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传播对女性主义的消解

2019-08-30程群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新闻女性主义

程群

摘 要:女性主义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我们的呼吁变得更为理性与客观。现如今,社会对女性的刻板成见、性别歧视仍然存在,其不仅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在网络传播中盛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网络热词、网络小说题材以及网络上的女性新闻这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网络传播中与女性主义背道而行的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女性主义的伸张。而究其原因还是中国传统社会遗留的对女性的固有偏见以及社会新闻对女性的娱乐化消遣。因此,女性主义的传播并非易事,需要传播者和受众共同努力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

关键词:女性主义;网络热词;网络小说;网络新闻

一、女性主义的源起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權这一概念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权的概念中不包含女权。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有关人权的意义也只包括男人的权利。女性主义运动序幕的拉开是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宣言》的时候,该宣言旨在宣扬男女平权的思想。19世纪开始女性主义逐渐转变为有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在西方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是同一个英文单词“feminism”,但在中国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女权主义的主要含义为争取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而女性主义更侧重打破男性霸权、性别偏见,其用意更加平和、学术。“女性主义”一词绝不是一个概念单一、宗旨集中和集聚共识的政治运动。相反,它是一个连续发展并不断丰富其涵义的社会性术语,就像任何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潮一样,女性主义运动充斥着来源于不同价值的观点和意见、各种理念的对峙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虽然女性主义有悠久的历史溯源,但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性别歧视、女性刻板成见依然存在,并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的愈加快速和广泛。倡导和宣扬女性主义的脚步被一些仍然保持传统观念的大众甚至是有“厌女症”的群体所阻碍,暗含女性贬义的网络词汇“小三”、“绿茶婊”、“白莲花”不绝于耳;拥有三百万粉丝的情感博主ayawawa用歪理邪说鼓动广大女性向男权低头,教女性如何顺从、迎合男性;女性遇害的新闻过后,很多网络文章都在宣传女性如何加强防范,而忽视对男性害人动机的分析、规范教育以及批判;一直盛行的霸道总裁类型的网络小说处处暗示着男权思想和对女性的不尊重。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网络传播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主义有所消解,女性主义的倡导仍然道阻且长。

二、网络热词对女性的贬义

(一)网络热词分析

1.女司机

社会对女性驾驶机动车一直都保存固有偏见,因此网上经常曝光女司机开车事故,逐渐形成了“女性是马路杀手”的大众认知,女司机一词也被贴上了调侃的标签。事实上,有关调查表明,交通违章违法的大多数是男司机,女司机仅占很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女司机发生事故,多是由于慌乱造成的小碰擦。在交通安全的认知上,女司机并不逊于男司机。

2.绿茶婊、白莲花

绿茶婊是2013年中国的网络新词,源于“三亚海天盛宴”事件,该词在网络迅速兴起,泛指外貌清纯脱俗、素面朝天,在人前楚楚可怜、背后善于心计的女人;白莲花不单单指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网络上它常常被用来暗讽别人,意思类似于绿茶婊。即外表看上去纯洁,其实内心阴暗。

两个词汇都是形容女性,但皆为贬义词。而有趣的现象是使用这些词汇的也多为女性群体,而且这部分群体包括了大部分“厌女症”的人群。正是因为受多年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以男性视角主宰的主流媒体的传播使得有部分女性对自身性别的弱点产生厌恶,不只是男人也有部分女人讨厌自身的性别。有厌女症的人把所谓的女性特质,温柔、体贴、易于表达情感看作弱小、矫情。又将那些人人都可以具有的品格:独立、坚强、自主等等,归于男性特质。

(二)形容男性的女性词汇常为贬义,反之为褒义

“女汉子”被认为是褒义词,“娘娘腔”就是贬义词。这意味着人们普遍认为像男性的女性就是好的,而像女性的男性就是不好的。我们经常会给一些成功女性冠以“X爷”或者“X哥”的称号,比如称范冰冰为“范爷”、创造101里孟美岐被称为“山支大哥”。而且一般冠以类似称号的人都特别容易成为女性的楷模和典范,其女粉丝往往多于男粉丝。这说明人们依然很看好男性特质,尤其是女性群体自身都无法从内心欣赏自己的性别特质,认为男性身上的坚强和勇敢是男性独有的,这必然是一种社会偏见。女性虽然不比男性强壮但没有科学证明女性就一定是柔弱和不堪一击的。

三、达尔文主义的社会现实与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

社会达尔文主义属于西方社会学流派,是由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派生出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主张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社会竞争关系。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优胜劣汰的生存逻辑,即唯有强者才能存活,弱者必将在竞争中灭亡。由此,在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叶,随着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等著作,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理论很快就被一些所谓的学者移植到社会领域,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不幸的是它很快便成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理论根据,种族歧视和屠杀开始蔓延。达尔文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之间的联系并非偶然,其实在达尔文本人的著作中就已包含了不少错误的、后来被社会达尔文主义大肆发挥的论点。达尔文认同“低等种族”是“活化石”,是随着文明的进步注定要消亡的历史遗迹的观点。

事实上面对环境的危机、竞争的激烈,适者生存确实是一种生存策略,但不是唯一。1967年,生物学界首次将生存策略分为r策略和k策略,这两类分别代表了不同生物应对环境的模式。其中r策略为达尔文所述的生存逻辑,而k策略与其相反,使用k策略的代表物种正是我们人类。当气候变冷,我们会搭建房屋抵御寒冷,会剥动物毛皮制作衣服,会生火、会群居降低生活成本,而不是像r策略物种那样繁衍大量的后代,基因突变的就随之存活。简言之,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冷血的动物性理论,没有包含丝毫人类的智慧。现实世界里每个人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比如黑人骨密度大,鼻孔短适合进气,激素分泌也比较独特,非常适合跑步爆发,因此在田径场上他们是佼佼者。可正因其骨密度大,在水里浮起来更困难,因此游泳赛场上极少看到黑人,反而亚洲人是这个项目的优势群体。社会达文主义的荒谬之处就在于它粗暴的划分优劣等级,而忽略了每个个体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但是在当今社会,尤其在中国,贫富差距依旧明显,普通家庭为了培养子女不惜花费大把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教育上,为的就是给孩子增添与同龄人之间竞争的优势。我们拼命工作、努力挣钱就是为了除生存之外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下获得一席之地。确实,现实社会映照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存在,但是就像人类大脑在动物性与智慧之间的博弈一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存在的价值与优胜劣汰之间相互拉扯。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世界就是现实社会的缩影,我们经常能看到舆论对弱势群体的刻薄和无情。女性作为弱势群体时常是网络热搜中用来调侃的对象,有关强奸、性侵的新闻在网络上漫天飞舞,仿佛不是为了社会公益的目的而是刺激男性群体的感官获得流量而播报的新闻。而新闻为了引导舆论经常以夜行、美女等字样来做标题,仿佛悲剧的发生是受害者本人出行时间不对、衣着不得体或者长的太美所致。因此引发了“你漂亮就应该注意行为举止、就要衣着得体,你是女人就不应该那么晚出行”等一系列言论。这难道不是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吗?网络舆论印证了你是弱者你就该想办法躲避强者的侵害,所谓“强者”的侵害是因为你太弱。如此一来,网络舆论中的人性和道德感在逐步丧失和泯灭。

四、网络小说中的男权社会

中国的IP剧在近几年来势汹汹,占据了网络视频平台的大部分流量,电视的播放量也十分可观。大部分的IP剧目都源自于网络小说,而小说的题材以古装居多。《后宫甄嬛传》、《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楚乔传》等等,被称为大女主戏的古装剧近两年非常有市场。大女主听起来是女性励志的题材,很多女性受众也是想从中获得女性独立自强的信心和力量才如此倾慕大女主题材的影视剧。但实际上,即便女主角在剧中的最后获得了圆满结局,归根结底还是通过依附男权而上位。比如《后宫甄嬛传》中甄嬛为了报复皇上,还是要伪装自己的恨对皇上曲意逢迎,通过别人陷害她的手段来报复曾经伤害她的人。不论是甄嬛还是芈月、周莹还是楚乔,身边都不乏爱慕她们的男人一个接一个的为她们赴汤蹈火。如果没有这些角色的帮助,大女主无法在剧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人生赢家。因此网友们评论道,大女主兴是因为男人的宠幸和栽培,她们败一定是因为男人的误会或失宠。大女主题材的泛滥,看上去好像女人受到了绝对的重视,实际上仍旧是男权思想下的产物。

再比如最近热播的《温暖的弦》,一部霸道总裁题材的电视剧,这种题材在中国也非常受欢迎。但是当男女权利与地位不平等时,恋爱的基础应该是尊重。最近韩国热映的《金秘书为何那样》,也是男主角家庭背景雄厚,是女主的上司,但剧情设计非常尊重女性,尽管男主被拒绝数次,但如果确认女主真心实意不想要,男主绝对不会逼迫对方就范。这是男主身上展现出的除了霸道总裁的自恋外还应该有的体面,而国产剧里这份体面丝毫不存在。常见的情节是原本就暧昧的两个人阴差阳错贴得很近,霸道总裁先发制人主动拥吻,而女主角是抗拒的姿势,但情节往往是女主放弃抵抗,或是事后想起来脸红偷笑。这种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不尊重女性的表现,所以社会上盛传“女生说不要就是要”这种论调与编剧忽略的那份体面不无关系。

五、网络新闻对女性的报道

在文章《新媒体语境下女性新闻两极化的实质》中作者选取了《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人民网、北青网、金羊网、腾讯新闻网为研究对象。统计得出三家报纸媒体的女性新闻远远低于网络媒体,人民日报和其旗下人民网的女性新闻比例远远低于其它报纸和网络媒体。其次,这七家媒体中高频女性新闻在软新闻、性话题新闻,以及法治新闻上分布的比例颇高。在北青网、金羊网、腾讯新闻网中以性话题为主的女性新闻比例较高,比如腾讯新闻网的“幼儿园校车屡被拦 老板娘遭扒衣,警方 :伤和气”;北青网 的“女大学生被强奸 5 年间堕胎 6 次,200张裸照贴全村(图)”;金羊网的“女子裸身被困前男友屋内 正处生理期仍被迫发生关系”……这些新闻标题表面上在描述新闻事件,但是“扒衣”“裸照”“裸身”这些低俗色情的词汇并未客观公正地呈现新闻事件及其背后凸显的社会问题,它们的功能往往在于增加新闻的刺激感,将其中的女性置于被看的客体位置,迎合男性窥视的欲望。这种将新闻娱乐化,把女性遇害作为吸引关注度的新闻报道不但没有起到规范社会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社会整体对女性的不尊重。

另外,在一些女性遇害的报道之后,往往会出现教会女性如何自我防范的网文,比如怎样穿着、不要走夜路等等提示,但这些往往不是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比利时,举办过一个名为《 What were you wearing?》(你当时穿的什么?)的展览,不同于我们以往的艺术展,这是18个女性在被性侵时身穿的衣服的展览。总有人认为,性暴力和一个女孩穿了什么衣服,喝了多少酒、交过多少个男朋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这项展览中有T恤、裙子、衬衫、长裤、运动服……这些衣服普通至极,都是我们平日里常见的任何女性都会穿的衣服,与情欲毫不相关。让人痛心的是,其中还有一个六岁的孩子。事实证明我们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着装来消除性暴力,我们应该强加规范和指责的是施暴者。而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这份呼吁和规范大众的责任,而不是一味的利用女性被侵害的新闻来获取平台流量。

六、小结

虽然我们一直倡导女权主义,力求女性能够拥有和男性平等的待遇和地位、力求消除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物化与刻板成见。但在信息高速传递的互联网时代,女性话题很容易被当做用来消遣的题材在社会新闻、网络小说、IP剧中出现,目的就是为了刺激人们对女性的窥视欲以及迎合男权思想。情感博主在微博里层出不穷,仔细看她们的言论不难发现都是教导女性怎样迎合男性。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在中国依然根深蒂固,不论是受众还是传播者,都需要从自身改变对女性的固有偏见,始终对网络中的女性话题保持批判态度,从看客提升为女权主义的维护者。其实维护女权也是解放男性的途径,对女性的刻板成见的另一面也是对男性的刻板要求,我们寻求的是两性的平等,而不是一方的获胜。网络传播固然造就了女性主义发展的壁垒,即便道阻且长,我们依然要从提升新闻传播者的自身素质、培养受众网络素养、增加女性主义传播力量着手,试图打破传统思想,为女权主义的传播赢得一条光明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雷雯.“大女主”剧:是女性的“盛世”还是“幻觉”?[J].青年论坛,2017:77-85.

[2]史歆逸.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义的传播.[J].传媒与教育,2016:24-27.

[3]Joy Liu.我们会让“爱情买卖”彻底消失,致Ayawawa的“达尔文主义” [OL].壹心理.

[4]张一条.我们何时才能拍出这样神奇的高甜喜剧[OL].幕味儿.

[5]戴蓓芬.新媒体语境下女性新闻两极化的实质[J].传媒观察,2016:28-31.

[6]李春雷,劉颖洁. 刻板印象与消费主义文化下的媒介女性形象———基于京、沪、赣等地问卷调查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4-101.

[7]闫秀梅,王美芳.性别刻板印象对有意图特质推理的影响:性别图式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739-742.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新闻女性主义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