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基于“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08-30刘检云刘雯涓刘赟

考试周刊 2019年65期
关键词:课堂组织创设情景学习共同体

刘检云 刘雯涓 刘赟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环节,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度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迫式、灌输式教学使部分学生反感甚至厌学。本文提出一种“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平等,注重全员参与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设学生主体发展的最佳环境。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课堂组织;创设情景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传统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到很好地体现,一味强调教師的主体地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冲突,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相矛盾,与学生积极探索的个性不相符。与时俱进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关注考试结果,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倾向导致学生往往要被动地依赖死记硬背,所以必须进行改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在教学中确往往忽略了这一点。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京发布,提出了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提出了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战略。可是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只见教、不见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没有对教材背后意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流也只是流于形式。

早在1997年日本佐藤学教授提出了“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教学也必须适应新的要求,对于学生个人潜能开发、全体学生平等优质发展必须得到重视,“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成为新常态。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地位的协同学习,通过分小组沟通、互相讨论、共同分享心得,在课堂中把新学的知识达成共识,并通过借助教师探究式的教学引导和介入来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最终达到共同构建知识框架的目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能力。而要实现“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关键。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以何种方式与学生发生互动,以何种程序展开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分配和安排教学时间。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相同的情况下,教学组织形式差异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此,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建民主平等、包容开放的课堂,改变以往教师对课堂一言堂的局面。在“学习共同体”课堂内,教学和学生可以更加灵活,比如多些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和自我发现。只有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形势下教学的要求。

基于此,我们构建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图1所示。

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导案,设定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导演,要把课堂教学的场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在脑海中要有课堂教学的各种场景、画面,提前考虑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某些情况。制定的教学导案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整个班集体就是一个民主、平等的共同体,必须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能作为主角平等地参与学习、讨论,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给予学生在场感,使他们感受到尊重。

其次,教师作为共同学习的总导演,在制定导案,设定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制定的导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要让设定的教学内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把课堂教学比作一部电影,只有在电影的开头有精彩别致情景才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才能让观众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点,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新课、游戏导入新课、制造悬念导入新课以及通过实验操作导入等一些新奇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的融合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主角的乐趣。

最后,要实现“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关键。从本质上来看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相互沟通与互相合作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互动交流活动。以往教师的“独白式”讲解与学生很少能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只有具备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实现。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创设的情境之后,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有活动式、游戏式、对话式、情景式、问题式、班际联合、团队合作式及讨论式等多种组织形式,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多种形式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以情景式为例,教师用故事的形式创设了情知互动的愉悦氛围,也可以小品情景及音乐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小组讨论式教学形式为例,我们改变以往的独白式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组成个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小组各学生的长处,发挥学习小组的团结精神,通过相互讨论、沟通心得以及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小组讨论是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好形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讨论都是有效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讨论都是真正意义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确保讨论的主题与教学目标一致,且具有一定的意义

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小组及班组讨论来完成教学任务。就具体某一堂课的而言,就是为了明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强化学生之间相互的情感交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拿来讨论,学生早已明白、在教材中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拿出来讨论了,一些带有亲身经历和情感、体验类的问题一般不宜做讨论题,否则就是浪费教学时间。一般说来,一节课中设置的讨论题以一到两个为宜。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讨论问题的相关背景资料,创设好讨论问题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2. 课堂展开讨论的话题应该具有一定有争议性

选择有争议的话题讨论,课堂中学生才会有讨论的激情、有讨论的焦点,才会使可以使整个讨论充满活力,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

3. 要组织和规范小组讨论的方式

要依据学生的个体能力来组织讨论,比如说每个学生组织、学习及知识基础能力有差异,同时每个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爱好差异、特长以及心理素质、语言表达和家庭背景等都有差异,所以可将学生进行区分互补来分组。这样按能力水平将学生进行混编更有利于讨论的开展。

另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

学生分成正反方阵营围绕一个热门话题展开辩论,学生根据自己及集体的观点来相互交流,可以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在辩论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辩题的认识,辩论中不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课堂开展辩论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通过课堂学生的辩论的组织形式,加深学生对事物、问题客观全面的认识。课堂辩论的组织一般有以下两步。

1. 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辩题。要使教学辩论这样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形式,顺其自然地完美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不能硬塞和生搬硬套。

2. 要妥善地组织辩论小组的正反方。可以按小组把班级分成正方和反方,也可按男女或按编号划分正反方,还可以根据辩题根据学生意愿随机分组,不管怎样都应学生全部积极平等地参与。教师最终要对正反双方的进行总结点评,包括学生的辩论技巧、逻辑推理、语言概括能力等诸方面进行总结。同时要及时的回归课堂的正题,把教学的知识点准确的给点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了解及掌握。

总之基于“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定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制定教学导案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来组织课堂学习活动。这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磨合、探索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要掌握好度,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才能使“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发展,网络共享平台的丰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获取知识的广度相比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教学只要合理地安排、组织课堂教学,“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就很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余唯一.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2]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革.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贾义敏,詹春青.情境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5):29-40.

[5]周伟,王玉海,张作刚.关于构建互动教学系统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21):113-114.

[6]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8.

[7]怀特海.教育目的[M].北京:桂冠图书公司,1994:11.

[8]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7):28-32.

[9]郑太年.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8.

[10]莱夫.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29.

[11]杨焓.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啟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刘检云,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市大祥区滑石小学;

刘雯涓,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市百春园小学;

刘赟,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市大祥区滑石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组织创设情景学习共同体
基于生成性教学的高中化学课堂组织策略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管理探讨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对组织语文课堂活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