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涎腺疾病的进展

2019-08-30韩秋天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腮腺特异性肿块

韩秋天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250-01

涎腺是一种重要的外分泌腺,也称为唾液腺。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它们是三个大的唾液腺),以及分布在唇,颊,腭,舌等处的许多小唾液腺[1]。腺体具有分泌唾液,滋养口腔粘膜,協调食物,帮助消化和消毒,促进吞咽的功能[2]。唾液腺疾病包括腺体弥漫性肿大,伴有梗阻或炎症,肿瘤和全身性疾病[3]。传统的询问,触诊或视觉检查没有清楚地定义病变的内部结构,形态和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此外,一些唾液腺疾病在临床症状上重叠并且难以诊断[4]。图像检查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学成像是基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临床学科。它通过人体成像的不同方式发现病理变化,并验证,补充和评估疾病的临床过程,预后和治疗效果。目前,唾液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或疾病复发的预测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在唾液腺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1 超声在涎腺疾病中的应用

1.1 超声在涎腺疾病中的优势

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超声探头分辨率的显着提高,超声检查已被广泛用作可重复,安全,简单和无创的检测方法。由于腮腺,下颌下腺和导管的位置是浅表的,Gritzman认为超声在描述浅表唾液腺病变时可以达到与ct和磁共振成像相同的精度。90%的病例可以正确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腺体内质量和腺外质量的正确率为98%。

1.2 新超声技术的发展

1.2.1 介入超声在涎腺疾病中的应用

介入超声(interventive ultrasonic)是指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各种器官疾病的先进诊断和治疗技术。自1987年以来,一直都有超声引导乳腺活检的报道。自1995年以来,中国已报告在乳腺和甲状腺等浅表组织疾病中使用超声引导。在唾液腺病变的评估中,超声具有高分辨率并且可以检测小于3mm的病变,并且可以早期检测到许多小病变。然而,超声很难定性诊断。良性和恶性病变决定了治疗和预后的选择。临床上,不提倡唾液腺肿块活检。因此,超声引导组织活检用于诊断腮腺肿块。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它决定了肿瘤的性质,有助于组织学或细胞学分析。

介入性超声对腮腺肿块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高于传统的细针穿刺活检。这是因为在超声波的引导下:(1)不再盲目穿刺;(2)小而深的肿块可被靶向穿刺; (3)可以进行多次穿刺以获得更多组织并提高诊断率。 高频超声本身也可以根据图像筛查良性和恶性肿瘤,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这也有利于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Kese等人在2002年描述了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54名患者中,活检可准确识别良性和恶性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Taki等(日本)在2005报道了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37例涎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96.6%和91.9%。2009年,解放军北京总医院超声科周佩和董宝玮讨论了超声引导下腮腺活检在101例腮腺肿块的定性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术后组织学诊断证实了上述结果。活检对腮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为95.6%。活检对良性和恶性腮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9%,85.7%和100%。准确率为91.2%,良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0%,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100%。相应地治疗33例未治疗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 病变缩小或未扩大。可以看出,超声引导的腮腺活检对于腮腺病变的诊断是敏感和可靠的,并且可以提供准确的分类诊断。

1.2.2 涎腺疾病中的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CEUS),也称为对比增强超声(CEUS),是通过肘部浅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它可以有效地增强病变血管的对比度,提供更丰富的血管和毛细血管网络分布以及病变中的血流。显着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率,灵敏度和特异性。这也是超声医学发展的历史里程碑。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第二代超声微泡造影剂和匹配脉冲反转谐波成像技术的代表,是一种与传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完全不同的新技术。它可以显示病变的血液灌注,包括病变的血液供应丰富度和从大血管到微血管的过程形式。对比增强超声(CEUS)是一种功能性成像,通过超声成像病变的血流分布。它导致了从形态学检查到功能评估,从定性诊断到定量研究的腮腺病变血液灌注研究。与传统成像相比,CEUS可以去除伪影,保留真实图像,并反映活动组织和血液供应的体积和形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成像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腮腺疾病的诊断水平。超声通常是评价腮腺浅部和颌下腺病变的首选,超声引导活检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 总之,成像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詹维伟.超声诊断涎腺疾病的进展[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11):864-866.

[2]苟加梅,陈琴.涎腺疾病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6,2(3):230-233.

[3]朱汇慈,张燕燕,ZHUHui-ci,等.涎腺功能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5,33(3):235-237.

[4]张韵华,刘利民,袁锦芳,等.涎腺疾病灰阶超声诊断[J].肿瘤影像学,2016,10(1):17-19.

猜你喜欢

腮腺特异性肿块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盆腔肿块中的价值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临床疗效观察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是否结扎腮腺导管与并发涎腺瘘的探讨
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耐多药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浅析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与舞蹈生态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