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19-08-30陈晓婧
陈晓婧
随着我国就业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管理类专业学生仅凭专业知识是不能获取用人单位的信任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具备实践经验的应用型社会管理人才才能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大类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进行管理类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引起了高校的广泛关注,校内的实训基地平台也应运而生,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管理类的实训教学模式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高校管理类专业进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进行探索,试图寻找满足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策略。
高校管理類专业革新实训教学模式是符合新时期下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有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高校管理类教学以学生发展就业为中心,注重提升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劳动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社会应用型技能,使得高校的本科教育成为学生由白丁向着社会实践过渡的一个载体。高校管理类专业进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即满足了高校的教育目标,也为就业市场培养了所需要的全能型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1 当前高校管理类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针对综合管理类方向的观察评测实训以及职业行为模拟尚处于空白阶段,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1 企业实训基地建立困难
高校管理类专业实现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就必须重视“校企”结合的作用,这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实训教学的首要选择,但是当前我国管理类专业的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建设困难。究其原因在于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承担此类没有眼前效益的社会责任,还要承担商业机密泄露、日常运营受阻、经营效益降低的风险。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间进行实训培养的指导师资合作不够明确且建立成本过高,使得实训教学内容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大部分管理类学生并不能够汲取到专业的管理工作指导,实训教学的实习管理也一直处于分散状态。
1.2 高校管理类实训模拟教学存在局限性
高校管理类的实训模拟教学主要有专业类的单项实训以及综合性实训,而进行实训教学的教学手段有软件平台实训以及沙盘实物推演两大类。实训软件平台对学生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战略规划、研发、营销、融资采购、财务核算、生产、以及管理等决策流程的锻炼,这种将企业运营进行抽象处理的实训平台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是所有的模拟训练都过于强调财务为核心的理念,这只能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而忽视了管理类专业最为重要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过程的思考,缺乏了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沟通,并不能够完全实现管理类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1.3 管理类专业课堂实训教学问题
管理类专业在课堂上进行实训教学主要是角色扮演或者案例讨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在职场上合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但受到课程时长、科目以及教学目标设定的影响,单门课程的专业实训模拟并不能够将整个管理大类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模拟应用,这就极大的体现了管理类专业课堂实训教学的局限性。
1.4 基于行为模拟的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问题
单以管理类所属的商务礼仪这一科目来讲,单纯的对商务礼仪进行模拟教学只能将实训效果停留在形象矫正的范围,管理类其他相关知识应用较为肤浅,这些单一的行为模拟距离职业知识、技能和思维的训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 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构建策略分析
2.1 明确高校管理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构建目标
高校管理类专业构建实训教学基地必须要满足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根本需求,并明确以培养管理类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的人才为根本目标。
首先,管理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构建要结合管理类专业的整体特点,结合专业实践综合能力所需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其次,管理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要合理规划整体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建设,重视学生基础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强化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第三,强化实训教师的实践课程设计能力以及实训现场组织能力;第四,实训教学基地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作品质为己任,重视学生在人与人交往之间的社会能力锻炼。
2.2 提升企业的实训教学培养
首先,有政府作为主导,引领高校所在辖区范围的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地方政府要在政策上对与高校进行实训合作的企业给予扶持,帮助企业打消实训培养对企业经营影响的顾虑,并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其次,企业要与高校建立专业的实训教学基地。综合性素质人才的竞争才是当前市场的主要竞争,校企合作需要构建专业化的实训教学基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经营模拟来为学生打造管理类大学生实训平台,旨在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
2.3 改革现行实训教学模式,提升实训教学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
首先,改革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内容。要制定具备进度时限的实训教学大纲,对每一阶段的专业课时都有相应的实训教学把控,避免实训教学的随意性;其次,实训教学方法需要探索和创新。模拟训练、校企结合、项目模拟等实训教学方法必须要进行统筹规划,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不要过分干预,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第三,强化高校实训师资力量的培养。实训教学效果与高校的师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高校要重视实训方向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进而丰富教师实训方向的基专业础知识,提升实训教学能力;第四,完善实训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高校要制定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实训教学工作管理体系,使高校的实训教学能够有序、规范、合理、高效的进行下去,提升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的根本效果。
2.4 内培外引”共建产学研师资队伍
构建适合的产学研双师型教学师资团队,采取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的方式,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能力较强、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以,学校应该考虑构建校企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加强校企之间多层面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另外,学校应该积极定期开展师培计划,构建双师素质教育平台,构建稳定的企业专业实践途径,为科研服务提供便利平台。骨干教师必须有企业带教任务工作量,或者有合作企业的科研项目。同时教师还要帮助企业教育实现社会化:即重视发挥学校培养人才的特长,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再有,教学过程中,尽量将课堂、实验实训结合在一起,让企业职工与一线教师教育实践双结合,并最终探索出一套适合的教育方法途径,坚持开放性办学,积极吸引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人力资源主管或企业高级主管,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校管理类专业进行实训教学模式构建时当下高校进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高校需要结合管理专业的特点,致力于校企结合的实训发展模式,强化实训师资力量建设和实训教学工作的管理体系建设,进而保障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构建的顺利进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