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继承与创新
2019-08-30孟云吴永忠
孟云 吴永忠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通过梳理习近平新时代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对目前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有更清晰的认识 。依托新时代背景将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提升事关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常”,“长”两字为重点展现了反腐倡廉的新决心,以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的首要防线并发挥人民群众的中心位置,完善反腐倡廉治理结构和监督体制改革,大力构建干部清廉、党风清明、政府清绩的目标体系。
关键字:新时代;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理论创新
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并将反腐倡廉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目前,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党的伟大工程正在持续加强,反腐倡廉机制不断完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有改善,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利用监督和纪律“四种形式”进而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取得压倒性胜利,大力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完善了党和国家监督体制,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为党和国家的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回顾总结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以及对创新点的总结,对全面从严治党布局的推进,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和为未来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构想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理论渊源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反腐倡廉的思想的继承
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中,累积了丰富的传统反腐倡廉的思想,为当今的反腐倡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习近平深入研究古代传统廉政思想,总结符合时代廉政思想,并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文化态度,借古鉴今,使得传统反腐倡廉思想焕发着不一样的生命力。习近平强调: “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古代儒家,提出“为政以德”的观念,为官者要修身养性,廉政爱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倡廉的论述中多次引用经典来阐明自己的思想,实际上也是对传统廉政思想的肯定。政治体制方面,将“廉”同政治相融合,形成以廉为本的政治思想制定相应律法。孔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虽然古代的律法只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的存在和延续,但是对于整治腐败;监督体制方面,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秦汉的行政监察和中央御史中丞制;地方以监察御史、丞相史,刺史为监察长官的古代监察制度系统初步建立。此后各朝代不断完善并发展,建立了完整古代传统的监察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监察、御史、弹劝、谏官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在历朝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古代监察制度实行内部和外部监督,建立了“巡视制度”使得古代监察系统更加完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强调依法治党,反腐败依靠法律,创新“巡视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强调重点,回头看。
(二)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继承
毛泽东立足于时代背景进行深刻分析,尤其针对资本主义思想侵对党内侵蚀和腐败现象,提出一系列独特的见解的反腐倡廉思想。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独特作用。毛泽东自中国革命就认识到群众力量的重要作用,而且将这一认识引用到自己的反腐倡廉的思想当中,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提出党在未来发展中要团结人民,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此观点的基础上的更加强调人民的主体性作用,将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从政治方面做了解读,提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明确了党风的概念,以及两个务必的实践为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明确了基本遵循和政治保证。最后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毛泽东认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自身抵抗能力,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长堤。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中肯定了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并制定符合目前党内思想工作情况的政策。此外,毛泽东深刻总结了建党经验,首次提出了建设一个党是“伟大的工程”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毛泽东同志反腐倡廉思想并结合自身经历,融入了新的时代特色,确定了建设党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论断。
二、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理论创新
(一)党和国家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对新时代分析,把握人民意愿,將反腐倡廉问题放在党和国家生存发展重要位置。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面临的国内和国际问题日趋复杂。虽然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但仍然严峻。中国的发展、兴衰、未来和党息息相关。党的自身强大,反腐倡廉是党内纯净性和先进性建设关键所在,也是人民关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反腐败确实要亡党,反腐败不仅不会亡党,而且能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党员和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加强“四个自信”,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内监督,让群众在制度内监督,形成监督联合力,反对特权,加强同党员干部血肉联系,推进党的伟大革命,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监管理念,制度机制,方法与时俱进,必将巩固已形成的反腐败势头。因此,把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置于对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一个应有之举。
(二)党和人民缪力同心共同对抗的决心
从古至今,廉政和反腐败问题一直是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继承中国传统反腐倡廉思想的基础上,把握反腐倡廉是新时代下党和国家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明确了从中央到基层干部反腐倡廉长期决心。反腐败体现在对反腐败持久性、全面性和急迫性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继承毛泽东同志对待作风问题的重要性上提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度规定,以坚决态度打击“四风问题”。“四风问题”是影响我们党持久发展的问题根源,也是影响我们国家是否能实现长治久安的问题根源,必须要以政治高度来认识四风问题。所以在对待“四风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习近平明确指出:“言必行、行必果,规定就是规定,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明确了党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有对事态度和行事方法;运用底线思维,明确了党风廉政思维的坚守和党中央治理党风问题的决心。以零容忍惩治腐败,遏制腐败蔓延。腐败是危害国计民生的大事。腐败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正公平和人民的切实利益。执政党的反腐败决心和措施,不仅关系到人民和党的命运,也直接决定了国家反腐败事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首先,反腐倡廉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目前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是我们必须下定持久决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其次,反腐倡廉的整治主体是全党,从党内生态建设到党员干部自身甚至党员干部家风。全面抓起,全面监管才能从根源消除腐败问题。 最后,对于人民关心的问题“老虎”“苍蝇”要一起打,尤其针对“苍蝇”,不能因小而忽视。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三)党和国家现实征程波澜壮阔的实践
习近平通过对中国古代传统廉政制度的继承,以及总结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通过对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新地位把握,适应新形势,坚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才能将反腐倡廉斗争进行到底。思想上,提出将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的防线,党员干部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想信念指导实践,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为人民的美好而奋斗,自己觉抵制腐败诱惑。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必然性要求,也是人民对党的诉求,理想信念坚定了,党才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奋勇向前。在管治方面,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通过德育,使党员和干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有意识地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通过法治,坚持有针对性、精确性行为准则,加反腐败力度,发现存在腐败问题坚决查处,标本兼治;监察方面,用好反腐“利刃”。运用马克主义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效率,加强威慑力,使党员先从思想上做到“不敢腐”。对巡视主体人员也要严规定,权责明确,协调妥当,落实主体责任。巡视过程中增强信服力,威慑力。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毛泽东同志人民主体的思想基础上,创新的提出人民在权力监察的中心位置。在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拓宽民意渠道,完善信访制度,对人民反映腐败问题严肃处理,对基层腐败不手软。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的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訓,创新了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成果。目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倡廉重要论述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布局更加全面,目标更加清晰。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将反腐倡廉提升到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切实的心愿。只有把人民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以最坚定的决心和最坚决的手段,肃清党内政治生态坏境,在思想和实践层面推动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创新与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和制度创新,为解决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持久性、时代性的问题提供中国思路和方案,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走向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