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老年大学书法教学的一点体会

2019-08-30合肥老年大学何瀚

老年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碑帖米芾楹联

合肥老年大学 何瀚

自从担任老年大学书法教师以来,我就如何引导学员们以极大的兴趣学习前人的碑帖做了一些探索,逐渐积累了一些书法教学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并不断加以总结和改进,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明显的效果。在此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老年人学习书法主要是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充实晚年生活。我在授课时经常讲到,临池时要心无旁骛,一丝不苟,字字见功夫。这样,不仅能临写一手好字,还能有益身心健康。

二、为了提高学员们的临帖水平,除了正确讲解与示范外,还应注重对书法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在这一方面,我尽量每个学期都安排一堂理论课。比如上学期,我给学员们讲了“浅谈书法章法”,本学期则讲了“书法如何使用规范字之我见”,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我在讲到书法如何使用规范字时,针对当前各类专业报刊、书画展出现的错别字,谈及汉字的严肃性、书法的艺术性及其美学价值。有些老年学员,对书法用字不太谨慎,书写时时出错字、别字,甚至将早已废弃不用或别人误写之字,不加鉴别便搬过来使用。有的老年朋友,把某些出版物、展览会上的作品照搬照抄……对于以上种种,我都要及时指正。

三、学习古人碑帖,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以篆隶为例,不仅要说清如何写规范字的道理,同时还要讲明两种书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学员们大都懂得隶书由篆书变化而来,古人所谓“隶不通篆终属外道”,有些字有多种写法,互依互存,变化多端。只有临得多了、看得多了、读得多了,才能拓宽知识面,创作上富有灵感,使作品充满生机。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员们在临摹时都能较好地表现原碑帖的面目,而要创作一幅完全属于自己个性的作品时,比如写唐诗宋词、楹联或前人名句、自编的内容,却与临帖的风格差距很大,另外,款识、钤印等问题出现较多。对此,我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和古人作书法则,反复讲解与示范,使学员了解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更加坚定学习信心。

《乐以忘忧》何 瀚

四、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临习与创作相结合,使学员们逐步掌握书法技能。古代碑帖,风格各异,而且文辞深奥。每学一本碑帖,我都习惯于将其中文字集成诗、联或文辞,多为人生哲理、赏景之句,参以原碑帖笔意,写成作品。这个方法,很受学员们欢迎。例如:在学习王羲之《兰亭序》过程中,将兰亭序中的文字编成18首七言绝句和若干楹联,供学员们参考临习与创作,他们颇感兴趣。在临习《集王字圣教序》时,我同样编了一些赏景、人生哲理之类的诗联,同时也鼓励学员们自编自撰。在引导学员们临习米芾《梁简帝梅花赋》时,我不仅认真地讲解米芾行书的大气磅礴及其用笔要领,同时对文赋作简要介绍,并将它编写成七言、五言绝句10首,楹联5副,供学员们临写和创作,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创作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共同的难点,需要用心去解决,把矛盾降到最低。这些难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梁简文帝梅花赋》(局部)北宋.米芾

一、起点不同。书法是国粹,是一门高雅艺术,所谓“字无百日功”。我现在所教的学员大多数文化底子很好,大专以上文化学历为数不少,文化上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他们起步有早有迟,有的还是半路来的插班生。具体地说,有的已经学习书法五六年了,乃至十年以上,而有的仅二三年或更短一些,这在教学上多少有些困难。于是,我采取兼顾的方法,对于起步晚的学员利用课余时间重点辅导,给他们释疑解难,反复讲解与示范,多给予鼓励,同时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使他们每堂课都有所收获,缩小差距。

二、素质不同。学员们的文化、悟性、体质都存在差异。我便通过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和示范,使每个学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进步。对于少数进步缓慢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现场辅导,以鼓励为主,使他们确立练好书法的信心。只要他们取得微小的进步,就要加以肯定,使他们内心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

三、学习方法不同。老年人学习书法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眼高手低。他们对老师选定的教材,一开始还认真学习,非常投入;渐渐地会产生厌烦情绪,临写的劲头略显不足,由认真到敷衍;甚至把旧书摊买来的字帖,不加鉴别地进行临习,还把平时不良的书写习气带入作品之中,结果误入歧途。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会及时地制止并提出建议,规范其临习方法,端正创作态度,使其步入正常轨道。

其次,学习书法必须取法乎上。今人的书法不要轻易去摹仿。我在教学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即老年人学习书法时间是有限的,容不得走一点弯路。临习古人法帖要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上等碑帖,前人的书法并不都能临习,仅凭自己的一时喜好,甚至把劣质碑帖当作范本,只能是徒劳一场。

在书法教学中,我不断总结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使老年学员真正感到老年大学始终是广大老年朋友的精神乐园,在这里可以学到平时学不到的知识。身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有信心把我过去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书法艺术,是我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碑帖米芾楹联
《金石书画》系列展览(第五期)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米芾拜石
米芾与《阳朔山图》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用“心”写字
园庭信步读碑帖
孔府的年节楹联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