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小班化篮球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女子篮球综合实践课程为例
2019-09-02章志为广东省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
章志为 广东省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
一、初中女生小班化篮球教学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初中学段传统的篮球项目课堂教学为不同兴趣爱好的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基本的训练条件。但是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不能全面顾及初中女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小班化的篮球教学可以针对初中女生性机能发育状况、身体机能发育状态、身体发育形态、青春期心理特点,以及女生运动水平等客观情况,设定篮球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初中女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基于初中女生性机能发育状况
初中女生性机能发育基本成熟,因为性激素的增加和刺激,初中女生的皮下脂肪与内分泌增多,臀部逐渐扩大导致身体重心下降,体态出现两性明显差异,精力为最旺盛时期。在全面提升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篮球技能的掌握要求,可有针对性加强有氧耐力与绝对力量的训练。
(二)基于初中女生身体机能发育状态
初中女生的身体机能发育趋向成熟,心脏容积和收缩力不断增加,动脉血管增长落后于心脏生长速度,容易出现青春期血压突发性升高情况;随着胸围、胸腔增大,肺活量也会增大;肌肉水分减少主要向横向发展。日常体育锻炼主要以高密度、低强度的组合方式,与初中男生高密度、高强度的锻炼模式有显著差异。
(三)基于身体形态的发育情况
初中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情况,胸部隆起、臀部扩大,明显出现第二性征,身高、体重、三围已接近成人。性激素对脑垂体产生抑制作用,身高体重和机能器官的发育逐渐缓慢。骨骼基本骨化,水分与有机物减少,无机盐增多,骨骼坚固性有所提升,但关节的灵活性不及初中男生和自身儿童时期。不利于掌握篮球运动急停急起的技术技能要求。
(四)基于初中女生的心理状态
初中女生的心理状态是从儿童时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很重要的转变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极强的个性发展需求。由于身体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篮球运动技术的基础薄弱,惧怕体育课堂大强度训练后的身体反应以及个人形象,在体育课堂的表现欲望和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直接影响对篮球运动兴趣,有必要开展男女生分班教学或女生小班化教学。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初中女生作为篮球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初一级、初二级8个自然班随机选取60名女生;其中实验班:初一级、初二级合共30名女生;对照班:初一级、初二级合共30名女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对象与任务,通过知网查阅国内体育核心期刊与专刊,对初中女生篮球教学、篮球小班化教学等有关资料和数据做相关的整理和研究。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星APP”向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参与实验班与对照班实践研究的初中女生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3.实践对比研究
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得出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进行试验前后对照。
三、试验研究结果
(一)实验班对照班试验前后篮球兴趣、参与程度、课后锻炼调查结果
开展初中女生小班化篮球教学以来,实验班学生学习篮球氛围浓厚,课堂中常出现相互比拼、相互讨论、相互欣赏的和谐情景,每节课总有学生成为主角进行表演以及展示,即使体质不强、篮球基本功薄弱的女生也进入了积极参与的行列,全班的学习主动性及运动习惯有明显的转变。
见表1、2,实验前实验班30%的女生喜欢篮球课,试验后提升到91%,对照班为50%,不喜欢的人数比例由实验前的36%下降到3%,对照班为16%。数据表明,实施小班化篮球教学有效激发初中女生篮球学习兴趣,从而为促进初中女生自主学习篮球项目以及培养其锻炼习惯奠定基础。实验前,实验班主动参与与课后经常锻炼为33%和10%,试验后为87%和84%,对照班试验后为40%和20%。数据表明,小班化教学不仅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经常课后锻炼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是落实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表现。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调查结果对比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调查结果对比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篮球技术测试调查结果
表4 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篮球技术测试调查结果
表5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身体素质测试调查结果
表6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调查结果
(二)实验班对照班试验前后篮球技术测试调查结果
对初中女生实施小班化篮球教学,有效激发初中女生的求知欲望与参与积极性。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重组教学内容,对初中女生掌握篮球基础技术,调控课堂教学训练的密度与强度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女生的篮球技术掌握水平,由于年龄的关系场地器材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技术水平基本为零基础。见表3、4数据表明篮球基础技术一分钟定点投篮、行进间传球、全场8字运球计时,超过50%均为不合格水平。通过篮球小班化教学后,优良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篮球技术水平优良与及格比例明显提升,不及格人员比例降至0%,有明显差异。
由表4数据表明,实验班在三个测试项目中,优秀率分别为83%、66%、66%,而对照班仅有37%、50%、30%,分析其原因,是小班化教学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能针对个体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初中女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对初中女生掌握篮球基础技术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实验班对照班试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调查结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在实验前后进行50米计时跑、立定跳远、800米计时跑三项身体素质进行测试调查比对。从表5、6数据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三项测试的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后实验班的各项指数与对照班进行比对均优胜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的三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优良率由原来的26%、33%、7%提升至66%、77%、33%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看展小班化教学可以高效满足学生在课堂锻炼的强度与密度,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另外,开展初中女生的小班化篮球教学,可以更好的顾及初中女生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的发育状态所带来的心理波动。是初中女生能更有热情积极的参与锻炼,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一)初中女生篮球小班化教学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
对初中女生实施小班化篮球教学,可以满足初中女生机能发育状况的需要,并且能顾及因身体形态变化所产生的心理波动,有利于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激发其对篮球项目的兴趣,引导她们更有激情的参与并在课后进行自觉地锻炼。从实验组调查数据显示(表1、2)实施小班化篮球教学使初中女生对篮球项目有兴趣的人数比例从30%提升至91%,经常课后锻炼人数比例从10%提升至84%,说明实验组的初中女生可以通过小班化教学可以体验到篮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 培养自主锻炼习惯,提升终身体育意识。
(二)初中女生篮球小班化教学促进身体素质与篮球运动水平的提升
对初中女生实施篮球项目的小班化教学,可以使教师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能更好的满足初中女生的生理与心理需要,进行高效的因材施教。
在实验班的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小班化比传统的行政班教学,减少了组织教学时间,更充分的提供训练器材与场地,增加了有效训练时间,保证初中女生在课堂的训练强度与密度,从而高效地提高初中女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小班化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初中女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学生达成目标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组织教学。例如,对基础较好的女生采用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法进行基础技术的限时或计时训练。对基础薄弱的初中女生多采用高密度的重复训练法进行达量或达时训练,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促进初中女生篮球运动水平的提升。
(三)初中女生篮球小班化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通过(表1、2、3、4、5、6)的数据表明,面向初中女生实施篮球小班化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高效地促进其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篮球运动水平。另外,可以有效地满足初中女生各自条件的不同,如,身体发育状况、心理波动状况、原有技术水平、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为未来发展需求等。因此,实施小班化教学可以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手段的设置到教学评价的检测,有针对性设计她们力所能及的要求与目标力求使初中女生体验篮球运动的喜悦感与成功感,从而进一步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培养其自主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四)初中女生篮球小班化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初中女生篮球小班化教学实验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更能让她们在运动实践中碰触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她们对新时代知识来源使用新的探索思维与途径。强化她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并能通过与同伴的交流、碰撞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交能力,促进她们多方面、多元素的综合发展。
(五)对初中女生篮球小班化教学的建议
实施初中女生篮球小班化教学要配备或聘用专业篮球教师不仅有利于课程建设的需要,更有利于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实践研究。小班化教学人数安排24人左右,有利于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实施和确保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关注程度,使其教学效果更为理想。评价体系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如学习态度的评价、篮球技能提升的幅度、身体素质提升幅度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使评价体系具有多样性、激励性、全面性。最后要根据初中女生对篮球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人员分层的配搭、教学目标、学生达成目标要细致的调整不断的激发初中女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