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民间武术发展的困境及策略

2019-08-30李海滨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思考发展

李海滨

摘 要: 武术,这一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伴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逐渐孕育和成长起来的,而当前拳种繁多,门派林立的民间武术正经历着支离破碎、自生自灭的状态,其生存空间及传承基础日益丧失,导致诸多的拳术器械及不同门派的功夫武艺绝迹于世。已越来越丧失其原有的生命力。通过对当前民间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民间武术如何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武术;发展;思考;困境及策略

一、对民间武术特性的思考

(一)民间武术的门派性

民间武术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发展起来的,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封建保守思想、宗派主义、门户之见的影响。民间武术的门派性不仅表现在门派之间的封闭保守,门派内部传承中的保守性同样彰显.

拳种的创始是武术家一生的杰作,倾注其心血无数。自成一家创立门派实属不易,在传承传播的过程中功夫有所保留也是理所应当的,再加之不同门派之间的竞争,本门功夫武艺更是不会轻易示人。在以师徒传承方式的主体的传承环境下,民间武术得到延续和发展,然而民间武术的传承空间,传播途径却进一步狭隘,民间武术的门派性决定了师傅在向弟子传授武艺的同时一般不会毫无保留而多半留有一招半式的独门绝技,以此来捍卫师父的地位。另一方面同派不同门弟子之间、同门师兄弟之间也讲究内外先后之别,诸如像“嫡传弟子”、“直系传人”、“关门弟子”等,就造成许多武术会在传播中流失。

民间武术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分门别派、宗派主义尤为突出,各家各派之间相处的好还能做到彼此尊重,和平共处,但要彼此敞开心扉,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体会恐怕在当前思想较为解放也难以实现。更有甚者门派之间稍有摩擦便恶语相向,攻击对方,标榜自我,排斥他人实。由于民间武术思想观念讲究含蓄务实,反对张扬炫耀、显山露水,提倡“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露头椽子易糟”;“教一手,留一手,预防后人暗动手”等理念,遇事中庸,不予争先。翻阅门派林立的武术史料,无论是古代的内家拳,还是著名的少林拳,对功夫的传承慎之又慎,筛选徒弟,“没有合适的传人,宁可失传,也不轻传”。武术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做到本门拳理拳艺的扩充,也破坏了门派间的团结,不利于民间武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民间武术的功利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武术界的功利性也越来越明显,旧社会师徒之间也有很多规矩,弟子想要拜在师门下,要经过漫长的考察过程,只有师父考察通过,举行正式的拜师仪式方可收入门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话语权较少,对师父的选择上比较简单,大都选择声望较高,功夫了得,武德人品高尚的人为师,是真心想学功夫的,师徒双发达成一致建立类似血缘的师徒关系,来处理日常生活,而新时期师徒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

师徒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师徒关系,从相识到结为师徒都体现着功利性,这体现在师父择徒,徒弟择师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师父收徒弟上,由于近年来新闻媒体,电视网络的发达,一些门派传人广为人知,拳师名家得到人们认可,有些稍有名气的大师在收徒时的功利性开始展现,收徒的目的是为了将功夫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慕名而来,作为老师在收徒时不再考虑徒弟的人品道德,功夫根基,对此派武术能否发扬光大,只是粗略盖过,然而在举行收徒仪式时,徒弟要向师父递红包,许多想学功夫却没有足够经济条件的学生被拒之门外。除此之外,徒弟逢年过节也要到师父家里走动,这样使得民间武术的收徒仪式不再单纯变得功利化。试想品德出众、求学心切的学生岂不是因为没有红包而被拒之门外。

徒弟择师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处于真心的想学功夫,虽然也会选择声望较高,人品高尚的师父,但是其根本的出发点已经发生变化,拜师的目的是为了学艺,不管师父知名度高低,只要人品高尚,功夫了得,足以胜任师者,如果是真心想学功夫也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为了虚名而拜访名师。现在的武术界里充斥着很多并不是真心习武的,实际上是为了师父的名声而来。以后说起来是某某名师的徒弟,实际上是为了抬高自我,标榜自己。

现在是法制社会重视人权,讲究人人平等,师父不能像以前一样用门规戒律来约束徒弟的行为,有的初学者不能意识到自己“徒弟”的身份,好高骛远,态度不端正,不能做到虚心好学接受老师的指点,急功近利,反而诋毁师父不传真功夫。特别是现在,市场上充斥着些武术培训班、搏击速成班,鼓吹短期内达到多么厉害的效果。使得练习者盲目追求短期成效,博取虚名,违背了武术训练的自然规律。熟不知武术训练不仅要有名师的引导,还要要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出真功夫,“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强调要练真功夫,是要经过漫长艰辛磨炼的。

(三)民间武术拳种的地方性

拳种繁多、门派林立是中国武术显著的特征,中国武术拳种遍布在不同的地域,广泛流传于民间,拳种不仅凝聚着始创者和后继者的智慧与结晶,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示着地域文化的特色。武术拳种在不同地域环境和人文风俗影响下不断生存发展,由拳种衍生出不同的拳系,它蕴含着中国文化因素,加之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造成了一定的复杂性。1982年国家体委武术挖掘整理小组对拳种的界定为:“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当时查明流传各地的拳种129个,然而时至今日,根据有关学者统计,在这129种查明有序的拳种中,仅有40种左右的拳种为人们所熟知,活跃在不同的地域。

民间武术以拳种的形式而存在,拳种是中国武术价值体现的核心资源。拳种是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的基础和保障。在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要突出拳种特点,彰显拳种内涵、树立“拳种意识”。因此,拳种之于中国武术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方面,拳种是中国武术集大成的展现,在拳种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域水土孕育出不同个性风格的拳种,少林拳源于少林寺,闻名京津冀的八卦掌,盛传于山西、河北的形意拳,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不同的拳种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拳种特征,套路是中国武术的核心表现,不同风格的拳种通过套路展现出不同的攻防技擊方法,经过长此以往的积累和总结;便行成了风格迥异的技术体系,构建了中国武术的主体。另一方面,民间武术的主要拳种都是地域武术的代表,是地域文化的派生品,有着自己的文化个性风格。每一个拳种,凝聚着创拳者的思想、修养和品格。有学者认为“拳种是中国武术的文化和技术统一的集合,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与身体完美结合的产物”。可以说,民间武术最具魅力、最引人入胜的是拳种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体,是多元文化的体现。一个武术拳种在发展中的兴旺衰退与否,除去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延续者的功夫造诣高低,文化底蕴深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拳种不仅延续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同时也在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等内容都汇聚在拳种中,在“拳理”中完美展示,以“拳理”的形式不断的传承发展,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下,呈现出风格迥异的技术特征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反之,没有地方文化土壤的培育,拳种将失去发展的生命力,走向消亡。中国传统文化是拳种持久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拳种的生存价值不仅仅在于武术,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四)民间武术封建迷信色彩过浓

民间武术本身是自然朴素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长久以来,民间武术处于社会文化底层与封闭、自守、分散的小农经济渊源深厚,民间武术与封建观念、迷信活动、宗教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封建迷信色彩,使得原本朴素无他的民间武术变得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民统武术的迷信色彩首先表现在尊祖师上。在民间武术兴起的封建社会,由于科学的落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在民间武术的传承过程中,尊敬师祖本是无可厚非的,“遵师命,守师训”亦是各家各派入门者必须铭记的训言。但是迷信古人,把古書、古籍当成宝典,把先人的遗训当成圣经,师父及前辈所言的一切,徒儿们必须践履。这些是不可取的,甚至有的为了标榜自己,显示自己武功的高超,任意夸大和吹嘘自己前辈武功的神奇,来达到自己的武功是来自大师的真传的目的。这些封建迷信色彩严重羁绊了民间武术健康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弊端。

再者,民间武术各拳种门派自成一家,理论、技术体系虽有不同,拳脚功夫要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无不经过漫长艰辛的磨炼过程,然而有些拳种在传拳授艺时无中生有故意夸大民间武术的神秘性,附会于玄学妙典,借助神话传说,模糊了拳理理念,故弄玄虚,什么飞檐走壁、刀枪不入、隔山打牛、意念击人等泛泛其词,这些武侠小说才出现的情节,极大的混淆了练习者,挫伤了练习者的积极性,使民间武术蒙上了封建迷信的面纱,阻碍了民间武术的健康发展,因此民间武术。

二、民间武术传播对策

(一)摈弃门户之见

民间武术门派众多、拳种拳法百家争鸣,对外各门各派要放下门户之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博采众长,才能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对内传授弟子要言传身教,不宜余力,毫无保留。

(二)纯粹师徒关系,去功利化

师父选择徒弟着重道德修养,训练刻苦程度,不问学生出身背景,学生学艺是真心学功夫,不图师父威名去抬高自己。在拜师收徒中不牵扯财物礼品,回归仪式,将重点放在功夫的传承上。

(三)破除封建迷信,还原真实的武术

功夫的精进无不经过漫长艰辛的磨炼过程,而不是像武侠小说或是影视剧出现的飞檐走壁、刀枪不入、隔山打牛、意念击人等等违背科学原理的内容,我们要相信科学,在科学指导下正确的认知武术。

参考文献:

[1]陆燕,张云龙.论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06:39-41.

[2]李宁.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王岗.关注拳种:实现文化教育与精神的发掘[J].搏击:武术科学,2007(12):1-5.

[4]王岗,邱丕相,包磊.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04:95-98.

[5]桑守惠.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思考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