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探究

2019-08-30陈丽

知识文库 2019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建设工作

陈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也日益进步并且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互联网+”也逐渐被人们所熟悉。“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给我国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形成了挑战。“互联网+”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实践成果,给社会的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所以我国也一直鼓励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践工具的发展模式。所以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也需要依托互联网的优势,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水平。高校建设好网络意识形态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建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随后提出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从制度建设、技术支持和工作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给出了“互联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在当今的时代,高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频率算是比较高的,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的信息、错误的观念的诱导和煽动,所以高校学生是网络的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只有稳定了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才能保证国家发展后继有人。同时学生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为国家培养意识形态良好的高素质人才。

1 建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含义

意识形态,在哲学中是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是对事物的感官反应,它包括个人的观念、思想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马克思表明,意识形态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观念和看法,能够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列宁认为意识形态的体现的是政治信仰和核心价值观。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代表着的是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重中之中 的任务,所以必须要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网络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和迅速的方式,所以如今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各部门更有必要建设好意识形态来促进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为国家培养可靠的接班人。

2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上看,高校网络意识建设面临着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从外部上看有三个方面值得考究,首先,网络的话语权是个人私有的。随着互联网的日益进步,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占据的主要地位已经被代替了,网络传播速度快的同时涉及的范围很广,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高校的学生比较擅长运用网络,也乐于通過网络来展现自我。因此,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加强维护主流意识的主体地位。其次,使用互联网的用户网络素质有高有低。如今,使用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网民的素质也大不相同,所以对于一些谣言和错误的意识形态,有些网民很难进行准确的判断。大多数的高校学生都还处于学习如何去辨别是非和进行批判思考的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和煽动。最后一个问题是和国外势力进行的意识形态斗争。意识形态从根本上看就是利益的诉求,国外的敌对势力也逐渐通过互联网来传播思想文化,来影响国内的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其政治的目的和利益诉求。从高校内部上看,现在对意识形态的教     育课程研究不够透彻、方法和措施不足、制度没有得到完善、缺乏科学地管理师资队伍和学生班级。首先,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不够完善。高校在网络情况的监管上,大多数都是使用传统的人工盯防的工作方法,辅导员并没有清楚地了解学校的网络管理的系统,也没有接受网络管理的专业培训。其次,高校在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上方法和措施不够充足。大多数的高校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新媒体和党建活动等方式,但是在教育方式的创新上还是存在不足,不能深入地影响学生。最后,意识形态的工作队伍缺乏专业性,面对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的各种挑战,怎样去培养一批水平高、擅于应对挑战的工作队伍,是目前高校有待解决的问题。

3 “互联网+”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

3.1 “互联网+”促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

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保障制度必须要在实处能看出来,相关制度需要保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责任、权力、相关流程和步骤清晰可见,除此以外还要制定有关的保障制度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对高校工作者进行鼓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研究意识形态。因此需要把网络意识形态的突发事件加入到高校工作评价体系的工作中,依靠网络的统计和评价技术来衡量意识形态工作的指标。例如出现意识形态突发事故的概率和优秀的关于思想政治的网络文章数量等,从而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落到实处。

3.2 “互联网+”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意识形态的建立具有长久性,重要的是要掌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力量,首先就要精确地认识、引领和鉴别社会思潮。“互联网+”能够为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技术保障。首先,互联网监管识别技术能够对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进行监测。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只需要通过搜索关键词就能够有效地预防网络危机,及时和主动地知道、了解到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走向。其次,互联网能够通过分析和传播网络数据的技术来帮助高校对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建 设。只要高校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运用到互联网,就会产生一些数据。例如学生在使用一些学习的APP时,就会记录到学生的学习状况。然而通过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后,就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有了足够的数据支持就能更好地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同时使用被学生广泛接受 的网络传播方式就能事半功倍。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让传播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能够利用微信发起征文活动。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要充分依靠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发起更多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活动的参与状况、获得赞同的概率、后期报道的阅读量等都能够成为量化的参考指标,从而让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评估标准更加地清楚和明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动的效果。

3.3 “互联网+”加强了高校意识形态的工作队伍建设

充分借助网络的技术优势,能让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进行专业培训时能有更多的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技能。通过网络来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节约了时间和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和效率,让更多的教师获得接受培训的机会

3.4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还能让工作队伍摆脱传统的人工盯防工作,可以迅速地知道网络意识形态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互联网还能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帮助工作队伍对文化产品进行创新,让工作者更加了解和熟悉网络上的热门词汇和社会思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意识形态道德研究水平和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的提高。

4 结束语

高校聚集了许多思想、文化和科学资源,作为人才的输出地,更重要的还是为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 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只有不断地完善高校的党建工作,才能实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目标。互联网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上已经有了重要的地位,所以不断加强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容忽视的工作,应该从现在做起。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外国的一些发达国家不断通过运用互联网来进行文化渗透,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正是在信息技术上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对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部分。所以我国的高校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来建设好校园文化与学生网络意识形态,从而更好地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要地位,避免让其他不良的意识形态趁虚而入。

项目名称:南通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度党建暨思政研究指导项目“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TKY2018B06。

(作者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建设工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寒露
不工作,爽飞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选工作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