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防身自卫意识和格斗心理

2019-08-30初龙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

初龙

摘 要:当今时代,部分人对防身自卫的意识比较薄弱,遇到突发情况或许会导致束手无策这一情况发生。另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学习防身术作用不大。因为思想上的不认可,所以更不会去练习。近些年,我国偶发恶性伤人事件,如何避免以及及时控制局面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将在防身本身层面和心理方面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防身术;防身自卫意识;格斗心理

一、自卫防身术

新中国成立后,防身自卫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继承已有招式的基础上,防身自卫术把武术中各种适合实践应用的抬法公离出来,经过摘编、加工、提练、创造和完善,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招式,具备简单、实用的特点。

从总体来看,防身自卫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武术专业人士根据某个或者是某几个武术门派的格斗技术,结合街头防卫的特点创立的防卫术体系;一类防卫术是各国军队为了提高士兵单兵战斗能力,或者是满足执行特殊任务的需要而创立的格斗术。这两类防身自卫术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本书重点介绍前者,即(街头)防身自卫术。

二、自卫防身术的意义

1.防卫自身,维护社会安定。学习并掌握防卫的技能之后,当自己遭遇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不法侵害时,处于危急时刻时,可以积极实施自卫,抗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有效地同不法分子作斗争。所以,防身自卫术的良好掌握不仅能降低自身受到侵害的几率降低,同时对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

2.强身健体,增进智力。防身自卫术作为一项竞技性较强的运动,一方面可以提升练习者的耐力、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内脏器官及系统的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防身自卫的技术动作具有随机应变的特点,通过练习可以刺激人体左右大脑细胞,改善大脑功能,达到活跃思维,提高应变能力的作用。

3.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防身自卫术多运用于突发的暴力袭击中,所以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防身自卫术的练习过程中,同样会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训练,以培养练习者勇敢、果断、顽强、坚毅、处事不惊、遇险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增加练习者的自信。

三、防身自卫术的特点

1.利用一切进行防卫。当遇到外力袭击时,为了避免自己的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受到侵害,在正确运用防卫理论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头、肘、膝等堅硬肢体关节,以及利用身边能够起到防身自卫效果的砖头、石块、钥匙、皮带等物品,达到战胜犯罪分子,保护自身安全的目的。

2.反击要害部位进行防卫。在被歹徒袭击的时候,反击机会尤其珍贵,稍纵即逝。在有良好反击机会的时候一定要重创对方,摧毁对方攻击能力,扭转局势。无论对方身形是高大还是矮小,强壮还是瘦弱,都要一鼓作气攻打对方薄弱环节、要害部位,如后脑、下颚、耳根、颈后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起到自卫的效果,防止对方侵害行为进一步发生。

3.灵活机动进行防卫。防身自卫术虽然教授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和搏斗方法,但是在生活中不能盲目逞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避就避,避有避法;能跑就跑,跑有跑法;能战就战,战有战法。”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防身自卫术。必要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伪装,利用各种假动作和表情来欺骗对手,趁其不备,出奇制胜。

4.立体作战进行防卫。面对暴力侵害,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双方在互站中从站立格斗刀抱缠扭打直至地躺厮打,无不存在。因此,自卫防身不仅把各种技法由站立引申到地躺中进行运用,而且通过徒手与徒手,徒手与手持短兵、长兵之间展开身体之战,进而全面掌握、逐步提高个人的防护能力和时间、空间、环境的掌控能力。在远、中、近、贴的距离中,在站立、地躺骑压中,充分施展个人潜质,进行自救。

四、防身自卫术的原则

1.技法熟练,“快准狠”反击。遇到危险时人们表现出来的临危不乱的勇气与镇定,来源于日常的训练与学习。因此,在学习防身自卫术的时候一定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形成自动化。只有将技法熟悉掌握,才能在运用的时候见招拆招,化险为夷。在学习技法的初期,要掌握动作的要领和要求,规范练习技术动作,然后经过个人多次反复练习之后,两人结合训练,模拟各种情景,你来我往,见招拆招。

在防身自卫时,最好要做到一招制敌,在动作要领上要“快、准、狠”,力争一针见效。“快”,指“出手要快”。在遇到危险并且无法躲避的时候,要尽快调整心态,做好搏杀格斗的思想准备,让精神和肢体处于兴奋状态,发出声威从声势上占主动;同时寻找战机或对方漏洞,进行突然攻击,控制对方。在交手时步伐要灵活,出拳要快速猛烈,不给对方喘息之机。“准”是指“击打部位要准”。打击人的要害和薄弱环节效果立竿见影,尤其是击打对方颈后部效果明显。“狠”,指“下手要狠”。只有对侵犯自己的人不留情才能保全自己。自卫防身的技术包括踢、打、摔、拿。其中“拿”就是擒拿,要最大限度的牵张侵害人的关节,使之旋折。

2.灵活多变,快速反应。当危险发生时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采取相应的自卫方式,不能生搬硬套自己以往的固定模式。首先要静心观察,要对环境进行观察,看哪里人多,哪里适合逃跑;要对歹徒进行观察,观察歹徒的人数多少,身材是否高大,是否有武器,判断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保护自己。其次要通过语言在心理上让对方从激动中平静下来,寻找机会拜托困境,逃离现场。最后,如果面对很多歹徒围攻时,不要背墙而立,那样容易被围,难以逃脱。

在与歹徒进行格斗的时候,技术方法要灵活运用,因势多变,能拿就拿,能打就打,能摔就摔。最好在变化中连击,让对方防不胜防,连续受创直到失去攻击能力。

3.因敌示形,以智取胜。“因敌示形”就是根据敌情和我情而使诈。“兵以诈立,多谋善变者胜”,这是军事斗争的重要原则,也是防身自卫制胜的原则之一。“以智取胜”就是不仅仅凭借武力取胜,而是运用智慧,巧施计谋,避免硬拼硬打的灵活战法。以虚虚实实的话语掩饰我们的意图,造成歹徒认识上的错觉,然后寻找时机逃走。

五、临战心理状态

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心理素质的好坏往往决定这自身的人身安全与否。但是对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大多数人来说,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时间时常会反应不及,心理状态发生严重的变化,出现害怕、胆怯、心悸、四肢瘫软无力、大脑一片空白等现象,不能从容的处理问题。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应用防身自卫术的根本保障,练习防身自卫术技术动作的同时,要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练习是指公国各种手段有意识的对练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施加影响,使练习者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防卫自身安全做好准备。心理素质训练是提高练习者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究其本质而言,心理素质训练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依照心理素质的养成原理,认为塑造个体经历与阅历的过程,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练习,促进练习者在防身自卫中所需要的特殊心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内心的稳定性,提高在面对危险时控制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帮助练习者摆脱危险。

1.自我控制训练。自我控制训练是一种可以使自我身心获得或保持有实效的动作行为,它可以增加练习者在面对危险时自身防卫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控制主要是调节自身因焦虑而引起的紧张,增强自信心,控制自我的情绪,理清面临危险时的思路,并理智解决问题。

运用有效地行动控制,即适宜的身体活动,可以放松危险时刻自己焦虑不安的情绪,提前设计自己习惯且放松的肢体动作并作用于生活之中,使自身在遇到歹徒时能有效的运用肢体和环境来与之进行搏斗,最终逃离危险。

2.实战心理训练。练习者可以通过情景训练以提高自我的战术思想、思维能力,培养面对危险情况时的应对能力和应用技术的实战能力。在面对歹徒时要保持平稳的心态,不能乱,并能使用巧妙的语言去缓和或减弱歹徒的冲动行为。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郭志禹,谢建平,韩雪.试论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