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 50年前的“协和”首飞现场
2019-08-31子宁
子宁
2019年,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整整半个世纪以前,一架飞机的腾空而起,在人类商用航空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9年3月2日,星期日,这对设计和制造“协和”飞机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在第一次飞行中,“协和”001号机承载着数千人的希望和抱负——他们为欧洲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技术项目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现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航空公司的客人和数百名记者聚集。那天的图卢兹,比之后50年间的任何一次航空活动都更令人激动,主播们在电视摄像机前等待着向欧洲和其他五大洲的数百万观众转播这架飞机的首飞盛况。
说到此,不得不提的是,仅仅3个月之前的1968年12月31日,苏联制造的图-144超声速客机在莫斯科实现了首飞。当时,苏联正在以其成为全世界首个制造出超声速客机的国家,以骄傲的心态看待欧洲人的“协和”客机,殊不知自家图-144的寿命,仅仅不过10年有余了。
“协和”客机的首飞原定于1969年2月,但由于天气原因而两度推迟。3月2日星期天早晨,图卢兹的大地被薄雾笼罩,和往常一样又湿又冷。这样的天气令早早赶到现场的人们感到焦躁。不少记者为了抢占最好的报道位置,在天没有亮就来到现场,一条硬邦邦的法式面包是唯一的早餐。
“协和”001号原型机从图卢兹机场起飞。首次飞行仅持续27分钟,最大飞行高度小于4000米。
上午10点,现场工作人员请记者们先回到室内休息,因为官方刚刚发布消息称,气象部门确定当天下午的天气满足首飞条件,负责伴飞以及观察天气的一架“幻影”战斗机也同时发回了试飞空域的实时气象数据。“协和”001号机的首飞时间被确定在当天下午3点30分。
下午3点,图卢兹机场活动现场,扩音喇叭通知等待的人群:“协和”飞机机组人员已经登机,正在做飞行前的准备工作。4台奥林匹斯593 Mk 610型涡喷发动机一个接一个地启动,消防车和救援车辆也已就位。配有沙哑喇叭的专用驱鸟车在跑道旁低速行进,驱走了一大群飞鸟。飞机沿着跑道向南滑行,然后慢慢转弯,停在了33跑道的尽头,等待起飞指令。
4台涡喷发动机轰隆隆地运转了似乎有一段时间,现场一些人显得有些着急。3点30分整,跑道头发动机的声音逐渐变强。“协和”飞机的刹车片释放,高大起落架支撑的白色飞机开始沿着跑道移动,速度从慢到快。当机头抬起的那一刻,前轮下反射出一道亮光。
“它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全球数百万电视观众看着来自现场的报道。其中,一向以冷峻著称的英国广播电台记者雷蒙德.巴克斯特,也一改往日新闻报道时的刻薄言辞,将天空中的“协和”飞机形容为一只洁白美丽的天鹅。
“协和”飞机的首飞共进行了27分钟。期间,飞机保持起落架放下,机头放下的低速飞行状态。下午3点57分,“协和”飞机安全平稳地降落在图卢兹机场,发动机反推和减速伞共同帮助飞机减速,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协和”001号原型机首飞试飞机组。从左到右分别是安德烈·图尔卡特、亨利·佩里尔、米歇尔·利夫和雅克·吉纳德。
首席试飞员安德烈·图尔卡特(Andre Turcat)说:“这次飞行和我们的预期一样完美,当然,现在的飞机状态并不完整,我们还需要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试飞。”
其实,在那个年代,对一款超声速客机来说,“协和”的试飞进度并不算很慢。1969年10月1日,安德烈·图尔卡特与其试飞团队一起驾驶“协和”飞机,实现了其第一次超声速飞行。这次超声速飞行的时间持续了9分钟,最高速度达到了1.05马赫。1970年11月,“协和”的速度首次达到了设计值2.0马赫。
“协和”飞机一共有2架原型机,001号机由法国宇航公司在图卢兹建造,而002号机则由英国飞机公司在布里斯托尔的菲尔顿建造。第二架“协和”原型机于1969年4月9日在菲尔顿首飞,起飞之后便飞往位于格洛斯特郡的费尔福德空军基地。之所以这样,试飞员布赖恩·杜伯萧(Brian Trubshaw)解释说,是因为菲尔顿机场跑道太短,无法满足“协和”飞机此后的试飞需求。在1969年至1977年期间,费尔福德空军基地一直被作为英国生产的“协和”飞机的试验中心使用。
众所周知,“协和”飞机的首次商业飞行是在1976年,但在此之前,分别在法国和英国生产的2架原型机,在1976年之前,就开始了一邊试飞,一边全球“发通告”营销的生涯。1970年,首飞刚刚一年的001号原型机就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亮相,1971年9月4日,001号机飞往南美洲,开始进行巡回展示,这也是“协和”飞机的首次跨大西洋飞行。002架机则在1972年6月2日启程飞往中东、远东地区和澳洲等地共计12个国家进行巡展,并在1973年首次飞抵美国,降落在新落成的达拉斯一沃斯堡国际机场。
1974年后,英航和法航开始利用“协和”飞机进行各种演示和飞行测试。“协和”飞机试飞过程至今仍然保持着多项纪录。原型机、预产机和首架量产机共试飞了5335小时,当中2000小时是超声速飞行,试飞总时间远远超过同期同等大小的亚声速民航客机4倍之多。1976年1月,“协和”飞机正式投入航线飞行。至此为止,英法两国政府已经在超声速客机计划上投资了超过8亿英镑,超过最初预算(1.5亿英镑)近6倍。1977年时,“协和”飞机实际价格为2300万英镑(4600万美元),也超过预计价格的600万英镑。然而,据当时的预算,“协和”飞机要售出至少64架才能保本。当年,一系列的展会的确为“协和”带来了超过70架的新订单,然而,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部分订购“协和”的航企出现财政问题,图-144在1973年巴黎航展时的惨烈坠毁,以及例如声爆、起飞噪声、排放超标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到1976年只剩下4个国家——英国、法国、伊朗和中国有购买意向。而最终,只有英法两国购买了共20架,让“协和”巨额的开发成本根本无从收回。
“协和”,从首飞至今已有整整50年的光阴,在过去的50年里,虽然航空技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人类却没有再在超声速民用飞机的实用化上取得太多成绩。如果说,50年前飞上蓝天的那只“白天鹅”输在了经济陷阱里,那么现在我们飞得不够快,是不是卡在了航空动力的技术鸿沟中呢?
责任编辑:陈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