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2019-08-30杨颖
【摘要】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是由民族音乐家王洛宾记谱填词、搜集整理,后来由我国杰出作曲家蔡余文先生改写,编配成无伴奏混声四声部合唱。论本文通过查阅《半个月亮爬上来》的创作时代背景,结合作品的曲式旋律结构等各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艺术风格,和声曲式,音乐术语,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作品解析
(一)作者生平与作品介绍
1.作者生平
王洛宾,汉族人。1913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市。1931年他被保送至北平师范大学艺术。1996年3月14日因病去世。
王洛宾一生创作的歌剧有七部,出版过六册歌曲集,人们都尊敬地称呼他为“西北歌王”。
蔡余文,作曲家,1921年2月出生于广东省,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主要作品有《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2.作品介绍
《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部作品是一首质朴优美的无伴奏合唱,被称为“中国式的小夜曲”,后由蔡余文改编成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歌曲主题简洁明了、和声织体饱满。
(二)作品艺术风格及创作背景
主要聚居于我国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是一个有着丰富音乐沉淀、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格奇特,色彩斑斓”,1939年,王洛宾在青海、西宁表演期间,结识了维吾尔群众,这首作品就是王洛宾在他们演唱时记录下的。王洛宾先生将其整理成中速表达的抒情歌曲。1950年代初,蔡余文、杨嘉仁在王洛宾改编民歌的基础上,运用合唱创作的技法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
(三)作品曲式结构分析以及画面感构建
1.作品曲式结构分析
改编后的该作品是4/4拍,复拍子,以“b”为主音,和弦多为柱式和弦。分为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各个声部间构成了以相同节奏型为主的和声织体形态。全曲共22个小节,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多为方整乐段。内部结构完整,旋律抒情性比较强,整曲属于起承转合的关系。可整体划分为:第一部分A(主题);第二部分B(中部);第三部分A是(主题再现));整曲结构图示如表1所示。
表1
第一部分A(a+b) 第二部分B(C) 第三部分A?(a?+b?)
1-8 9-14 15-22
弗里及亚调式G 弗里及亚调式G 弗里及亚调式G
A段是全曲的第一段,分为a和b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较为平静,由主音b起头又落在主音b上。旋律以级进为主,加之变化音#a的应用,使旋律色彩感增强。第二乐句的第一小节为强起,比之前乐句多了两个八分音符,新加g和a两个音在旋律色彩上构成对比。
B段是整首歌的重点部分,6个小节。曲调由“g1”上行到“g2”旋律起伏比较大,男高与女高声部间的起伏交接,与前后平稳乐句形成对比。两个女声声部休止一小节,然后两个男声声部顺次进入。第9小节男低音对男高音有短暂的模仿,在扩充的13和14两个小节中,音乐显得意犹未尽。
A?段为第三段,15小节比第1 小节多了g和a两个音,这一段是对第一部分表现内容的扩充变化再现。分为两个乐句a?和b?,每个樂句分别四个小节。在19小节对女高音有短暂的模仿。
2.画面感构建分析
(1)以八分音符节奏型为主要表情要素
“节奏是歌曲旋律的骨架,他把一把散沙似的旋律音有规律地组织起来,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在作品中大面积运用了八分音符节奏。11到14小节用单一的四分音符,句末22小节利用附点使前音符增加一半时值的方法,形成前长后短的节奏型。
(2)主调写作手法的织体形态
众所周知,主调型和声织体形式主要有:柱式和弦式,和弦衬托式与音型衬托式三种典范。本作品中运用了第一种类型。
四声部之间的纵横向关系按照和声规律有序地进行:高声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主旋律;低声部在很多情况下起和声的根本作用;中间两个内声部起到充实作用。
二、混声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演唱处理
(一)全曲乐句与呼吸的处理
此曲运用到进声到位以及声母连接的方法,求得协调统一。还有些位置需要采取循环呼吸的方法。
第一段8个小节,在第2到第3小节和第6到第7小节分别出现了4个变化音,调式变化音的倾向性很强,在第4 和第8小节这两个乐句结束小节,女高音要唱得扬一些。整段平均分为两次换气,“咿拉拉爬上来”一句贯穿。第2和第6小节不要换气,需要在第3小节和第5小节结束的地方换气。
第二段6个小节,在12和14小节出现了两个变化音。前四个小节9到12小节,女声要一口气,在第11小节处有一次偷换气,3小节和14小节就要把气息拉长,以渐慢拉宽。
第三乐8个小节,16和17小节以及20和21小节出现的两个变化音。15小节到20小节时要一口气唱完而且渐慢渐弱。在21和22小节中,“轻轻地”用柔声,在“扔”字上给一个突强后立即弱接“下来”,延长渐弱结束。
(二)作品中音乐术语的把握
作品为4/4拍,每小节由4个单位拍构成。速度为100。整体格局是“Allegretto”,在第一段中,起拍在第二拍。作品的第一小节就是“弱起小节”这几个音要一直保持着半音力度。“爬”字因为被归置在第2和第4小节的首拍,所以要注意是强拍起。在第8小节有一个渐强的处理。
在第二段中,在第9小节“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声音要有推动性,此时有一个“Poco piu mosso”,速度稍微快一点,第二段由mf转f。之后的12小节“快打开”弱下来,在13小节渐慢,然后在14小节渐弱。
在第三段中,在15小节处,有一个“Tempo primo”是按照原始速度,在这个地方进行处理时要由p变pp,第二句的“轻轻地”应该渐慢后渐弱。“扔下来”应该做渐强处理。21小节“轻轻地”有一个“ritardando e diminuendo”速度渐次徐缓的渐慢。在“扔”上给“sfp”要求突强后顿时弱。接“下来”先归韵好,再做延长渐弱,后一拍时有一个“ppp”。
(三)歌词情感及表达分析
1.主题明确,内容集中
整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歌词相似,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月亮比喻成爱情。第二部分是一个展开的部分,将“追逐爱情”推向高潮。
2.富有韵律感的歌词表达
所谓的“押韵”,是指在不同语句中相应位置的字,所含主元音及韵尾相同。在作品处很多用到了“复韵母声调规则”如:“来”“台”“开”、都是以“ai”为韵。在演唱时先坐好韵母的发音状态,然后马上将声母带出来。如下:
月亮爬上来(lai),
姑娘梳妆台(Tai),
啦啦快打开(kai)。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查找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贡献,加之对这首合唱作品的艺术风格、歌词韵律等的分析探究,了解了该曲是一首中速抒情的合唱作品。
参考文献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2]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杨颖(1996—),女,汉族,湖南益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合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