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输液安伞隐患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9-08-31张庚娣
张庚娣
摘要 分析门急诊输液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输液安全。通过改善输液环境、规范输液流程、注重细节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护理人员慎独意识,加强健康宣教。门急诊输液患者执行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对门急诊输液患者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和防范,提高输液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门急诊输液;安全;护理对策
静脉用药是临床护上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l]。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患者相对集中的场所,人流量大、护理工作繁重、患者所用药品种类繁多。为了杜绝门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隐患,使患者安全、安心输液,就门急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门急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
环境因素:小儿门急诊输液量占输液总量的70%~80%,有时,1名患儿南多名家长陪伴,环境嘈杂、空气流动性差、小儿患者和成人输液共处一室,引起交义感染的机会增加。
医生因素:由于医保制度的广泛开展,患者使用家属的医保卡挂号,医生把关不严,患者电子处方上的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本人不符;个别医牛责任心不强,使用电子处方模板套餐,把药品的用法开错,如把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误开成5mg静脉滴注;中成药和西药联合输注时中间未用牛理盐水冲管;极个别医牛没有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导致药物在联合输注时输液器内产生白色絮状物。
药剂人员因素:由于抗牛素品种繁多,同一种药品有不同的商品名,外包装相似,但有多种规格剂型。药剂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将同一种药品的不同规格混淆。发药后,未能与电子处力‘再次核对,导致发错药、漏发药或少发药;发药后,未能告知患者次日药品的保存方法,导致药品受热,影响药效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护上因素:①接药时未能严格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批号、有效期,将药品接进治疗室;所贴大输液与输液单上液体名称不符;对有多瓶液体进行输注时,不能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接药后没有及时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②护上加药时对输液器具的检查不认真,未检查包装的有效期和有无漏气;无菌概念不强,加药前未执行于卫生,消毒瓶口不严格,只是“点到为止”。③输液前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将错误液体输给患者;治疗相对集中,穿刺时患者家属围观.护上压力大,增加操作失误率。加上儿科急症多,季节性强,特别是中午和夜间护理人员短缺,当护上沟通或抢救工作不到位时,易发生误解和冲突[2]。④急诊工作量大,巡视班护上忙于更换液体,疏忽对患者液体渗出的观察;为了尽快完成治疗工作,忽视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家长因素:小儿是输液治疗的特殊群体,认知能力差,遵医行为差,加上小儿起病急,不能正确表达身体不适,家长比较紧张、急躁。如护上穿刺未能一针成功,即可引起家长不满,甚至护患纠纷;小儿输液时间长,易哭闹,家长为了安抚患儿,擅自提瓶到处走动,护上不能及时观察输液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改善輸液室环境:自2017年I1月医院搬迁至新大楼,急诊输液区分为成人输液区、小儿输液区、接触隔离区和呼吸道隔离区。按疾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区输液,每个输液区域相对隔离,且各区域用空气消毒机每天早、中、晚循环消毒3次,定时开窗通风。各区域备有于消毒液,提高全民手卫生,防止发生交义感染。
规范输液流程:为确保输液安全,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①护上在接收患者药物时,必须认真核对电子输液单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有无配伍禁忌。如与患者信息不符,不能接药,及时与医牛联系。②告知患者输液组数和天数,与患者当面点清次日剩余药品及药品的保管方法。③为防止患者漏输液,我们在输液单上写上1-1或2-1、2-2标识,对输注需慢的药品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用红笔在输液单上写上“慢”的警示标志。④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贴好大输液核对无误后由传输带运送给配药护上。⑤配药护上核对药品无误后按消毒隔离制度配药签名,抗生素做到现配现用。非正常上班时间护上人力不够时,也尽量做到1人接药,另1人加药。⑥输液时采取反问制度,再由患者确认输液单上姓名,防止护上先呼姓名引起患者应答错误,穿刺成功后正确调节输液速度。整个输液流程环环相扣,实行双向查对,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注重细节管理:科室制定的输液流程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如接药时告知制度、更换液体流程、拔针流程等,并将其落实到位。每星期日各班次护上常规对自己工作区域的无菌物品、常用物品进行有效期及质量检查,无菌物品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有序摆放。每月1-5日质控护上对各个区域的药品、物品、仪器进行检查,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提高护上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护理水平提高的基础[3]。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门急诊输液的药物种类增多。要求护上不仅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和各种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还要掌握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丰富的药理知识。科室每周进行护理技术与专业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并每月集中考核。通过培训和考核学习,使她们在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及护理安全意识方面有所提升[4]。对刚入科的实习护上、轮转护上做好人科带教,老护上做好传帮带工作。
加强慎独意识和责任心:静脉输液是护上的最基本操作,而就患者而言,属侵人性操作[5]。我们在穿刺前一定要尽全力,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穿刺血管,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对特别犟的患儿建议选择留置针进行穿刺,留置针不易损伤血管,液体也不易渗出,可减少再次穿刺的风险。患儿依从性差,输液部位容易发生肿胀,护上应加强巡视,观察输液滴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是否有输液不适等。拔针前应先询问患者一共输了几瓶液体,再看输液瓶上的标识,确认液体全部输完后方可拔针,防止漏输液造成患者再次穿刺,引起患者痛苦。
强化沟通和健康宣教: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促进护患沟通,减少护患纠纷及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护上在穿刺前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代输液注意事项及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拉近与患者的距离;针对小儿患者,巡视过程中指导家长正确抱姿,避免牵拉输液针头引起液体渗出,告知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以及输液期间勿离开输液大厅;拔针时指导正确的按压方法及按压时间等。
随着人们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健康维权意识的增强,护上稍不注意操作细节,就可能引起患者的不满,引发护患纠纷。有学者指出,20%~50%的不良事件可以通过预防得到避免[7]。我科针对科室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对策,从思想上提高门急诊输液安全意识,将输液护理由被动转为主动,缓解了护患关系,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牛。2018年5-11月本科护理工作零投诉,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真正保障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琴珍,潘月敏,石红荣,等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前馈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24-827.
[2] 刘业惠,王元国.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分析与适应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536-538.
[3] 络邱芳.输液室护理质量控制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58-59.
[4] 倪惠琴门急诊输液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91-92.
[5] 玉芳,陈立群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f10A):2701
[6] 李月美,宋青风,贺克玲健康教育提示卡在住院老年病人中的应用川.护士进修杂志,2006.(8):733-734.
[7] 马晶,杨萍在临床中建立护理安全等级的构想[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