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研究
2019-09-01陆梦秋
陆梦秋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农耕文化。乡村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战略地位显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准确研判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态势、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乡村生态文明、推进“三农”工作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现代农业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现代农业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现代农业创新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对目前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创新;科技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
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产生新思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而关系着农业长远发展的“三农”工作也经过长期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方面我国“三农”工作所获得的成果显著,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但另一方面“三农”工作依然存有不少拙项,新问题逐步突出。首先,农业比较优势不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其次,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建设活力与动力不足。最后,农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滞销、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使得施行好乡村振兴策略尤为重要。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政府公共投入等方面,区域之间在自然地貌、经济发展、交通设施、人口密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将为增进亿万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做出巨大贡献。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仍在“三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我国亿万农民对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通过不断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持续不断地激发出农业农村农民无限的发展潜力与动力。并且,施行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对解决我国农业效益低下、农民收入低迷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
最后,施行乡村振兴战略,运用经济、科技、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和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提升农业品牌,有利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利于農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建立健全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3 现代农业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农业发展提出的加快科技化和信息化、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的需求,是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所无法满足的。作为新型农业的现代农业,涉及范围广阔,不仅包含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还包括现代营销。现代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在于发展现代农业。
创新是促使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重心。现代农业创新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创新涵盖面极其广泛,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出现的新技术和制度安排,具体包括创新、农业创新、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及其特点。现代农业创新的协同效应,包括协同效应与现代农业创新、政府治理与现代农业创新。构建现代农业创新网络,包括现代农业创新网络、农业技术研发机构、涉农企业、农业推广教育培训机构、农民及其组织等。
4 加强现代农业创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
4.1 现代农业创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农业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科技创新在农业信息分析技术上的进步,使得乡村人口可以更加方便、精确地被管理,科学的统计数据也能为相应的任务安排提供良好的保障。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以及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方式。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有利于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支撑农业转型升级。
4.2 现代农业创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创新的需要与高等农业教育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一定程度上,现代农业创新推动了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农村教育与培训体系、高等农业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学生的创新和适应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与此同时,现代农业创新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各方资源也加大了对当地农民兴业创业的资金投入。农村大学生也能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艺,返乡创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4.3 现代农业创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体系保障
现代农业创新产生了多元化的农业推广体系、农业市场化服务和农业创新经纪人。其中,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包括农业推广部门、农业科研机构、涉农企业、农民组织;农业市场化服务包括农资服务、金融服务、市场服务。由此产生了“推广+”模式,即推广和咨询服务,包括技术推广以外的诸多领域。日渐成熟的现代农业推广和服务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5 现代农业创新存在的问题
5.1 乡村产业融合度不高,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缓慢
当前我国乡村产业突出表现为产品同质性较大、乡村产业发展形式单一。例如,现代化的休闲渔业大同小异,无法打造独特的地方产业,导致乡村经济拉力不足、后劲乏力。“1+2+3”的六次元乡村产业融合度较低、产业链较短、覆盖面较窄,同时缺乏具有高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相仿产业以及恶性竞争的情况依然存在,阻碍了现代农业创新的发展。
5.2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难的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创新型人才缺乏,政府主导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很难满足其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面对各色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年龄结构偏大且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基层农业推广人员在工作中难免感到吃力。
5.3 忽视现代农业创新网络的建设
现代农业创新网络出现得较早,指各农业创新主体为获取有限的资源和信息,逐步形成的非正式合作关系。但非正式合作关系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使合作契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这迫使各参与方在创新体系尚未明确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前采取更弹性的方式去化解矛盾。现代农业研究机构和推广部门忽视了构建创新网络的重要性,内部也缺乏鼓励参与外部农业创新网络的文化和渠道,无法形成内外有效协作。
5.4 乡村治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治理工作面对着众多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主要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和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不够,基层干部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不强,乡镇(街道)职权不对称、分工不合理,一些与村民关系密切的政务处理不透明,乡村(社区)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6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6.1 激活要素,产业运转
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关键,这对农业创新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出了高要求。以工业反哺农业,并用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去经营农业,开发其功用的多样性,促使落后的、传统农业向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其中,增加收益次数与扩大收益规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两大发力点。一是要搞活农业生产要素,增加农产品收益。二是要拓宽农民收入来源的渠道,创新农业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组合发展。三是结合当地自然地理和人文特色,加大农业产业链,打造具备独特优势的高效产业。
6.2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科研水平,抢占创新制高点。政府、社会要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型人才和企业的培养,引导人才返乡创业。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自主研发、合作交流、作价投资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在现代农业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从创新推广与服务的方式入手。制订长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方案,切实提高现代农业基层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对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树立其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如将课堂讲授与地头指导相结合。
6.3 支持现有现代农业创新网络
对现有现代农业创新网络的支持包括:加强其自我评估的能力,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分析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确定市场定位;提高现代农业创新网络领导者的引领创新能力;创立现代农业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与保障;通过例如咨询服务、推广活动、技术交流和关于创新网络动态的培训以提高现代农业创新网络中非公共部门的创新能力;促进现有现代农业创新网络内外协同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公共研究和推广机构的变革,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创新网络。
6.4 加强乡村治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社会治理已迈入新时代,逐步形成德治、法治、自治相联结的治理体系,鼓励多元自治主体参与其中。响应当今大治理号召,应发扬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坚持群众思想、廉洁为民;倡导乡村文明,鼓励村民自治,建设基层村民组织,建构起多方参与、协同治理模式,切实保障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各项基本权利,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与活力;打造法治乡村,对村民进行法律科普,不断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7 结语
振兴乡村的任务艰巨而漫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决心,有序施行。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激活农业生产要素、加速乡村产业运转,稳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现有现代农业创新网络,加大乡村治理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蒋和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06):17-24.
[2] 杨小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11):71-72.
[3] 黄茜,鲍文.农业创新网络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18(12):285-286.
[4] 黄胜男,张冬雨.创新驱动 乡村振兴[J].经济研究(信息版),2018(09):116-117.
[5] 韩智慧.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困境与路径[J].农业经济,2017(10):9-11.
[6] 夏秋耘.新常态下宁波“三农”发展思路研究[J].宁波通讯,2017(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