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育专业实验创新性开展的有益效果

2019-09-01陈才王娟

商情 2019年3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陈才 王娟

【摘要】近几年来创新创业教育都在持续、平稳、健康的开展。本文以“空气比热容测定”实验为例,系统分析了专业课程实验创新性开展的有益效果,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 专业实验 课程体系

一、概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2020 年) 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同时还指出: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至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在持续、平稳、健康的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来说,更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自觉行动,全面加以推进。

二、开展专业课程实验创新性的必要性

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为顺应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高校的专业课程实验创新和实践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收获很少。所以实践教学是丰富理论教学和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开展专业课程实验创新性的有益效果

(一)大学课程体系

如今,大学本科教育阶段都做到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设置了完整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环节相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锻炼。完整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为专业课程实验创新性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运行条件。大学教育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二)以“空气比热容测定”专业实验为例研究专业课程实验创新性的有益效果

(1)创新实验设计。空气比热容测定实验是与工程热力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实验。空气比热容测定实验装置设计是基于此实验原理:在绝热状态下,空气被内热源加热后,其所获得的热量等于空气单位时间内流过的质量、加热前后空气的温度差以及空气比热容三者的乘积,如式(1)所示。

Q=cgmg△t=cgmg(t2-t1)=cg(ρv)g(t2-t1)   (1)

其中,Q——加热量,kW;

c——比热容,kJ/(kg·℃),即所求参数;

ρ——空气密度,kg/m3;

V——空气体积流量,m3/s;

t2——加热前空气温度,℃;

t1——加热后空气温度,℃。

(2)专业实验创新性开展有益效果。专业实验创新性开展属于开放实验系统,对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空气比热容测定”实验来说,创新改革后学生不再是按部就班的做实验,它在形式上有了巨大的革新。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应用所学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激发学生热情,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空气比热容测定”等专业实验创新性开展让学生将创新意识转化成创新思维,将创新思维转化成创新行为。不仅如此,它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大學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以“空气比热容测定”为例,它涉及了实验原理的应用,相关参数的测量,测量的准确度分析等,它能提高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结论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并总结经验,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家华, 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

基金项目:2018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青年项目),JGQN18

10,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陈才(1985-),男,汉族,山西省霍州市,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暖通空调。王娟(1995-),女, 苗族,重庆彭水,重庆三峡学院物理系学生。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