。强直性脊柱炎作为脊柱关节病的原型,是目前比较高发的一种疾病,患者在出现这一症状之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的范畴,在16~30 岁的男性当中发病率较高,同时男性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11]。在目前的临床研究当中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致残率很高,患者在出现这一症状之后,病情较轻的会出现脊柱变形,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脊柱残疾,在早期患者经常会表现出下背痛以及晨起僵硬的情况,在活动之后症状得到缓解,但是伴有乏力、低热以及食欲减退的症状。在最初的时候,患者的疼痛是间歇性的,在病情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表现出持续性的疼痛,随后脊柱的疼痛感消失,然后出现从下到上的部分甚至是全部强直,表现出驼背畸形的症状[12]。在临床当中,需要采用更为多样的影像学手段,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确诊,从而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情带来的危害。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MRI 检查,能对病变的相对静止期以及活动期进行准确地判断,在早期诊断当中的价值要明显优于X 线以及CT,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影像学征象以及诊断当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MRI 检查的效果最优,而在分级检查当中,MRI 的在各个级别当中的检查效果都较好。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骶髂关节CT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运用的研究进展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骨盆后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