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风眠绘画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2019-08-30蔡雅婧

青年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林风眠

蔡雅婧

摘 要:林风眠可以说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开拓者,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了“调和东西方艺术”的理论主张。他的艺术思想可以用“介绍西方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句话来概括。他的“调和”论也并不是简单的技法嫁接,而是站在“中西调和”的视角上,用一种包容且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各种艺术理念,使东西方艺术在融合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民族性、时代性、个性,同时也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关键词:林风眠;绘画美学;中西调和

林风眠是我国二十世纪伟大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所作彩墨画作品开中西绘画融合的先河,代表作品有《江畔》、《仕女》等,出版有《林风眠画集》;所著《艺术丛论》、《艺术与新生活运动》思想新颖深刻,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目前,学界对林风眠艺术思想的研究有著作两部,论文三十六篇(其中期刊论文二十一篇,学位论文十五篇)。

整理和研究林风眠艺术思想的专著有两部,分别是:1999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郑朝主编的《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秋林编著的《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林风眠》。其中,郑著仅对林风眠及其友人在杭州任教期间所发表的评论性文章做了收集与整理,并集结成册,但未涉及林风眠艺术美学思想方面的挖掘。杨著对林风眠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分类,但主要还是侧重于材料的归类整理和林风眠个人生平经历的撰写,以及绘画作品的赏析,只用较少的篇幅对林风眠的理论主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内容较少且深度不够。

研究与林风眠艺术思想相关的论文有三十六篇,现将其主要研究视角及观点归纳如下:

一是对林风眠整体艺术思想的研究,这类论文有六篇,其中学位论文两篇,期刊论文四篇。河北大学郑晓慧的学位论文《一位独立思想者的探索——论林风眠艺术思想及绘画艺术特色》,以林风眠的艺术思想为文章的切入点,对其艺术本质论、艺术功能论及中西调和论的艺术美学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剖析,并结合他的人生历程,对他的绘画艺术特色作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国美术学院朱正的学位论文《比较:民国时期的两种中国画改良的美学理念——以林风眠和徐悲鸿为例》,从中国画改良的角度入手,以林风眠和徐悲鸿二者互为参照物的方式梳理了二者画论中反复出现的美学观点,其中提到林风眠艺术思想中关于艺术与情感、艺术与宗教等诸多方面内容,特别强调了艺术需要表现时代生活和社会现实,即艺术“表现人生”这一思想观念。并将林风眠“介绍西方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思想做了系统性的整理,为我们宏观上认识林风眠的艺术思想提供了帮助。吴柯的《简析林风眠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形成原因》和王晓明的《林风眠艺术哲学思想探析》从林风眠的个人经历入手,分析了他提出“调和东西方艺术”这一理论观点的原因,以及他对中国画的革新所做的理论准备。但二者过于注重对林风眠早年个人经历的叙述,对其理论研究及其价值意义的论证力度与深度远远不够。夏硕琦的《林风眠美学思想浅探》和朱正的《论民国时期林风眠的美学主张》从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对新旧文化的态度、对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看法这三个维度归纳和分析了林风眠的的美学主张,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对深入研究林风眠的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是对林风眠艺术美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范畴“中西调和”艺术观的研究,这类论文共有十四篇,其中学位论文五篇,期刊九篇。南京师范大学刁秀航的学位论文《论林风眠的“调和中西”艺术观》、广西师范大学吴颂华的学位论文《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和中国美術学院万佳贇的学位论文《浅析林风眠中西调和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实践》,从批判与继承的角度说明了林风眠“中西调和”观念不是单纯的否定西或是中,也不是将西方的美学思想随意嫁接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上,而是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使中国艺术能够走出历史的困境,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在中西艺术相互“调和”的基础上重塑民族文化的精神。此外,徐建文的《林风眠“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艺术探索》、彭莹茜的《东西互补,融创多元——从林风眠绘画理论看中国绘画变化的可能》等都是从“中西调和”理论观中探寻中国画的革新与改良,同时也对林风眠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以及“个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美学命题所具有的现实性意义给予了肯定。福建师范大学张玲的学位论文《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王海燕的《论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何文婷的《调和中西——林风眠艺术思想研究》等从艺术创作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趋势,并通过林风眠的画作近一步阐释了中西融合在绘画技法上的具体体现。张成子的《移位与定位:林风眠不同时期对“中西融合”艺术的探索》,将林风眠一生的绘画艺术创作分为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论述了其从留学初期的学院派写实主义转移到表现主义,再逐渐定位于东方意象型的表现性绘画,即“融合中西”的艺术。

三是对林风眠的绘画艺术及表现形式的研究,这类论文共有十二篇,其中学位论文六篇,期刊六篇。山东大学刘鹏波的学位论文《林风眠艺术研究》、青岛科技大学史岩岩的学位论文《林风眠的绘画艺术初探》和河北大学刘海霞的学位论文《林风眠绘画艺术研究》,从绘画的表现形式与绘画的精神内涵方面,对林风眠绘画艺术进行了研究与解读,主要是从方形构图、色墨结合、线条和造型等技法的角度分析了林风眠对中国画表现手法和形式方面的创新,通过对林风眠不同体裁的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和画面所蕴含的意境美的梳理与评析,充分肯定了林风眠绘画理论及实践的艺术价值。单联文的《林风眠绘画艺术初探》、李春艳的《林风眠“中西融合”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柳珊珊的《探析林风眠“中西调和”的绘画》等也都是从构图、线条和色彩等技法方面入手研究林风眠中西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美学思想。沈名杰的《林风眠绘画的意境美》,指出了林风眠作品中所蕴含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借物抒情,神形兼备”中国画意境美的独特性,他通过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题材形象表现出高雅的艺术情调和深邃的境界,同时其画面的山石、人物及花鸟,皆隐约含有西方艺术中的点、线、面的构成样式感,体现了东西方绘画意境相互交融、激荡的和谐之美。

四是对林风眠艺术思想及绘画表现形式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这类论文共有四篇,其中学位论文有两篇,期刊两篇。南京师范大学唐卫志的学位论文《林风眠融合思想的当代再思考》和吴颂华的《试论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的当代价值及现实意义》等,说明了林风眠艺术思想的形成过程,指出了林风眠的中西融合思想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之下,对中国画的革新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开拓了创新中国画的道路。其“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目的是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使中国艺术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这也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并且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对当下中国艺术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王辉的学位论文《当代语境下解读林风眠及其艺术》,从绘画作品入手阐释了林风眠作品中拓展出的现代审美方向,这种新的艺术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而又区别与西方现代艺术,他拓展了中国审美思维,不断丰富和延续了中国绘画传统。

综上所述,以上著作和论文,从不同视角展开了对林风眠艺术美学思想及其绘画实践的剖析与研究,故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上述所有对林风眠的研究,还有以下三点不足之处:其一,以往学界对林风眠绘画美学思想的研究大多都还停留在对他的成长经历和对作品艺术风格的分析上,或是仅从绘画技法方面谈其调和东西方艺术的思想主张,并未从美学的角度对林风眠的绘画美学思想有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挖掘。其二,林风眠的绘画美学思想包含他对艺术的诸多认识和见解,但目前对他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到他“东西调和”这一特定理论范畴,对其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其他部分挖掘较少,且大多都是碎片化的整理。这也使得林风眠的绘画美学思想显得较为单薄,也无法使其“调和东西方艺术”的理论主张更好的指导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其三,林风眠的绘画美学思想始终立足于“东西调和”这一定点上,因此,看待他的思想观点也始终要用一种融合、开放的眼光。要将其放到横向、纵向和世界这三个维度中对林风眠的绘画美学思想作出更加客观、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此外,国内现在出版的有关林风眠的文集篇目重复较多,版本不一,收入的文章也不够完整,并且至今仍没有一本较为完善的林风眠艺术文集,这与同时代的艺术家徐悲鸿、刘海粟等的研究工作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林风眠不仅在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上开创了新的表现形式,在绘画理论上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至今仅在杭州西湖有一个林风眠展览馆,此外也并没有一个专业的林风眠美术馆,这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相比还相差甚远,这与林风眠所拥有的历史地位也极不相称。由于缺乏研究资料,研究者要想较为全面的看到林风眠原作的机会很少,这也给研究林风眠的绘画美学思想以及艺术作品带来诸多不便和盲点。

参考文献:

[1]朱正.比较:民国时期的两种中国画改良的美学理念[D].中国美术学院,2017.

[2]王晓明.林风眠艺术美学思想探析[J].美术向导,2011(4).

[3]朱正.论民国时期林风眠的美学主张[J].中国美术,2018(5).

[4]刁秀航.论林风眠的“调和中西”艺术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吴颂华.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1.

[6]万佳贇.浅析林风眠中西调和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实践[D].中国美术学院,2018.

[7]王海燕,王文灝.论林风眠的中西融合[J].文艺研究,2013(12).

[8]吴颂华.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林风眠
林风眠《静物·瓶花》
梅州举办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风眠在杭州 纸本水墨 林皖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林风眠——孤独的灵魂,沉郁的浪漫
赵无极救恩师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理解彼此的差异
理解彼此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