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慢教育理念的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19-08-30李莹莹

考试周刊 2019年65期
关键词:慢教育策略

摘要:慢教育呼吁在教学过程中放慢速度与节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积淀,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从慢教育理念出发,提出了培养语文素养的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慢教育;小学语文素养;听说读写思;策略

一、 概念界定

(一) 慢教育与慢化教育

慢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呼吁将教育教学的脚步放慢,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慢化教育是慢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顾名思义,慢化教育强调在教学中实施的全面性、贯穿性、细节性。

(二)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内涵宽泛而深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 语文慢化教育的决定因素

(一) 语文的学科特质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注重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人文气质和语感的养成。气质的培养是缓慢的、逐渐积累的过程,而语感的建立基于大量阅读和书面表达,两者无疑均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多的精力。

(二)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循序渐进,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品德的培养,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 大容量

以小学三年级课本为例,上下册课文共50篇、练习课16篇、习作16篇。除课本知识外,必做的课堂作业有与课本配套的习字册、补充习题、小作文16篇,以上内容都是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另外,家庭作业、单元练习题、模拟考试等内容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

(二) 低密度

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新知,实现了高效教学,但是,教师占据了大部分教学时间、霸占了主動权和话语权,留给学生感受的课堂、信息传递和能力转化的时间被剥夺,课堂的教学密度被降低了。

(三) 快节奏

以一节小学三年级语文新授课第一课时为例,40分钟需要完成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口语训练、仿写句子等环节,还要留出10分钟时间完成与课文相关的习字册。

四、 小学语文慢化教育策略

(一) 慢听——培养倾听的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1~2年级的要求为: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对3~4年级的要求为: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对5~6年级的要求为: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这些强调的就是对倾听能力的培养。

所谓“慢听”,笔者将其界定为:精心凝听,将对方所说的每一个字输入到头脑中,并进行理解与分析,以达到真正听懂的地步。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得依赖于教师的口授,培养倾听的能力至关重要,而慢听能到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于逻辑分析能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 慢说——完善表达的技巧

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小学三个学段,在口语交际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不同版本的教材也在口语交际方面设置了科学合理的练习主题。以苏教版为例,课本的每一单元的练习中都有口语交际环节。“慢说”要求学生先进行全面思考,谨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合理组织语言,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清晰的想法;要求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自身的价值,这一条对于写作意义重大。

(三) 慢读——拉长文本的感悟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拉长对文本的感悟要求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一课为例,教师与学生课前需要做的有:收集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及童话故事数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小故事数则、陶行知教育名言数条,在教学课文过程中有意穿插收集的课外资料,保障在课堂上不会就课文论课文,而是将思维紧紧围绕“保护益虫”的主题远远地发散开来,同时也使学生加深对陶行知的认识、感受一代教育家对孩子的热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不局限于课前及课上,课后可以将“保护益虫”的主题进一步拓展,鼓励学生阅读关于昆虫的科普图书,撰写读后感;或者围绕自己的生活实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编写几条广告语。

(四) 慢写——丰富内心的体验

如果将阅读比作输入,写作就是输出的过程,只有大量积累和积淀语言,才能实现用文字准确表达的目的。慢写的本质在于写作前的积累,在于平时的阅读与练笔,教师需要交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仅是在读书时要圈圈画画,还要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与感悟。慢写还强调观察、发现与思考,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会引发学生的各种情绪,当一件事或一种现象触动内心时,应及时以日记、片段的形式记录和整理下来。鉴于小学作文题目都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当整理和积累成为一种习惯,并加以坚持,学生再次进行习作时,文字就会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五) 慢思——学会思考的方式

比起感觉和知觉,思维的发展较为缓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小学阶段,人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每一次质变都不是爆发性的,也不是自发性的,而是由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双重因素促进的。因此,没有触动思维发展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教学。小学语文素养的核心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创造的丰富的语言情境、富有生命力的文本、多角度全方位的口语及书面表达等,都对思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夕之功,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不可分割,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慢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学会慢听——认真倾听、慢说——完善技巧、慢读——加深感悟、慢写——丰富体验、慢思——绘制导图,达到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作者简介:李莹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永泰路小学。

猜你喜欢

慢教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用德浸润学生心灵,让爱点燃孩子梦想
牵着蜗牛去散步
静待花开?呼唤慢教育
数学慢教育“全”“程”思维范式:内涵、价值及其阐释
数学慢教育科学认知的四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