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流转撂荒土地种红薯效益高
2019-08-30董卿王强林大开
文/ 董卿 王强 林大开
5月29日,来到栖霞市观里镇蒋家庄村东山,近20位村民正在村党支部书记蒋家兵的带领下,在地里种“烟薯25”。只见长长的地块中,有的人浇水、有的人插苗、有的人培土,大家伙儿都忙得不亦乐乎。一边忙碌着,蒋家兵一边介绍说:“今年一共流转了3.3公顷地,都是村里的撂荒地,放在那里可惜了,村里出面流转过来,专门为贫困户建起‘专属’合作社,与一家公司合作种红薯,预计一周的时间完成种植,这不,在这劳动的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五保户。”
蒋家庄村共360户、890人,村里的土地比较多。但是,近年来随着村民老龄化,一些光板地、偏远地逐渐被老百姓撂荒了。“好多村民把精力用在了果园上,没时间管理这些撂荒地。看着扔在那里可惜,村两委在包村扶贫干部的指导下,就琢磨着怎么能把这些闲置的土地与贫困户结合起来,让两者都受益。“经过多次开会研究,最终决定建个扶贫合作社种红薯。”蒋家兵说。
考虑到这部分人都年岁已高,劳动力比较弱,种红薯省时省力,他们有这个能力,蒋家兵介绍。模式一经确定,村委年初出面对村里的撂荒地进行了统计摸底,经过挨家挨户组织动员,最终与村民达成流转协议,按照每667平方米地4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到村集体,一共3.3公顷地。“村民们都同意,在那撂荒一点收入没有,这样还有租金”。土地流转好之后,蒋家兵又把17户村民聚在一起,研究合作思路,最终决定贫困户不用资金投入,只需以工代股入社,负责红薯的种植、管理和采摘,村集体寻找企业解决资金,收益分成。
“这3.3公顷土地,能种30万棵红薯苗,加上化肥农药,约需8万元的投资。”蒋家兵说,为此村集体出2万元,剩下的全由企业包干,“这样主要是考虑到集体承担的风险少,按照每667平方米收入2000千克计算,企业回收价格每千克2.4元,每667平方米收入近5000元,除去租金等成本至少收入3000元。”
“收益我们有分成”,蒋家兵介绍说,“最终的收益我们集体占20%,企业占60%,剩下的20%归17户贫困户,预计每户至少年增加收入2000元。如果因收成不好等原因导致最终的收益达不到这个数,我们村两委开会也研究了,从集体收益中出钱补,确保每户至少增收2000元。”
今年63岁的蒋家丰,是村里的五保户,谈起村里的这个举措,情不自禁喜笑颜开,“岁数大了,重活干不了了,但种红薯没问题,一年下来能增收2000元,真好。”
蒋家兵介绍说:“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村一共有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5户五保老人,年岁都比较大了,种果园没能力。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解决温饱没问题,但是如何让他们力所能及做点事,通过劳动增加收入、生活更上一层楼,一直是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考虑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