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2019-08-30王为
王为
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值得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要与网络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发布,2018年度中国网民数量已达8.29亿人,其中,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网民占比分别为37.7和25.1%,大专、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0.0%和10.6%。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网民中青少年学生占比非常高。互联网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电子商务、网络文学、网络社交、搜索引擎、博客、播客、论坛、邮件、文化交流互动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便利,人们获取海量信息,遨游知识海洋,不出户知晓天下事,点击鼠标即可购物,与世界各地朋友聚会。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利人,用不好就伤人。首先是学生健康和学业的影响与伤害。其次各种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危害。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涉及到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网络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教育、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关键是把好学生的思想认识关。网络安全教育要强化网络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御网络负面影响和侵害。
1 高职学生网络思政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上瘾,影响学业,败坏学风
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调查,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达到13.2%,中断学业的学生80%是上网成瘾。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成绩相对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就受到网瘾的影响。进入高职院校后,不少学生还是迷恋网络,在教室上课玩手机、在宿舍通宵上网玩游戏的现象非常普遍,做作业、写论文从网上下载复制现成资料的情况屡见不鲜。
1.2 信息污染,低俗文化,不健康生活方式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既信息宝库,也是信息垃圾场。高职学生长期留恋网络,很容易受网络黑色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以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转向盲目追求享乐、奢侈、刺激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对青年学生的危害极大。
1.3 人际淡化,道德失范,容易引发犯罪
大学生长期处在网络虚拟空间,很大程度上失去与他人、社会接触的机会,容易加剧自我封闭,淡化了人际交往的需求与责任心。有的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下从事种种不正当活动,如语言粗俗、虚伪欺骗、传播下流颓废内容等。特别是上网成瘾的学生人格容易发生明显变化,为上网不择手段,欺骗父母,甚至偷盗、抢劫。
1.4 轻信他人,贪图小利,容易受骗上当
学生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容易受骗上当。轻信他人,一些学生陷入网恋,上当受骗。不加防备,泄露个人和其他重要信息,危害自身、他人、学校、家庭甚至国家。贪图小利,陷入网贷诈骗和网贷等全套,有的学生甚至因网贷而自杀。
2 高职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思政根源
2.1 网络安全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安全缺乏深刻认识,没有趋利避害的思想准备。目前,许多学生痴迷网络,对网络信息充满好奇心,寻求欲望满足,但对网站及其信息的好坏缺乏理性判断,反而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网站和信息吸引,却不知已经上当受害。
2.2 思想政治觉悟不高
网络与青少年教育成长密切相关。特别是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巨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总是通过网络宣扬西方价值观念,攻击党和国家,危害社会,毒害中国青少年。一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对敌对势力的宣传和渗透缺乏警惕性,特别对西方民主自由观念和享乐主义思想缺乏鉴别能力,容易盲从认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
2.3 上网目的和动机不纯
网络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上网的目的和动机决定人们获得什么信息,产生什么影响和作用。如果抱着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去上网获取有益信息,网络会使人受益无穷。如果只是抱着休闲娱乐或者其他不良目的和动机去上网,网络会使人受害无穷。一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网大多数是为了消遣和娱乐,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知不觉成为网络的受害者。特别是对色情、恐怖暴力视频和游戏等类似毒品的有害信息缺乏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感官刺激下失去理想斗志,失去學习的精神动力。
3 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安全教育的对策
3.1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有重人身财产安全轻思想政治安全的局限性。安全问题是表象,思想问题是实质,许多安全问题的发生归结到底是思想品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尤其如此。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入手,把安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上网成瘾伤害学生身心健康、危害家庭和社会,要挖掘思想根源,家庭和学校都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严加管教,特别是防患未然。
3.2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首先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一是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要从网络信息层面和网络技术层面进行安全风险教育,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传授,特别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提高认识,理性上网,并具有较强的分析和鉴别能力。同时,学校要注意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加强网络安全风险提示,向银行取款机一样,客户使用就有防诈骗风险等提示。二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总体安全观,把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纳入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是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得到提升,把维护党、国家、人民的利益和安全与自身利益和安全结合起来。
3.3 加强网络学习教育
网络安全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是不能争取利用网络,使网络变成负能量。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把网络当做休闲娱乐的工具,沉迷网络,玩物丧志。一是端正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视网络的作用,除了娱乐社交以外,通过网络可以开拓视野,获取全球教育和信息资源,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增长才干。二是培养自律意识。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慎独”精神,采取启发、疏导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网络使用理念,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络信息和不良娱乐的诱惑,加快网络自律行为的养成。
3.4 加强校园网络管控
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努力形成领导重视、专兼结合、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要利用校园网加强对大学生网上行为的管理,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和监控机制,安装信息过滤系统等,预防不良资讯进入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要及时清除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信息和不良网页;同时还要加强校园BBS、论坛、电子公告栏、聊天室、FTP信息服务等或其他互动性栏目的管理,及时发现违规现象,并对违反网络道德的学生及时予以惩戒和教育,防止违规行为蔓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安全保卫专项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大安全教育研究》(编号:19G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