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配合高频电波刀诊断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及手术成功率分析
2019-08-31陈爱淑
陈爱淑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 妇科,山东 济南 2502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不断转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致使宫颈病变成为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若治疗措施不科学或治疗不及时,则会随疾病进一步发展从而演变成为宫颈癌前期或宫颈癌,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此研究旨在分析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阴道镜配合高频电波刀诊断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132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内接收的宫颈癌前病变132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65):年龄39-71岁,平均(55.12±10.14)岁。对照组(n=67):年龄40-72岁,平均(55.14±10.48)岁。对比分析132例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阴道镜下配合LEEP刀切割治疗: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后置阴道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聚焦距离,确保宫颈充分暴露。消毒棉球充分擦拭宫颈表面分泌物,重点检查宫颈相关情况;阴道镜观察宫颈表面血管,在阴道镜下重点观察异常和可疑部位,在区域范围内做标志(碘液)。于宫颈间质部实施浸润麻醉(盐酸利多卡因);严格根据患者病变性质和范围选取LEEP刀,功率设置为50 W,沿宫颈病变外缘对病变部位实施切割(顺时针),一般情况下深度控制在20mm以内,反复灼烧处理残留糜烂部位。
对照组:单纯实施LEEP刀治疗:不实施阴道镜引导,在肉眼监测和控制下单纯采用LEEP刀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手术效果和手术成功率;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宫颈表面较光滑,且上皮出现新生鳞状覆盖),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宫颈病变明显改善,鳞状上皮出现再生,但宫口仍存在小区域柱状上皮),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病变仍存在);(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疗效[2-3]。②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4]。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手术效果和手术成功率
结果表示:观察组疗效92.3%,手术成功率98.4%,对照组分别为77.1%和89.5%,观察组手术效果和手术成功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 手术效果和手术成功率对比[n(%)]
2.2 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结果表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n=65) 7.59±3.26 11.23±8.56对照组(n=67) 25.23±5.26 22.56±8.45 t 23.0763 7.6523 P<0.05 <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明:早期控制宫颈癌的关键环节则为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上述措施可明显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而LEEP刀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宫颈疾病的专用术式,该技术属于微创性技术,主要通过定向射频电波发射技术,其中的射频能量可以对组织内的液态极性分子发挥激发作用,从而使其振荡,促使分子键出现断裂,并且在低温环境中达到精细切割的效果;分子波在振荡摩擦下产生热效应,通过3.8 MHz高频电波(电极尖端产生)与身体组织接触,迅速吸收高热从而实现收缩和止血[5-7]。
阴道镜是现阶段临床用于诊断和治疗生殖器病变和宫颈疾病的重要手段,在阴道镜进行检查过程中,只需暴露阴道和宫颈,从而将阴道镜镜头对准检查部位并调整好焦距,就可在电脑屏幕前详细观察被放大的宫颈图像,并且阴道镜定位不受患者限制,加之具有精确稳定等特征,所以已被临床用于观察肉眼无法识别的微小病变组织的检查工作中[8-12]。
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92.3%)和手术成功率(98.4%)明显较对照组高,可见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刀诊治宫颈癌前病变有效性较高,并且在阴道镜辅助下开展切割手术其图像更清晰,致使手术治疗更彻底,并且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阴道镜配合高频电波刀诊断治疗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