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2019-09-01田雨

商情 2019年32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对策研究创新创业

田雨

【摘要】2018年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对教育改革作了进一步强调,要求着重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意见的颁发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步入深度改革时期。2019年《国务院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当针对自身实际开设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成绩纳入到毕业学分管理中。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众多,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思想理念都比较先进,有较强的实践和工作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缓解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创新创业  对策研究

现今,相较于国外开展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我国仍然有一定的差异和不足,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够让我国在全球创新型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在社会上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紧接着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则进一步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

(一)国家重视程度高,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教育部在2018年正式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对大创学生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做好计划,这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注。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设会责任感,通过创业形式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在社会上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将创新放在国家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进一步融合文化、科技、制度和理论创新。

(二)院校建设速度快,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不断健全

本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将复旦、清华、北大等九所国家重点高校设为学生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这是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由探索阶段进入多元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之后,教育部门又开展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项目,在全国高校中选择了30个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教育目的的学校实验基地。最近几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各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对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对机制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多元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及院校创新创业意识和理念淡薄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难度非常巨大,同时我国大部分学生家长都认为,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才是大学生应当追求的目标,这种观念对于我国的大学生影响巨大。当前我过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并非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角度出发。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色的企业家,他们想到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未来创造财富,并非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中包含的开拓进取等意志品质。

(二)创新创业实践机会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欠缺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现今的高等职业教育过于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不多,导致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比较缺乏。从创新创业视角看,当前学生对于市场中的产品缺乏了解和调研,反映学生创新创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实践锻炼,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在社会上于客户、企业以及他人的沟通能力不强,表现为学生创新创业的交际能力不强。当前学生自小受到家庭的呵护和宠爱,读书阶段遇到的挫折较少,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和困难就会畏首畏尾、无所适从,表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三)高等职业院校应试教育问题凸出

高等职业院校应试教育问题始终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话题,但是就当前现状看高等职业院校并未因为社会的关注而有多大的改变。比如说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学校仍然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做为评定和衡量学生能力的手段,最后的实习考核只要有单位盖章,学校就会给予通过。在此教育模式下,更多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大部分并非为了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从未想过在毕业之后进行创业,他们在学校中的学习更多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学历和较高的笔试成绩。

三、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成因

(一)国家、社会以及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意识偏失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效发展,社会稳定发展的助推器。创新创业教育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人们对于创新创业的内涵以及如何操作没有很好地掌握和理解。近些年来,国家、社会以及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是导致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薄弱的主要因素。

(二)国家相关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虽然国家针对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倡导,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创新创业对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国家的政策很少有对创新创业进行引导的文件,导致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走了很多歪路,盲目地改革教育,对于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很多不完善、不正规的地方,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之后才开始学习和摸索。

(三)創新创业教育环境不乐观

就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现状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是非常不乐观的,虽然国家政府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但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传统向创新过度阶段,虽然学生们在课堂中一直学习要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但是却没有机会让他们去进行实践,高校对于存在的风险和困难一直持规避态度,这是阻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一个因素。

(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科学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受阻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教育体育不科学,很多职业院校将创业教育划分到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简单地举办知识竞赛和讲座形式来体现,没有将课堂教授的理论很好地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知识停留在社会表面,并能够有效地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理念,激励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关键首先需要社会以及院校转变教育理念和意识,社会以及院校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开展多样性实践活动。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巩固和长效发展,要立足于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对创新创业标准进行完善,要能够积极接触最新的社會市场动态,有针对性地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加强政策引导,提高重视力度

国家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法》、《大学生保护法》等相关条文和法律,对大学生创业可能产生的利益纠纷问题进行明确规定,这样能够保障大学生在遇到创业问题时有法可依。另外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引导工作,完善相应的创新创业融资机制,引导大学生创新过程中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针对大学生创业建立相应的基金和贷款制度,对大学生创业时的各种费用进行减免。

(三)构建有效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要素。因此,为了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社会以及院校要积极打造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要对相关政策严格落实,对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要严肃处理因执行不力造成大学生创业困难行为和现象。

(四)教学体系,提升学生能力

职业院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在于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应当在学校内部设置相应的课程,进一步丰富和夯实课程创业知识,将法学、管理学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等相关知识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中。以理论教学为支撑,引导大学生积极观察当前市场发展现状,培养大学生国际经济视野。开展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互动,促进学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意志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袁博.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科教导刊,2013,(34).\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EB/OL].网站,2017-01-23.

[3]滕兆霞,周吴浪.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初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5).

[4]于兆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职教论坛,2015,(29).

[5]刘春山.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6,(7).

基金项目:南阳市2017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RX037。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对策研究创新创业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