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

2019-08-30崔长欢张雯李军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崔长欢 张雯 李军

摘 要:生物实验是高校医学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能够将知识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首先阐述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具体的措施,目的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

在生物实验室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危险生物因子扩散、传播等危害,因此为影响师生等人员的安全。对此,高校必须加大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积极做好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环境的安全程度,保证实验教学能够更加顺利的推进。也就是说,高校医学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一、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必要性

在高校的医学生物实验室中,存在大量的、多种类的生物因子。如果这部分因子与人体接触,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例如:我国在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2011年东北农业大学所发生的布鲁氏菌病感染问题、2014年美国CDC生物实验室炭疽杆菌感染事件。在过去的多年间,多个医学生物实验室出现了安全问题,为高校的相关工作敲响了警钟。由此能够发现,高校积极推进医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建设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基于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各个科研机构、高校之间都已经对生物实验室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同时设置了不同的安全等级,为医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保障。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校医学专业所采用的实验室教学愈加频繁,所以其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也愈加凸显。如此看来,有必要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完善医学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机制,进而满足教学的需求[1]。

二、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投入力度不足

在某高校的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每年大概需要满足1200名学生的需求。因此,无论是实验室的设备还是其面积,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现象。教学过程中,常常每4课时的医学实验,需要2个班级对安全柜进行轮流使用。如果实验的内容较多,基本上在没有进行消毒的条件下便进行下一次实验。此种管理方式很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的现象。因为空间范围的影响,每批次参与医学实验的学生较多,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教师都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长此以往,不仅违背了医学实验室无论操作的规定,还会对师生的身体产生不良不良影响。究其原因,高校对于医学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包括资金、人力等方面,无法在根本上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二)制度并不完善

实际上,无论是医学生物实验室还是普通的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室设备与学生的安全性,都会制定相关的制度机制,以此来实现管理与建设的目的。但是,当前诸多高校在管理、建设医学生物实验室的过程中,并未及时对制度进行补充、调整。在某高校的发展中,医学生物实验室除了为教学服务之外,大部分实验器材还会对外开放。其中,BSL-1级别的实验室除了研究生使用之外,还有大量本科生进行实验操作。由此可见,高校对于医学生物实验室的共用现象,并没有实现有效的管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同时在该因素的作用之下,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在完成实验以后的废弃物未进行有效的灭菌管理[2]。

(三)忽视安全教育

在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所的使用、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其能够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过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高校并未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忽视对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规范的教育。同时,虽然部分高校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教育,但是基本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而教师与管理人员并没有成为教育的重点。这样一来,教师与管理人员常常会放松警惕,无法对学生的操纵行为进行规范。久而久之,学生很可能会将操作规范抛诸脑后,违反生物实验的规则、要求等,无法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程度。因此,高校必须加大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并将教师、管理人员作为重点,为实现生物安全的目的提供保障。

三、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管理与建设的投入

1.资金投入

由于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础设施,所以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设备。结合笔者对高校实验室现状的分析,发现其面积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导致其中暗藏安全风险。为了能够避免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对实验室进行扩建,因此必须以充足的资金作为前提。例如:高校对当前的实验室面积、学生数量、实验课时等因素予以整合分析,然后确定需要扩建的面积,最后对资金投入进行预算分析。在这一前提下,可以在保证面积合理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对实验室中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否则很可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基于此种方式,能够在根本上优化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为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提供保障。

2.人员投入

人员是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的主体,不过当前的管理人员基本以保安为主,其不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因此,并不能在日常的巡检中,发现实验室的异常,或者及时对师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指导。为了能够避免实现生物安全管理的目标,高校需要加大专业人员的投入,对实验室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例如:高校可以在医学生物的教师中,选择两名技术过硬、责任强的人员负责管理工作。也就是说,高校应该设置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岗位,同时明确该岗位的职责、义务与权限。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有效避免实验期间的安全问题,同时还能够在日常的开放中进行针对性管理。基于此,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质量,为高校的实验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管理与建设的制度

1.日常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学生物实验室一直处于安全的状态,高校应该积极设置日常管理制度,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依据。对于日常管理而言,与实验期间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查看实验室中是否有异味,并使用检测设备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分析。在这一前提下,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实验室内部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处理。另外,管理人员需要在完成实验以后,及时对实验设备、环境进行消毒,同时检查实验的废弃物是否全部进行灭菌处理。采用此种方式,可以有效保证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性,规避生物因子出现传播、扩散的问题。不仅如此,管理人员还应该制定实验室台账,每一次完成检查、处理以后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形成完整的日常管理档案,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

2.实验管理制度

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学、研究等方面。因此,师生是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为了强化安全管理的效果,高校应该试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首先,实验课程进行制度管理。每次开展实验教学之前,管理人员都应该对师生进行相应的交底,使其能够明确具体操作的规则。同时还要设置奖惩制度,以便于激发师生安全实验的积极性。其次,要课余时间的对外开放实验进行管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实验室都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并采用摄影设备获取其的脸部信息,避免出现捏造信息的现象。另外,当实验室中有人进行实验时,管理人员都必须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指出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运用这样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3]。

(三)重视管理与建设的教育

1.安全教育日常化

目前,诸多高校忽视对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教育,导致生物安全实验室频繁出现问题。此种现象,除了无法实现实验目标之外,还会威胁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高校应该对安全教育进行日常化处理,从而保证所有人员都能够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细化安全教育的内容,将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2011年东北农业大学所发生的布鲁氏菌病感染问题、2014年美国CDC生物实验室炭疽杆菌感染事件等,作为教育的典型案例,深化其对生物安全的认识。长此以往,能够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实验氛围,同时强化安全实验操作的意识,解决以往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全面提高生物实验的安全性。

2.规范学生的行为

在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中,发现学生的失误操作、不规范操作,是导致生物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高校应该通过合理的教育,有效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具体而言,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外,还要将实验操作技术、规范作为重点的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专业性。同时,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避免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假设在同一节课程中,学生的数量较多,教师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则管理人员需要承担起相应责任,参与到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之中。运用此种方式,可以彰显出高校对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的重视,实现对全体学生思想的渗透与影响。而这样的方式便于高校发现安全教育的不足,从而及时进行调整、优化,为切实达到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医学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必要性,与教学、安全有着紧密的关系。不过当前的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增加了实验室的风险。为了能够实现生物安全的目的,为师生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提高管理与建设的合理性,进而为高校医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焦紅见,曹琳,龙建纲.生物安全防护策略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中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9(04):56-58.

[2]张勤,孔宇,张希如.全国高等学校医学专业研究生规划教材《实验室生物安全》(第3版)编写会在南方医科大学召开[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02):250.

[3]孙书洪,李华,亓树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298-302.

猜你喜欢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
德尔菲法构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生物安全快速评价指标的研究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三坐标测量实验室建设
高职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研究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