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高校径赛类运动员训练经验的思考

2019-08-30郑玉霞

求知导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

摘 要: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田径运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在高校教育中也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有效提升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高校需科学的结合以往的训练经验,改进传统径赛类的训练策略和方式,进而实现增强径赛类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径赛类运动;体能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

一、径赛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经验的思考

首先,提升径赛类运动员对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视度。径赛类的任何一个项目都离不开体能训练,高校径赛类教师需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总结以往训练的经验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来引导运动员对体能训练引起重视。

其次,高校教师应将整个体能训练贯彻径赛类运动项目教学始终,将其作为核心内容,依照运动员自身的竞技水平来逐步提升专项运动训练量,提升运动员的可塑性,使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平衡水平。

最后,随着我国“体育强国”的根本战略实施,“以人为本”的根本发展理念确立,高校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需要革新训练理念,将全新的训练理念与传统训练经验相结合,制订参照运动员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以促进径赛类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径赛类运动员耐力训练经验的思考

首先,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耐力训练需要与其他种类的训练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逐步提升运动员的受训练强度。

其次,在一般耐力素质训练的基础之上要进行专项耐力素质的针对性训练。这种训练的核心就是提升运动员机体的无氧功能能力,通常短跑运动员采用坡跑练习、负重短跑以及對抗式启动跑练习;中长跑运动员采用台阶跑、上坡跑以及下坡放松跑练习。

最后,对径赛类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工作。教师在帮助运动员完成训练课业的同时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至运动员的训练当中,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增强耐力训练的效果。

三、径赛类运动员柔韧性训练经验的思考

第一,强化静态型伸展性训练。静态型伸展性训练是一种肌肉和芥蒂组织的被动牵拉缓慢运动练习,进而实现肌肉软组织黏滞性的降低。高校教师在对径赛类运动员进行静态型伸展性训练时需依照短跑运动和中长跑运动以及其他专项运动的肌肉拉伸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提升柔韧素质的同时,降低伤病概率,促进运动员均衡发展。

第二,强化动态型伸展性训练。动态型伸展性训练以关节为轴,带动肌肉和韧带进行拉伸等动力性活动强度较大的伸展练习。这种强化动态柔韧素质的练习必须与专项的技术训练动作融合在一起。

四、径赛类运动员心理训练经验的思考

首先,改善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径赛类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训练动机,这样才能支撑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的稳定兴趣,进而帮助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这部分训练可以通过强化运动员责任感训练、激发运动员内部动机训练以及提升运动员信念和价值观训练来进行。

其次,提升运动员自信心训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条件。径赛类运动员通常可以通过运动表象技能训练以及正确的目标设置来进行自信心训练。

最后,高校径赛类运动员心理训练还需强化其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部分心理训练旨在提升运动员动作的发挥水平,通常该类心理训练可以通过战术自我调控训练以及思维控制训练来实现训练目标。

五、结语

高校径赛类运动员的训练需要依照“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并参照以往行之有效的训练经验来制订相应的专项训练内容,确保径赛类运动员训练的强度提升,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实现其竞赛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炳花.高校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的教学优化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5):42,44.

[2]过家兴,延烽.青少年业余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郑玉霞(1979—),女,广东茂名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
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关于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与教学实践的探究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研究
拳击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刍议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