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8-30秦磊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依法治国大学生

秦磊

摘 要: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新时代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其中贯穿着大量法治的精神和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了解高校法治教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立足于当前高校法治教育现状解析其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建构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法治教育;依法治国;大学生

一、高校法治教育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高校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主阵地,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需要。大学生法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提升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的主要阵地,但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

(一)高校法治教育部门功能模糊

目前的高校管理体制多是以行政管理体制为主导,在多数高校内都建立了以行政管理替代法律管理的方式。多数高校的法治教育由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或思想政治教研室牵头负责,主持学生法治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学生院系机构负责日常法治教育教学工作;教务处负责协调安排全校法制课程;校学生会、校团委等负责大学生法治宣传工作。高校法治教育牵头负责部门较多,但众机构缺乏组织协调性,资源无法有效整合,教育工作出现重复化、模糊化等问题。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缺乏整合机制,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工作范围没有明确区分,机构之间缺乏固定沟通渠道,滞后大学生法治教育保障。教育从业者也大多遵循着这种行政管理规则,自身的法治素养偏低。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当前多数高校并未设置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教学单位和专任教师,部分高校没有设置法学学科专业。而设置有法学学科专业的高校,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培养专业法学人才上课。所开设的课程、讲座,大多是针对法学院的学生和少部分选修法律课程的学生,科班出身的法学教师资源难以做到全校大学生共享。另一方面,面向广大大学生层面的法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实现,但目前在大部分高校,该门课程的主要师资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多毕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非法学专业,法律知识储备较少,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法治教育资源的安排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现有的法治教育资源因配置不合理带来资源浪费。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就业中与社会的各方面都联系深远,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有《民法》、《婚姻法》、《行政法》、《劳动法》等,目前高校沿用蜻蜒点水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法律教学内容安排已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用学到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落后于现实。重申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民法治素养、法治观念要求更高,大学生是最易接受新知识的群体,他们理应先学一步,发挥对社会的示范性作用,目前高校的法治教学内容安排与法治中国的要求还有较远距离。

(四)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滞后

高校课程开设一般为36或48学时,平均一周1至2小时的授课时间,上课时间短、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导致授课教师在法律知识的培养上与大学生需求脱节。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法学概论等教材内容丰富,包含法的一般理论、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法律条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最新理论成果。授课教师在36/48个有限学时内是无法覆盖所有内容,导致教师只能重点讲解部分篇章,浓缩教学内容,造成课堂教学空洞化、抽象化。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专业化,但教师在授课中讲透较为困难,课堂教学往往是片面讲解法律知识条文,学习相关法律文件,难以吸引学生,难以引导学生树立法律信仰,提升法治意识。法治教育教学模式已多年未变,高校开设教育部规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学基础》等课程进行法治教育,书本版本更新较快,但部分授课老师仍沿用旧的教学方法,课堂缺乏趣味性、引导性、创新性。高校法治教育多由其他部门兼顾,并未设置专门的法治教育教学机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多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老师担任,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老师有独到性,但在法律基础教学方面可能缺乏专业性。

二、高校法治教育对策措施

基于新时代对大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应当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法治教育方式以及整合教育资源等途径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发展。

(一)破除法治教育形式主义,推進法治教育的实质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法制问题日益复杂化,网络诈骗等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学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庞杂,如何做好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是新时代高校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可能遇到的法律纠纷问题范围日益增大,旧的法治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用新时代的发展。高校应倡导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实践教学。新时代不应该只培养学术型人才,更应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主要是以法律课程为载体,例如在《法学概论》这样的法律课程设置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如模拟法庭、模拟律师、还原法律事件现场、草拟合同或法律文书等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后期,让学生逐步参与一些法学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提升法律信仰。例如可以与司法机关合作组织学生旁听庭审现场,参与法律调解事件、举行法律免费宣讲咨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庄严,逐步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形成法律信仰。

此外,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热情度高,高校可牵头建立普法队伍,吸引在校学生参加,给予丰富的奖励体系,例如给予志愿者校级优秀志愿者证书、免修一门选修课程或替代成绩,按日分发普法补助。高校可为普及法律知识的社团和志愿者队伍架构一座桥梁,牵头联系法院、社区等建立合作机制,输送普法人才,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校园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丰富法律知识。

在法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适当考虑学生兴趣,将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的法治需求与理论灌输结合起来,例如大学生在初进校园可以增设《婚姻法》、《民法》等,在大三大四阶段,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面临就业选择,签订劳工合同等,增设《合同法》《劳动法》等阶段性课程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整合高校法治教育资源,提升法治教育队伍水平

高校法治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主要是师资力量配备不均衡的问题,《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可以采取“1+1”模式,思想品德修养课程部分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老师负责,而剩余与法学相关的教学任务可分配给法学专业教师,联动授课,充分发挥老师的专业性,均衡教育教学资源。高校中仅有法学院与司法机关,社区,监狱等签署了法学教学实践平台协议、共建协议。非法学专业学生无法享有原仅对法学院学生开设的实践教学平台资源,高校可统筹规划,分割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由点到面高校共享。

教学者的素质水平与教学成果关系密切,保障大学生法治教育科学高效展开应提升高校法治教育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优先考虑法学专业教师,在专业老师资源无法覆盖全校范围时,可在师资队伍中培训一批非法学专业教师达到专业化目的。其次,可以通过与律师事务所、监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合作教学,遴选优秀法学专业研究生助教等方式充实教师队伍,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法制宣传活动方面应选派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多年法治教学经验的老师带队,从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法学院大四学生、在读研究生、普法社团成员遴选优秀青年作为活动成员,保证普法宣传小组成员的质量。高校法治教育队伍应定期展开教学培训,以提升其专业素质为基础,充分提升育人能力,侧重理论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一线教师应加强教学经验总结,加强职业能力,加强授课管理能力。高校法治教育队伍水平的提升应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工作体系、奖惩体系等保障制度。

(三)校内外协同育人,搭建法治教育平台

积极发挥司法机关在法律实践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应积极与司法机关建立法治教育合作“工学共建”模式。双方各有所需,高校近年在寻求安全的实践教学基地,擁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急需实践平台锻炼学生使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地方司法机关需要延伸司法职能,积极履行司法机关的社会责任,亦期望将独特的法律资源优势运用于高校范围内。两者强强联合,各取所需,各尽其用,学生将从中受益。高校与当地司法机关合作能够加强双方的交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法律资源的共建共享,相辅相成,全面育人,促使教育事业和人民司法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便捷化给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教育手段,高校新媒体中心可以开设法治教育教学网站,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查阅相关内容,查询近期法制宣讲活动。微信、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较高,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载体,搭建微信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新闻,开拓大学生法制视野,从法律小讲堂、推送文章实现“娱教”结合。

参考文献:

[1]董翼.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03):62-66.

[2]龚素瓅,徐佳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50-52.

[3]杨用才.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15-16+24.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依法治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