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
2019-08-30黄仁春
黄仁春
摘 要 在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初中化学教育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化学教育质量仍然不高。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本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学习没有热情;学习课程较多、较紧张,没有相关的积极的活动;老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积极性较低;化学实验较少,学生缺少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师生沟通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等。基于以上种种问题,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必须适应发展、进行课程改革,在改革中遵循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创新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4-0006-01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学,在学生进入化学的世界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作为所谓的知识拥有者,对学生强行灌输知识,一人醉唱“独角戏”的事时有发生,通过考试、讲演等手段支配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很多学生由此感觉不到化学学科本身的趣味性,也失去了主动学习化学的动机和信心,更无法谈及创新性思维的启迪和培养。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我国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分数都尤为看重。初中化学相较于其他科目偏难,很多文科生对化学课程有一种恐惧心理。初中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严重缺乏思维的创新,即使很多学生对创新思维有所理解,也摆脱不了分数的束缚,因此学生普遍理论知识很强,但却缺乏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缺少对当今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为了确保升学率,教学中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把课本知识具体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程安排比较紧,只注意赶进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一起交流探讨,没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初中化学教育方面,对于一般性、相对简单的化学知识可以采取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对于难度较大的化学知识,需要教师采取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化学知识去探索答案,通过探索实踐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讲解完了“铁生锈”的相关原理之后,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了解的日常知识,自己设计一个“防止金属锈蚀”的实验,并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人们要看的不是实验是否成功,而是学生是否通过自己的实验调动了自己全部的知识储备,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整个实验有无创新之处等等。如此一来,才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精心设计化学实验
实验是学生快速融入化学学习氛围的基础。通过展开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与思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化学实验,精心设计化学实验,而不仅仅是拘泥于课本的内容。
(三)开展创新展示活动
化学知识作为一种科普性的学科,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作用,因此,将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动手实验、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发挥其作用。在实现化学知识的方法中,除了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展化学创新的展示活动也是一个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相关的化学科普展览,广泛搜集有代表性的各位化学家的创新研究成果,并从中吸取丰富的化学创新精神,了解创新、走进创新。另外,教师们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小组的活动,即根据某一主题进行化学创新作品的征集,从而大大促进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意义,并积极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变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登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