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江,“杀死”不够勇敢的自己

2019-08-30毛予菲

环球人物 2019年16期
关键词:卫国火场大火

毛予菲

电影《烈火英雄》剧照,杜江饰演消防员马卫国。

《烈火英雄》上映的第十天,在北京一家影院的会客室里,杜江和《环球人物》记者聊着电影。角落里的一张懒人沙发上,他坐得端端正正,背脊挺得笔直,双脚并拢,两手规规矩矩放在腿上,像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好学生。他的眼神更是一个好学生的眼神,明亮专注,用网友的话说,“杜江的眼睛里有星星”。

聊电影原型、消防英雄,杜江严肃认真,语调平缓;提到自己第一次饰演消防员,他立刻兴奋起来:“每个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我在电影里实现了。”

用大制作拍大无畏

从上映第一天起,《烈火英雄》中惊心动魄的救火场面、感天动地的英雄情怀,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这部电影源自一场真实的大火救援行动。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码头一座油罐的爆炸,引起了10万吨级油库的燃烧,2380名消防官兵经过6个昼夜的生死鏖战,终于控制住了火势。电影画面还原了惊险的救火现场——爆破不断、火势迅速蔓延、乌黑云层布满天空、火光比阳光更刺眼,消防员在熊熊烈火中显得如此弱小无力,却又无比强大坚韧。灾难性的场面看得人毛骨悚然。

导演陈国辉在谈到这部电影的拍摄初衷时承认,他想拍一部大制作、大场面的灾难片,但大场面之下,真正想表达的则是“火场中消防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烈火英雄》拍摄之前,鲁迅文学奖得主、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已经将这场大火中消防员的故事,写成了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2011年,他曾用4个月时间,采访了188名参与战斗的消防官兵,记录下惨烈的一线战况。“世界上什么水最深?不是大海,而是士兵的眼泪。”

《烈火英雄》的剧本参考了这篇报告文学。其中黄晓明饰演的角色原型,就是大连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的指导员桑武。火场中的油罐一个连着一个,灭火的关键在于斩断油罐之间的连接,关上油罐之间的阀门。但当时的大火切断了电路,一米多高的阀门只能靠手动关闭。而阀门每转80圈才是一个螺丝扣,想彻底关闭一个阀门,大约得转8万圈。上级将这项听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桑武。桑武没有任何犹豫,带着两名队员,转身就往火海里走。3个人站在油罐口,上面是滚滚浓烟,下面是熊熊烈火,转动了整整8个小时的阀门。

电影里的消防员徐小斌负责保障消防队的远程供水,他的战场不在大火中,而在深海里。每隔1个小时,他就要下海清扫一次浮艇泵上的杂草和油污,以保证水枪不被堵塞。徐小斌的故事原型来自于大连公安消防支队战略保障大会远程供水编队的分队长张良。“7·16”大火中,张良在海上连续奋战的第四个夜晚,不顾8级大风跳进海里,被大浪吞噬了生命。张良牺牲时年仅25岁,就在两天前,他还约好要和新婚妻子去拍一套婚纱照。

杜江饰演的马卫国是大连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队长。他带领着队员,坚守在危险化学品罐区的外围,阻挡地面上乱窜的“流淌火”入侵。如果他们不幸失守,危险化学品罐爆炸,整座城市都将被毁灭。在如此绝境中,电影里出现了这样一幕:马卫国拿出手机,为每个消防兵录下了对家人说的一句话,接着把手机扔到远远的围墙外。真实的火场上也发生过这样一幕。大连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长卢璐曾回忆,他们录下自己说的话,就是为了让家人知道他们最后所在的位置。

杜江给一腔热血的马卫国加了一句台词。这句台词也来自真实的救火现场。2013年,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发生火灾,消防队参谋长带领灭火经验丰富的副中队长进入火场侦察,从此再也没能走出来。7个多小时的扑救后,战士们抬出了他们的遗体,现场指挥员强忍悲痛,哽咽着喊出:“灭火战斗早晚会有牺牲!”杜江看了这部纪录片,深深为这句话所感动,于是跟导演商量着把这句话放进电影,借马卫国之口说出。

进剧组前,杜江在消防队待了整整一个月,真正体验了战斗在一线的消防队员的生活。“很多消防员就是十七八岁的小孩。他们简单朴实,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说不出什么大道理,甚至喊不出一句像样的口号,但一到火场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后来很多人说电影煽情,但实际上,真正的消防员比镜头中的更热血、更豪壮。他们心里都装着一句很简单的话:‘我是消防员,我要在火场上往前冲。”

英雄的“凡人感”

杜江是导演陈国辉拿到剧本后,第一个定下的人选。当时,杜江已经成功演绎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硬汉角色”——电影《红海行动》中蛟龙队副队长徐宏。在杜江的表演中,陈国辉看到了一个接地气的硬汉,一个有柔情的硬汉。

马卫国也是这样的角色,杜江评价这个人物“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初看剧本,他觉得“马卫国就是肉眼可见的暴躁‘糙汉。手下经验不足的小兵被大火吓到愣了神,他一点面子都不留地训斥道:‘干吗呢?火场一日游吗?”但第二次第三次读剧本时,杜江对他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英雄也有凡人的无奈和脆弱。”

马卫国的“凡人感”,从电影一开始就有了体现。饭店大火中,消防队队长江立伟(黄晓明饰)闯入火场,救出被困的小孩,群众呼声一片,而副队长马卫国是作为后续部队进入火场的,负责检查残留的暗火。他边巡视边跟江立伟吐槽:“抛头露脸的事都让你干了。”对于自己看起来不够闪亮的工作,马卫国也有小小的不甘心。

上图:电影《红海行动》剧照。下图:电影《你好,之华》剧照。

角色的“脆弱”也让观众动容。大火过后,马卫国坐在废墟里懷念牺牲的战友,一边啃着他生前爱吃的鸡腿,一边哽咽抽泣。杜江这场戳中无数观众的哭戏,一时间上了微博热搜。开拍前,他为这个镜头狠下了一番功夫:“马卫国一定不会是嚎啕大哭,因为他不是情感外露的人,再悲痛也是收着的,他会做的就是咬着鸡腿强忍哭泣。”

杜江自己最喜欢的一场戏在影片结尾,是一个关乎亲情和传承的片段。马卫国从火场平安回家,看到茶几上的烟灰缸,烟头堆成了小山。曾是军人的父亲,换上自己年轻时的戎装,戴好沉甸甸的军功章,向儿子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杜江说:“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有个消防员告诉我们,他在一次出勤后回家,看见客厅角落里藏着一个堆满烟头的大碗,不禁想到父亲一边看着新闻一边挂念着儿子,烟一根接着一根的画面。这个消防员当场就给父亲跪下了。”

演完这部电影,杜江说自己就像“走过了消防员的一生”。“从一个夜以继日训练的新兵,成长到一个合格的战士,再到一名队长,参加了大大小小的灭火行动,随时可能失去共同战斗的队友,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火场上马卫国义无反顾向前冲,大火扑灭,一切看似回归日常,他还要承担无止境的苦痛。看到消防员的脆弱一面,我更能体会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大眼仔”演硬汉

出演《红海行动》之前,杜江最被人熟悉的标签,还是“嗯哼大王”杜宇麒的爸爸。因为一档亲子类综艺节目的热播,杜江“火了”。《环球人物》记者问他“‘人比戏先红的感觉怎么样?”他打趣地回答:“不敢这么说,儿子比我红多了。”

杜江的演艺事业的确不温不火了许多年。2007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他接下不少“绿叶角色”。那段时间,他在电影《白银帝国》里演“郭富城的弟弟”,在赵宝刚执导的都市情感剧《男人帮》中演“王珞丹的同事”,在商战片《青瓷》中演“王志文的外甥”,合作的多半是大导演、大明星,出演的却都是小人物、小角色。

刚入行时本来就资历不深、机会不多,外形也成了杜江的困扰。因为眼睛大,杜江有了个昵称“大眼仔”,但他心里苦不堪言,“大眼睛在屏幕上是吃亏的”。“人的五官会被大银幕放得很大,别人的眼睛在IMAX屏上可能就一扇门的大小,到了我这变成了一辆车。细微的眼神和表情,观众都尽收眼底,表演的时候要更加用心。”

大眼睛带来的困扰,除了演技的挑战,还有被限制的戏路——他演什么都好像带着一股“少年感”。32岁的时候,杜江下决心要转型,给自己找一些不一样的角色。当时香港导演林超贤正在筹拍电影《红海行动》,杜江毛遂自荐,提出想演一名蛟龙突击队队员。林超贤看着眼前这个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白的,形象外貌跟军人八竿子打不着的杜江,一口拒绝了。但杜江不死心,他把自己晒得黝黑,在健身房苦练21天,每天只吃鸡胸肉和西蓝花,练出一身结实的肌肉。第二次出现在林超贤面前的时候,他顺利拿到了角色。“都说我眼睛大很呆萌,但我想证明,我也可以演军人。我知道,演员转型的机会不多,想要接到更好的角色,只有拼命努力争取。”

2018年2月,《红海行动》实现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杜江凭借该片获得第三十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第一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年度男配角奖。《红海行动》成为杜江的转折点,“偶像小生”靠“硬汉配角”证明了自己。

这两年,杜江戏路更宽了。在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爱情电影《你好,之华》、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新作《地久天长》中,杜江的戏份虽不多,但有几段难度颇高的感情戏,让观众忘记了他那双容易出戏的大眼睛。

《烈火英雄》后,他还有两部主旋律电影即将上映,一部是《中国机长》,另一部是《决胜时刻》,杜江在其中的角色都是硬气的男子汉。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未来还想演人民警察,要“硬汉”到底。“有人说,只有‘杀死演员,才能演好另一个人。如今,我‘杀死了一个不够勇敢的自己。”

杜江1985年生于山东,中国內地影视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参演电视剧《青瓷》《青年医生》,电影《红海行动》《你好,之华》《地久天长》,近日,其主演电影《烈火英雄》上映。

猜你喜欢

卫国火场大火
按兵不动
火情严峻
卫国的生存之道
致命大火
弱国不天真
大火中的家——灾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何以听力会减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