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想法
2019-08-30张红菊
张红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并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发生了变化,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但同时,课改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多的困惑,给教学带来了问题。为此,自己作为一个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切实感受到了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的改变。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D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9)14-0002-01
随着课改的逐步实施,我们在解读新课标、观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时常能听到、看到、遇到课改的一些问题、困惑,下面我就新课标的实施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对新课改的几点困惑
(一)困惑之一: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多年以来,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考什么,重点演练什么,与高考并无两样,但不少知识在初中并不为教师所重视,学生长时间依赖于《理化手册》,到了高中却不能记起这些知识点,形成了知识的脱节,进入高中后很多公式定理又得花时间去复习。如果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好,我们应该会少做一部分无用功。
(二)困惑之二:关于“情景的创设”。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于是乎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景的创设”,不管是习题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景的创设”,上课一开始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课……为此,不少教师都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当然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部分教师在“情景”创设中的认识上产生了偏差,为了把整节课串联,弄个背景,强加题目,干扰了正常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眼花缭乱的兴奋之余忽略了数学的思考。
(三)困惑之三:对解题思路多样化和基本思路的疑虑。解题思路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数学教学而言,提倡解题思路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数学技能”的倾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发现、创造不同的解题思路。但是不是解题思路越多越好呢?如今很多教师总在解题思路多样化上大做文章,似乎是学生解题思路出来得越多,学生主体的体现就越突出、课堂越开放、效果就越好。此外,在众多的解题思路中,教师的态度都不置可否,学生喜欢怎样解就怎样解,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呢?教师有没有必要适当的或有重点的介绍一、二种基本的方法。再次,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每节课都要启发学生想出那么多的方法,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做了两三道题,长此下去,学生基本的数学技能能不能保证?
二、对新课改的几点建议
(一)新课改革追求的教育目标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实施,不仅仅是为了考高分,更应当是通过知识的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他们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加聪明。因此,在课时拮据的条件下,我们不在偏题怪题上浪费时间,也不求知识的传授须面面俱到,而是全面把握重点章节内容,所选例、习题也不在多,但求精彩,具有相当的典型或模式作用。
(二)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
(三)要多开设一些单学科的研讨活动,学科中多提供一些课例,让一些教师先模仿着做,在做中体验,在做中学习,借鉴他们的教法,效果会更好。
(四)改革教育评价是关键。在新课改不断推广的阶段,教育评价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现阶段课改深入推广的瓶颈。教育评价改革成为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需要有政府各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宣传,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这场教育革命的洪流,来创造新课改的大环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学校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灌输新课改理论,积极引导家长正确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和科学地认识学校的管理;学校要真正以多尺度多维度去评价教师与学生,打破唯“成绩论”的做法,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强化诊断性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当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并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才能使教师从“命运系在学生成绩上”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放手大胆地投入到新课改中去。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共同感慨。如何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扬弃”习惯的教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脱变过程;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处在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没有标准可依,没有模式可仿,又谈何容易?感性地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苏耕水.实施新课程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J].教育艺术,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