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中地理学习共同体的策略探究

2019-08-30江信武

考试周刊 2019年67期
关键词:讨论共同体

摘要:在高中学科学习中,高中地理的学习属于综合类比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数学中的空间图形想象及语文中的文字逻辑排列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时,既要有空间想象力又要有严谨的文字总结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效率,教育体系提出了西式化的教学方法——共同体教学法,融入于高中地理学习中。共同体教学法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讨论之中,也可以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疏离,促使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提高对地理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共同体;讨论

一、 建设高中地理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准则

建设高中地理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准则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 有明确的教学方法

在使用共同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向学生阐述,教学目的和共同体教学开展的形式。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教师创设的共同体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学生同教师一起完成共同体教学的示范。在介绍完教学方法后,需要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消化理解,或者挑选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将此课堂的教学具体方法重复一遍,如果有理解错误,教师需要尽快改正。明确了教学方法后需要对时间干预限制,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答,提高学生对时间的紧迫意识。

(二) 有清晰的教学任务

构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具有清晰的教学任务,为重塑课堂教学担当“引路者”。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以探讨地球的自转规律,山地的形成或者气候带的分布特点等为教学任务,制定相应的共同体教学模式方法。在共同体教学使用中,教师需要明白共同体的利用是要为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地理学习时免不了图形解析,制作道具等等。所以教师在开始之前需要与学生一起完善共同体教学的教学使用规则,为学生树立守规的意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走入共同体教学中,积极参与到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慢慢锻炼学生在小团体中的存在意识。

(三) 有可互动的教学内容

设置共同体教学在课堂中,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每个学生的出发点和思考角度不同,相互交流可以获得思想上的境界提升。教学内容的设定一定要基于生活源于生活,最好利用身邊的实例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发表意见,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发现如何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解决问题,并在整合组员的想法后,最后得到全面的讨论结果。所以制定可互动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完善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提升。

(四) 有值得分享的收获

基于知识建构的视角下为完成高中地理学习的共同体教学任务,可以在组内实行分工合作的方式,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模块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由于组内成员人数充足,学习任务的两大模块,气压带和风带,可以分别分给组内的两对成员,分开讨论,这样既节省了讨论的时间又增大了讨论的效率。并且分工可以使得每一个组内成员在讨论组中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团队中的存在意识,并且分工合作讨论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完成任务与独自完成任务之间的区别,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的向心力。

二、 建设高中地理学习共同体的策略方法

建设高中地理学习共同体的策略方法主要有三方面,分别为:

(一) 创设小组合作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可以创建小组的方式进行分工与协作来完成共同体教学。一个班级中四到六个同学为一组,这样可以分担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学习压力。

例如,在地球上的模块大气中——常见天气系统。可以将常见的天气系统大致分为三个方面:晴天、雨天、雪天,由组内的成员分工完成或者由班里的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划分,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同一个天气系统,主要以讨论天气形成的原因、气候变化中天气变化与气候气温的关系等等,通过小组的创设讨论,增加了地理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研究观察的能力。

(二) 营造研讨辩论的氛围

在共同体的使用中,教师由以往的领导者转为引导者,更多的知识不再是教师去教授传授,而是学生在讨论中获得,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协作精神。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分配时,可以将同种观点看法的学生,临时组合为新的小组。由于小组与小组之间观点看法不同,可以进行适当的辩论,教师作为裁判,来判定到底哪种观点才是最为合理的。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模块中,最后的问题研究环节“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有的学生认为市区内人口密集,车辆众多。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在市区内的空气含量要比郊区多,因而市区气温要比郊区的高。有的学生认为,由于市区内高楼林立,导致生活在市区的人们,感受不到被四面八方的高楼阻挡的风。市内的空气也由于周围高楼的存在而使得降低了其外界的相互流通,可郊区由于四周没有密集的高楼阻隔,所以空气流通能力强,容易产生风,进而使郊区的温度不高,所以密集的高楼建筑是导致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的原因。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没有错,只是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才会有不同的结果产生。因此,教师借助这个问题研究课题,将认为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市区比郊区多,才导致市区温度比郊区高的学生分为一组,将认为市内密集的建筑影响空气流通,所以市内温度比郊区高的学生为另一组。两组学生就此进行辩论,在辩论探讨中锻炼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挖掘能力,加深学生对章节模块的理解和印象。学生在相互辩论的过程中,也使思维变得敏捷灵活,专注力也会有所提升。辩论的结尾由教师做总结,不做辩论观点的对错分析,只对辩论中观点看法的合理性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做简单的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共同体教学独有的教学特点。通过营造研讨辩证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在辩证辩论中找出事物问题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最佳方法体现。

(三) 公开研究讨论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由于一个地区的地理样貌剖析需要从地理读图,地理环境成因等方面来仔细剖析,有的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有限,无法做到全面的剖析。加之,高中学习压力大,各科任务繁重,很多学生由于对地理部分领域不是很擅长,又不愿花费时间在此钻研,所以很容易放弃对地理地区样貌的分析,转而投身到物理化学的学习中。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将学习任务分发给小组,通过共同体教学方式,利用团队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地理问题,即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地理水平,领取分析任务。

三、 建设高中地理学习共同体的注意事项

(一) 密切关注各小组发展方向

高中生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很多学生为了表达彼此间的同学情谊,存在相互之间作弊或者抄袭组内成员观点等不良行为。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发展方向,对偏离讨论组核心思想的小组进行培训,加强对讨论小组的监督,以保证学生们在良好纯正的风气中成长。

(二) 主动带被动创造和谐的小组氛围

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所以在讨论组中会存在主动参与到讨论中的积极分子和以陪同为主的被动参与人员。这种形式的讨论组合十分不利于讨论组的发展,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教师需要鼓励不爱发表观点看法的学生勇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给予肯定和支持,教师时常提醒处于主动讨论的学生要带动被动讨论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这也是为创造和谐的小组氛围,使讨论组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的关键。

(三) 提倡自主创新

在共同体教学中,以讨论为主的学生,需要在讨论中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勇于发现探索,通过组内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讨论中学生不应局限于教师给定的范围,可以通过互相探讨敢于挑战新的方向。所以在发现讨论组存在偏离主要轨道的讨论,只要在讨论问题的范围内,教师就不应该干涉,这也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思想培养需要过程,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也需要在点滴中积累,学生有兴趣去开发想象力丰富自己的思想精神境界,这对培养创造力是很有帮助的。

四、 结语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需要配合学生的成长环境做相应的改变。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的培养。而通过在教学方式中融入共同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共同协作的观念中获取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也会启发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同时,共同体教学作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楷模,使学生在其中真实地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魅力,改变了以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处模式,同时也使得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在学生们积极踊跃的讨论中完成,打造出一个活力、民主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小敏.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学习共同体研究——第二届海峡两岸“学习共同体”高峰论坛侧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6):4-8.

[2]陈春满.創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有效合作[J].华夏教师,2015(4):11-12.

作者简介:

江信武,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讨论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