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9-08-30梁顺杰
梁顺杰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高中数学课堂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身心健康教育,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既能学习知识,又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仅要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还要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学生如今的心理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灵活的选择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
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环境
课堂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将对课堂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学习气氛,将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学生学习的关注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思路开拓。教师要为学生精心的组织并且主动的创设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若是教师不为学生创设学习气氛,学生可能会出现消极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在教师与学生之中相互感染,造成更多抵抗性不强的学生被传染,若是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不会得到提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用积极地态度感染学生,尽可能的产生师生之间的共鸣,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2 客观分析考试成绩波动,为学生渗透挫折教育
人生的道路中常常会出现坎坷,会面对挫折,只有将人生中的挫折战胜,才能够是自己的人生获得圆满。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绩的波动。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或是因为某次考试成绩下降,导致学生在心理中产生悲观和失望的想法,从而消极的面对学习,失去学习的动力,致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的更多。二是解答不出难题。学生在无法解答出难题时,就会产生烦躁心理,甚至失去对学习的追求。针对学生考试出现的波动,教师要正确的指导学生,在学习时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付出,进行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最优秀的,要在心理上战胜脆弱的自己。同时,帮助学生客观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对症下药。
3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将教学内容与德育进行结合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与同学,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首先将自己的工作做好,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良好心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将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信服感,这样学生才会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认真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对于数学知识一定要做到非常的精通,不能出现学生在请教问题时,教师却对知识缺少專业的分析与讲解。这会影响学生对教师以及学业的态度。
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的德育进行有意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极为抽象的,但是数学的课程是极为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的相关历史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人生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够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内容。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讲述中国历史人物在数学史上做出的杰出贡献。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刘徽的割圆术,3世纪中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所谓割圆术,就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的方法。刘徽的“割圆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极限和无穷小分割引入数学证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中不朽的篇章,这样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能够通过数学史提升数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4 正确疏导学生心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
数学学科是一门严谨深奥的科目,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会逐渐产生畏难心理,心情越来越焦躁,因此,一定会使学生出现厌学、逃避等不良心理与行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不断的正确引导学生,防止学生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紧张、竞争激烈的高中,学生普遍会出现考试焦虑的情况,教师要找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学生正确的考试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以免学生因心理问题影响复习与备考。在平时的日常测试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紧张的考试氛围,在紧张过后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松弛有度才能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究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5 结论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与学生客观的将考试的波动进行分析,为学生渗透挫折教育,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德育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正确的疏导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身体同样重要,教师要正确积极的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建设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