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枣梆戏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传承

2019-09-01靳晓莉

戏剧之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菏泽剧种唱腔

靳晓莉

【摘 要】枣梆,是山东菏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与当地的方言、音乐、民俗民情、审美意趣紧密融合,以其丰富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形成了纯朴率真、深情激越的艺术风格。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枣梆戏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传承,使其发扬光大、绽放出新的光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戏曲;枣梆;艺术风格;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04-03

菏泽文化底蕴丰厚,戏曲活动历史悠久,被一些专家形象地誉为“中国戏曲声腔剧种博物馆和展览会”。“枣梆”即是菏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枣梆原名“(zhao)梆”,又名“本地”,即本地的山西梆子腔,系山西上党梆子传入菏泽后,受当地语言、音乐和民俗民情影响逐渐演变发展而成。1960年,因“   ”字(人造合体字,意为山西人)对山西人有不敬之意,并因其以枣木梆击节伴奏,即谐其原音,将剧种定名为“枣梆”。

一、枣梆的艺术风格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通过几代枣梆艺人的不懈努力,枣梆无论是在唱腔、音乐、伴奏手法,还是在表演、剧目、舞美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百姓们喜爱。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枣梆的顺口溜,如“一天不听枣梆腔,心里发痒空荡荡;两天没看本地枣,全家老少把架吵;三天不看枣梆戏,错把南田当北地”等。

(一)枣梆唱腔特点。枣梆唱腔腔韵悠长,行腔特点是一种流动的线性艺术形态,“既透着激越靓丽、龙啸凤吟般上党梆子的大气,又是震寰惊世、韵味淳朴的菏泽声音的典范”。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有着不同的声音造型。在用嗓方法、声道状态及音色上,不同行当在发声规律的总前提下,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

枣梆各个行当在演唱时,都采用大本腔(真嗓)与二本腔(假嗓)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一般是“真嗓吐字、假嗓拖腔”,而且真假嗓变声截然,由真嗓突然翻高而成假嗓。枣梆唱腔的调较高,一般为C调或升C调,在演唱中,红脸、黑脸用假声“立嗓”,翻高八度,发“讴”或“啊”音;小生、小旦的立嗓尾音,发“咦呀”声。听起来独具风韵,民间就有“不吃饭,不喝汤,也要听枣梆的咦呀腔”的说法。小生和旦角在演唱时,气息和声音有适当的控制,要求唱得明快、圆润;老生唱腔则要求唱得响亮、高昂;花脸唱腔讲究喷口和气势,要求唱得粗犷、豪放、泼辣。

枣梆唱腔结构属于梆子腔系统,是板腔体结构,即在一个基本曲调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法变化,衍展成快慢不同的各种板式,以适用各种不同的剧情,而各种板式之间,在调式音阶上又是统一的,其主要旋律音型也有互相渗透,内部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枣梆的各种唱腔板式有二十余种,最常用的有:二板大花腔、流水花腔、栽板小花腔、二板、落二板、二八铜(分紧二八和慢二八)、流水板、倒反拨、紧反拨等;专戏专用的唱腔板式有:“奏曲调”“娃娃调”等。

(二)枣梆音乐特点。枣梆音乐采用七声雅乐音阶的徵调式,即,主音为“5”。上句落音较为灵活自由,一般落在“1”“6”或“3”上。而唱段最后的尾音,则必须落在调式主音“5”上。第Ⅳ级音“1”出现较多,其原因,一是民族调式中宫音在任何调式中都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二是枣梆来源于山西上党梆子,受山西民间音乐的影响。山西民间音乐中“”这种四度结合较多,“1”的位置较突出。徵调式比较接近于大调性,具有明亮有力的特点,这也是枣梆唱腔 粗犷、高亢、富有阳刚之美的因素之一。

枣梆音乐的旋法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大跳音程较多,特别是真假声交替的地方。大跳与小跳级进间插进行。唱腔高亢、奔放。二是节奏上大都是眼起板落,过门的尾部大都是切分节奏。三是旋律进行中,上行时多采用跳进或直接唱出较高的音,然后下行,下行时则多平稳进行。四是调式音阶虽为七声雅乐徵调式,但在实际使用时第Ⅶ级音“升4”较少使用,以其他六声为主。

(三)枣梆表演程式与角色分工。枣梆剧种的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阵容整齐。生行有大红脸(净面文生、胡子生、老生)、架子生、武生、秀生(袖生);旦行有青衫子(青衣)、红衫子(花旦)、二小旦(闺门旦)、老旦、彩旦;净行有大花脸、二花脸;末行有白胡老外、后归入生行,或称外脚;丑行有文丑、武丑、老丑、小丑。

枣梆的表演程式比较讲究,生、旦、净、丑各行互不相同。旦行讲究“青衣走,大甩手;小旦走、风摆柳”。再如“推圈”,系边推边走,各个行当出手的具体要求是:花脸过顶,红脸齐眼,武生齐眉,小生齐口,老生齐肩,旦角齐胸,武丑齐腹。

(四)枣梆的伴奏及其与唱腔的关系。枣梆的伴奏乐队分文武场。武场编制,不仅具有与京剧和其他梆子腔系的剧种相同的全套打击乐,而且吸收了许多当地的锣鼓点子、开场锣鼓、唢呐曲牌等。文场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老三把”,即擂琴、二把、三把,并配以笛、笙、三弦、二胡、琵琶、枣木梆等,使其音乐伴奏既豪放激昂又缠绵柔和,从而形成雅俗共赏的独特魅力。

伴奏与唱腔的关系:一是在唱腔进行中,大多数情况下是随腔伴奏,在唱腔长音处则多用加花、支声、复调等手法。有时在保持共同音高的基础上,奏出较快的节奏音型。二是唱腔间歇时,间奏并不是唱腔的模仿,而是音樂继续,有机发展。三是将唱腔没有拖完的音,按其倾向衔接下去,解决到主音。四是在倒反拨中,唱腔与伴奏结合的十分紧密,有些地方用了民间音乐中的所谓“鱼咬尾”的手法,即唱腔的落音就是间奏的起音。

二、枣梆的文化传承

枣梆剧种,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百余年后,戏曲样式已极其成熟,积累传统剧目八十余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剧情充满了清政爱民、扶正惩恶、侠肝义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对丰富大众娱乐生活、塑造新的人文精神、弘扬优良道德规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新兴的艺术样式相比,地方戏曲这种古老的艺术不可避免地显出苍老和僵化,缺少了活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枣梆和其他所有的戏曲艺术一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枣梆非遗传承人张文英说:“上个世纪末,枣梆一度观众零落、舞台冷清,演员十分失落。近两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喜欢枣梆的观众渐渐增多,但枣梆的活动阵地日趋缩小,而且一些老艺人、老艺术家相继谢世,造成了一些表演技艺难以传承的尴尬局面。目前,枣梆剧种全国仅有一个专业团体,且大部分演员年事已高,青年演员寥寥可数,演员已出现断层。只有以各种途径、形式培养接班人,才有可能扭转枣梆的濒危状况。”

针对这一情况,地方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地方戏曲文化,对地方戏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菏泽市戏剧院枣梆剧团也担当起了传承枣梆戏曲艺术的任务,体现了当代人传承优秀戏曲文化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一)静态与动态保护结合。2008年,枣梆剧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菏泽市已将枣梆剧种纳入重点保护项目之一,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和措施,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并举。第一,深入枣梆戏流行区域,走访老艺人,对未掌握的枣梆剧目和音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第二,对已收集的剧本、曲牌进行整理并陆续印刷出版;第三,加强理论研究,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第四,对年轻演员加强培养,使其尽快掌握枣梆的传统唱腔和主要表演技能;第五,推动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年学生对枣梆剧种的兴趣和热爱;第六,在继承传统剧目的同时,进行改革创新和发展,适当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以符合当代观众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二)继承与发展共进。菏泽市戏剧院枣梆剧团是唯一的枣梆戏专业演出团体,承担着枣梆剧种的传承与发展的重担,他们在保持其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全力做好重点剧目的改造和创新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枣梆传统剧目汇编》《曹州地方戏唱腔集锦》;制作、发行了《徐龙铡子》《海瑞赶考》《生死牌》等十余个传统剧目的音像光盘。其创作演出的现代戏《生儿容易养子难》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剧目奖和三个单项奖;现代戏《走出大山》参加第六届山东文化艺术节获剧目二等奖和六个单项奖,并荣获第五届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新编历史剧《包公卖官》参加第七届山东文化艺术节获剧目二等奖和七个单项奖。这些剧目既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感情,深受群众的欢迎,又扩大了枣梆剧种的影响力,开辟了新的演出市场,建立了常年演出基地,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培养与提高并举。针对优秀剧种后继无人的这一问题,菏泽市戏剧院枣梆剧团推出一系列举措。首先,定期招收、培养枣梆戏曲学员,以解决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其次,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通过排练演出优秀传统剧目,加强对年轻演员的培养,使其尽快掌握枣梆的传统唱腔和表演技能,并推出剧种的代表人物,发挥明星效应。再次,加强与地方高校的联合,提高戏曲演员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演唱能力,在不改变戏曲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借鉴现代声乐的科学发声方法,从而使唱腔更加圆润优美,表演更富有活力。2008年4月,中国戏曲学院将菏泽定为“地方戏曲教学研究基地”,举行了挂牌仪式并同时邀请了全国地方戏名家来菏泽举办演唱会,这对于挖掘、研究、开发枣梆戏曲,培养戏曲人才,推动地方戲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四)全力打造文化品牌。枣梆作为菏泽市丰富的戏曲资源之一,有着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因此,打造戏曲文化品牌是提升枣梆剧团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枣梆剧种发展进入优势阶段并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据菏泽枣梆剧团原团长董承和说:“建国后,枣梆出现了两个十分红火的时期。一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那几年,枣梆戏在全省多个地区巡回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当时有的群众想看戏,都是披着被子去排队买票。二是1977年恢复古装戏后,枣梆迎来新的春天,老演员重返舞台,焕发艺术青春;中、青演员满怀豪情,才华大展,在较短时间排演了多个现代剧目,唱红了菏泽周边的地区,还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

20世纪80年代演出市场不景气,作为天下第一团的菏泽枣梆剧团,为生存曾转入山西钻山沟、演神戏等。新时代,随着国家对戏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面向农村进行公益性演出,即“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等,枣梆剧团的演出状况有了较大改善。除满足本地的演出需要外,剧团还拓展省外市场,远赴山西、河南等地演出,每年演出达到五百多场次。

另外要让枣梆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还要突出菏泽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可利用的现代元素对枣梆戏曲进行“包装”,以开放的心态和宽阔的视野,多创作精品力作,扩大枣梆剧种的影响力,以符合当代观众的思想和审美情趣,推动枣梆戏曲剧种走出菏泽、走向全国。

三、结语

总之,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及新形势下,枣梆戏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当代审美需求,结合新媒体技术,在剧本、剧目、唱腔、音乐、舞美、服装、表演、传播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枣梆”这一地方戏曲剧种一定会发扬光大,绽放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高鼎铸.山东戏曲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02):152.

[2]闫永丽.菏泽地方戏曲音乐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09):198.

[3]王宪涛.枣梆艺术精粹[M].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8,(08):20.

[4]喻小晶.古典戏曲与当代审美要求[J].荆楚文化,2016,(06):45.

[5]苏本栋.曹州地方戏唱腔集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04):158.

[6]牛玉新.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M].2009(07):358.

猜你喜欢

菏泽剧种唱腔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乱谭小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