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廉政思想的传统文化意蕴
2019-08-30戴珊珊杜颖
戴珊珊 杜颖
廉政建设的好坏是一个党是否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毛泽东对于党的廉政建设一直持高度重视的态度,他一生饱览古书史籍,在古籍的海洋里广泛涉猎,他从古籍里汲取了大量的素材。毛泽东从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继承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径;他提出要以“修身”作为一个人的立足点,也就是注意从思想根源上杜绝腐败的产生;对领导干部的子女教育提出要严格要求,注意从下一代的教育上杜绝腐败的种子;要发动群众的力量来监督干部来防止腐败等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新时代的廉政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 从传统文化中窥见廉政思想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宝贵瑰丽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打下了深刻而意义深远的烙印。“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毛泽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阐述。他一生酷爱读诗书典籍,非常注重从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中吸取营养,以史为鉴,以用来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实践。
1.1廉政建设有利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从古代已有的廉政思想中汲取营养,具体表现有:受儒家等各家的民本思想,对毛泽东思想当中群众路线有着深刻的影响。关于如何处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上,毛泽东提出了“人民群众是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的著名论断,要求广大干部做到为人民服务。他曾说过:“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他曾对中国历史上几次失败的农民起义,像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等做了全面精辟的评价,他一方面对这种敢于反抗的无畏精神表示极大的赞誉,“陈王奋起挥黄钺”,但是也对最后结局的失败表示深刻的惋惜。对失败的原因他总结道,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他在阅读《史记·陈涉世家》时,曾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笔来对他颇有感悟的地方多次做笔记,来圈圈点点。他认为陈涉失败的原因是功成忘本、脱离群众,曾做批注:“一误”,“二误”。因此,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廉政建设,从古代历史中汲取有益经验,来强调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的重要性。
1.2廉政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1934年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曾经说过:“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毛泽东告诫广大干部,为人民服务和贪污浪费是水火不能相容的。毛泽东认为干部的腐败首先是思想上的变质开始的,腐败的官员和政府是与人民群众是相脱离的,是无法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系列腐败现象的产生必然会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因此,廉政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而且能大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利于让政府做到做到秉公办理,庭无留事。
2 廉政建设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实践
2.1毛泽东对传统文化中关于自身的廉政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实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毛泽东十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从他的青年时期一直到他的晚年也一直在身体力行。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顺渊》)。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都是在強调一个领导者要做到“克己”、“修己”。作为全党的领袖,毛泽东从自己带头做起,厉行节约,一直秉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曾经用“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来批评有关工作人员把他所居住的房瓦片换成更加富丽堂皇的瓦片。从这件小事中足以见毛泽东对于自身要求之严格。
2.2毛泽东对教育方面的廉政思想建设
毛泽东曾经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引用《孟子·离娄章句下》的一句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以此来强调他对教育方面的廉政思想建设的看法。这句话中的“泽”指的是一个人的取得的丰功伟业会对后代的积极影响;“斩”即断的意思。这句话极为深刻地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一个干部不注意对自己的下一代进行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那么他们的子女也会变质。俗话说的“富不过三代” 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下一代坐享其成从而败掉了家业,说的是一个道理。除此之外,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中传递一种自力更生、不依靠父母、自立自强的观念。他曾引用《后汉书 逸民列传 梁鸿传》里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的故事来反复强调这个道理。书中写道“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授业,治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从毛泽东举的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用心良苦,深谋远虑,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
2.3毛泽东对军队建设的廉政思想
毛泽东受到了世代相传、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深刻影响,不仅做到了继承,更可贵的是他在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做到了在湖湘文化基础上的的批判与超越,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是毛泽东青年时期非常佩服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做的《爱民歌》对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制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廉洁思想。二者有着借鉴与被借鉴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十分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因素来指导实践。
2.4毛泽东对腐败堕落分子绝不姑息
《资治通鉴》是毛泽东非常赞赏的古籍,他经常用里面的这句话“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来教育干部要知礼义廉耻,坚决反对寡廉鲜耻、违法乱纪、唯利是图的行为。他把腐败堕落分子比喻成“不拿枪的敌人”,还警戒广大干部这样的敌人绝不可掉以轻心。早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期就初步形成了毛泽东廉政思想,并以文件的形式制定了出来,即《井冈山反腐败训令》,使1932年初到1934年底的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建国后,刘青山、张子善特大贪污案是“三反”运动中的依法查办典型案例,也是毛泽东举起开国反腐的第一刀。虽然二人都曾经为中国革命立过汗马功劳,但却在建国后思想作风逐渐腐化,凭借人民赋予的权力肆意妄为,给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毛泽东认为,正是因为他们位高权重,因此更加不能姑息,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更多党的干部。
3 毛泽东廉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3.1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罚力度
强调思想道德教育虽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却总是免不了有腐败堕落分子铤而走险。对此,我认为腐败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够,对腐败分子的威慑力还不够。1953年初,毛泽东指出:“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为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以平民愤,并借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因此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罚力度,提高其腐败犯罪的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3.2采用新时期多种自媒体工具,发动群众等进行党外监督
“发动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事,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种自媒体软件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越来越多的群众使用这些软件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软件自身所带有的广泛性、及时性是以前的时代无法想象的。我们要以新的形式继续发展党外监督的手段。建立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地使用新兴自媒体软件来对党来进行监督。
3.3利用好我国传统文化的廉政思想软实力,创设崇尚廉政的社会风气。
《聊斋志异》是毛泽东非常喜欢的书籍之一,他善于从这部作品所处的历史大背景去观察那个社会。他曾引用里面《席方平》的故事,他说干部要有坚持原则的勇气,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这也给我们在新时代如何好好利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去更多的从传统文化角度挖掘有利于党的廉政思想建设的素材,给予新时代的党以丰富的精神滋养。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真正做到文以化人,提高党的全体素质之功效。
指导老师:杜颖
(作者单位:1.浙江外国语学院2.浙江外国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