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09-02闫振升
闫振升
415000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股骨颈骨折属于一种老年人常见骨折疾病,在患者骨折后其骨折近端的血流供应大部分都被破坏,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容易导致患者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的坏死率极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而髋关节置换术则属于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案,能解除患者疼痛效果,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恢复,避免出现并发症状。但是手术的入路选择十分重要,在传统手术方式中采用后外侧入路方式,但是会对患者的外旋肌群进行破坏,并且还会破坏患者关节囊。而随着近年来微创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泛[2],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100 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探究前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100 例,本次研究在开始前先将病历资料交于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研究要求后开始研究,在着手研究时,保证参与研究的患者与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将100 例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88 岁,平均(68.4±2.1)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1~87岁,平均(69.6±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试验组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取患者仰卧位,将患者臀部垫高,将股骨大转子作为中心将患者皮肤切开,切口长度在9 cm 左右,切口近端不能超过大转子顶点6 cm,避免患者臀上神经下支受到损伤,将患者浅筋膜逐层切开,显露患者大转子、臀中肌,将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进入,将患者前侧关节囊进行暴露,采用T 形切开前侧关节囊,将髋关节进行显露,并且将髋关节脱位,采用摆锯进行截骨,取出患者股骨头,采用髋臼拉钩撑开显露髋臼,采用2 枚螺钉进行固定,然后将髋伸直位极度内收外旋,将患者股骨髓腔开口进行显露,开髓后一次扩髓,置入相应型号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采用手术复位,冲洗伤口,并防止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②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指标:①手术指标;②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 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试验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外,其他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此来评判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统计得知,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治疗方式,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应用历史,在最初的应用过程中,一般需要运用到假体材料,而其工业设计与制造方式都不成熟,所以手术方式的成败都与假体有着一定的关联[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髋关节假体已经有了人体组织生物相容性与使用寿命,因此假体本身的可靠性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手术的具体效果与其手术技术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患者需要不断地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4]。前外侧微创入路通过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进行手术操作,将臀中肌进行劈开,直观地观察髋臼以及股骨的操作,需要与特殊器械和体位进行配合[5]。这种手术入路没有神经间隙,臀中肌与阔筋膜都由臀上神经支配。在手术过程中,前外侧微创入路,对股骨髓腔开口的显露需要进行特殊的体位配合,在这种体位下,股骨受到的复杂扭力也比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正确的皮肤切口,术中股骨颈截骨分2次取出股骨头[6]。
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外,其他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有效治疗方案。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50 12.6±2.1 89.1±10.1 8.1±1.4 559.3±43.0试验组 50 8.7±1.5# 98.1±15.1# 7.0±2.3# 318.2±32.7#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