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学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2019-08-30王笛

知识文库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工作管理

王笛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中,实验室的应用频率不断提高,实验室操作与管理安全问题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各个地区院校在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如何采用科学的安全教育方法,提高学生、教师和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使用实验室,成为了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1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1 安全意识薄弱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们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能够帮助学生们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但是,在进行实验操作中,个体安全意识薄弱,导致了个性化教育缺失,对于安全操作的关注度不足,安全事故的警惕性也没有得到充分提升。从学校的层面进行分析,部分地区院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中,没有将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纳入到管理体系中。虽然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但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导致了该项内容未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高度重视,此种情况下,安全管理、教育和操作制度都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1.2 内部管理混乱

部分地区实验室内部存在着管理很混乱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物品时,没有进行相应等级,在完成实验操作之后,也没有将物品放置到原本的位置。此种情况加大了实验室内部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为安全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

1.3 安全教育失效

一部分地区的高等院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使用的教学管理方式相对传统和单一。强制性与单向性的教育管理模式,无法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比如,部分院校制定的实验室安全操作守则中,采用的语气过于强硬。“必须”、“请勿”等强硬的命令式语气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学生们在此种教育制度下无法真正理解制度的内涵和操作的必要性,在遇到问题之后,也不能从实际出发进行问题处理,安全教育工作有效性未能提升。

2 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内容

2.1 培训机制

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人为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实验室人员的教育管理力度不足、实验操作和后续的维护工作不到位,均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立切实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改变实验室传统操作思想中的重视科研忽视安全的思想局限,提高实验室内部的安全操作管理理念执行力度,签订安全协议,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在安全前提下进行。

2.2 教育方法

国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教育和管理方法更为先进,受教育主体也更广泛。在正式进入到实验室开展工作之前,就需要通过安全培训与相关的考试。对此,我国可以结合本国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与网络自学模式相互结合的方法,将网络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拓宽学生们的学习途径。此种方式下,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学习与自测。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题主页,让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递交材料,参与测试。

2.3 管理形式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形式也十分重要。选择教师容易执行,学生们乐于接受的管理形式,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安全管理能够落实到位。比如,采用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执行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就接触到安全操作管理内容。此种方式有利于每一名学生在进入到实验室之前,就掌握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广大师生逐渐可以从受教育群体转变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和宣传推广的主体。

3 加强安全教育保证实验室安全的举措

3.1 构建新型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教育管理手段的落实。对此,国内各个地区院校在对校内的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时,要結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新型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确保教育体系符合学校的实情与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比如,我国南京理工大学课程培训中心的实验室管理过工作中,教师就结合了实验室日常使用的频次以及其他特征,采用了多学科交叉教育管理的模式,在各个学科与专业中增加了与学科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知识,在学生们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逐步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教师在课程通识模块中,增加了基本知识、安全意识与基本的操作技能等知识内容。专业化的模块中除了有专业知识课程之外,还增加了不同专业下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构建不同学科与专业方向的独立安全教育体系。

3.2 重新编制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内容的实际操作与安全管理原则。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的良性发展体系中,确保该各项工作在实际的落实中,都存在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比如,对于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在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中,进一步增加规范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对于实验室内部安全管理顶层设计进行优化,明确管理工作的责任,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更工作小组,对下属的组织规划与具体实施操作的工作内容进行约束管理。再比如,从学校内部结构出发,建立适合学校自身管理的组织构架模式。将教师和学生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在使用实验室时,要自觉签署安全管路责任书,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强管理制约的细致性和规范性。

3.3 强化安全教育管理措施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监督措施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比如,建立安全准入制度,在学校内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学生和教师在充分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之后,再进入到实验室中进行学习。将学生的安全知识掌握技能纳入到日常品行评分中,并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绩效和职称评定联系在一起。此种方法有利于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全面地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操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监督管理与评价机制,落实实验室操作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查管理。依靠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力量,对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存储、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安全性进行监管。

3.4 充分利用网络管理模式

在现代化网络技术逐步发展的进程中,将网络技术融入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安全教育管理的覆盖范围。比如,我国某地区的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时,编制了安全教育管理手册,并通过网络途径发布在学校首页、官方论坛、微信群和官方微博平台中,切实提高了安全教育工作的力度。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安全知识的广泛传播。教师还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实验室课程宫项目是,对各类事故预案进行了重新编制,全面提升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实验室内部还增添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物品的用量和环境温度、湿度与光照等参数都进行了规范性管理,使用电子档案对各项操作进行中追踪,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完善实验室管理流程。

总结:综上所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始终是重要的内容。相关领域的教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要重点加强实验室内部的安全管理,并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和指导。构建新型安全教育管理体系,重新编制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强化安全管理与教育措施,合理地应用网络工具进行管理,为增强实验室安全属性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猜你喜欢

实验室管理工作管理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