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三化学复习课的新实施策略探究

2019-08-29吴华婷

考试周刊 2019年62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复习合作学习

摘 要:酸碱盐知识体系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考必考考点,常出现在推断题和实验探究题,文中以NaOH变质作为切入点,展开新课标理念下的问题结合实验探究复习模式,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代替枯燥的概念性重复叙述,帮助学生以NaOH变质问题为核心串联起酸碱盐的性质,完善酸碱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最终实现高层次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NaOH变质;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复习

基于初三化学学科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在下学期不仅要快速完成新课教学任务,还要争取时间展开复习计划,因此就容易导致学生新课知识点难以做到理解和掌握,而酸碱盐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是“三座大山”,知识体系难多杂乱,一路学习下来最终演变成各式各样的长篇幅的知识归纳和总结,因此考试中遇到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思维性强的考题,往往败下阵来,不会应用和分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实现高层次的复习效果是初三化学老师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以氢氧化钠变质为引,展示初三化学复习课的新实施策略。

一、 复习回顾,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回忆,NaOH变质的原因是由于NaOH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发生潮解,还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化学反应最终转变为Na2CO3,由碱变质为碳酸盐,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因此,空气中H2O和CO2的存在就是NaOH变质的本质原因,所以这类物质的保存方式要注意密封。

教师设疑→

交流讨论→

设计方案→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图1

二、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思考,合作学习,实验探究

教师提供实验药品和仪器:样品NaOH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CaCl2溶液,Ca(OH)2溶液,BaCl2溶液,Ba(OH)2溶液,酚酞试剂,紫色石蕊试液,稀HCl,pH试纸,CuCl2溶液,FeCl3溶液,试管若干,玻璃棒,滴管,表面皿。

1. 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

根据变质原理,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有无Na2CO3的存在,结合碳酸盐(CO2-3盐)的性质可以如何设计方案呢?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合作学习,最终得出三类方案。方案一:利用碳酸盐遇酸溶液会生成CO2的性质,取样加稀HCl,观察有无气泡冒出;方案二:利用碳酸盐遇Ca2+会生成CaCO3沉淀的性质,取样加CaCl2溶液或Ca(OH)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方案三:利用碳酸盐遇Ba2+会生成BaCO3沉淀的性质,取样加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同样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之后,对方案一继续提出疑问,对于稀HCl的量要不要做要求?假设加入的稀HCl是少量的,而该样品部分变质,存在NaOH和Na2CO3,则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会意识到稀HCl会和NaOH先发生化学反应,而该中和反应是没有冒气泡现象的,因此方案设计必须注意稀HCl的量是足量的,避免出现NaOH溶液部分变质却因稀HCl不足而观察不到冒气泡现象,导致得到错误结论。学生对各自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做记录。最后将各方案实验内容进行总结:

实验后进一步要求学生独立书写各方案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借此再强调酸碱盐复分解反应的书写特点,训练化学用语的书写规范。

2. 前面提到方案一中因为NaOH可能部分变质,所以稀HCl必须加足量,那么如何检验一瓶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首先进行分析,若NaOH完全变质则都转化为Na2CO3,若部分变质则NaOH和Na2CO3共存,所以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检验NaOH(即OH-)的存在。很多同学很快就会得出滴加酚酞试剂的方法,在此要求学生分别取适量NaOH和Na2CO3溶液于试管中,各滴加2滴酚酞,观察现象,发现两支试管溶液均变红,因此我们要注意到Na2CO3作为盐,俗名为纯碱,其水溶液是呈碱性的,这是Na2CO3极为重要的化学性质,是绝不能用酚酞来区分NaOH和Na2CO3的,所以想要检验OH-需要先除掉Na2CO3,以免产生干扰。师生共同结合前面环节知识进一步剖析,发现不能采用加稀HCl的方法除CO2-3,因为稀HCl会先和OH-反应,也不能采用加碱溶液Ca(OH)2或Ba(OH)2的方法,因为会引入OH-,所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足量CaCl2或BaCl2溶液将CO2-3沉淀除去,再取上層清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OH-。此时,引导学生利用碱的性质在多种多样的方法中择一自主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如滴加酚酞,观察有无变红,若变红,说明有NaOH的存在,该样品是部分变质;若没有变红,说明无NaOH的存在,该样品是全部变质,或选择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CuCl2溶液或是FeCl3溶液等方法都可行,根据相应的现象得出结论。

在这两个环节中通过实验探究强化了酸碱盐性质的应用,尤其是CO2-3盐的性质特点,帮助学生提高了思维品质,以实验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大大加深了记忆。

三、 知识延伸,强化分析和应用

1. 若得出结论样品NaOH溶液是部分变质,那我们又该如何实现除杂呢?

对于除杂问题,我们要注意“不增加不减少”原则,即不引入新的杂质,且所加试剂不能与我们想要保留的物质反应。在此我要求学生联系前面的分析过程,对以下提供的几种方案进行交流讨论选出合适的方案并阐明理由。方案一:加入足量稀硫酸;方案二: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方案三: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方案四: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在学生代表交流完看法后,进行整理如下:方案一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不仅会与NaOH反应,还会和NaOH和Na2CO3反应都生成Na2SO4且硫酸还是过量,完全不能起到除杂目的;方案二CaCl2虽可与Na2CO3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但是最终溶液中会剩余过量的CaCl2导致新杂质的引入;方案四虽然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可控制沉淀正好不再产生,但根据发生反应Na2CO3+Ba(NO3)22NaNO3+BaCO3↓,我们发现还是会存在引入新杂质NaNO3的问题,这种情况与题意的要求不相符;最后方案三Na2CO3+Ca(OH)22NaOH+CaCO3↓,通过控制Ca(OH)2溶液适量,使沉淀正好不再增加完全起到除杂提纯目的并不引入新杂质,是几个方案唯一正确的。

2. 问题再延伸,若要测定变质的NaOH溶液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如何设计方案?

经过前面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很容易在小組合作讨论下得出可行性实验方案。在教师的适当补充下总结学生的方案:

方案一: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样品,滴加足量稀HCl,测得生成的CO2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Na2CO3的质量,最后计算出其质量分数

方案二: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样品,滴加CaCl2或C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烘干,测得生成的CaCO3沉淀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Na2CO3的质量,最后计算出其质量分数

方案三: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样品,滴加BaCl2或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烘干,测得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Na2CO3的质量,最后计算出其质量分数

四、 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反馈复习效果

例题:围绕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活动。

1. 甲同学用酚酞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理由是 。

2. 乙同学在三支试管中各放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酸碱盐三种物质分别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均获得成功。请从酸、碱、盐三类物质中各选一种物质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用化学式表示):酸 ;碱 ;盐 。

3. 丙同学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氢氧化钠,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4. 丁同学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①可能是氢氧化钠;

②可能是碳酸钠;

③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该同学向所得粉末中滴加一种溶液后,排除了①的可能性,请你推断他所加的试剂和观察到的现象。试剂是

,现象是 。

5. 戊同学在50g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Ca(OH)2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沉淀质量为5g,则变质的NaOH溶液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如何计算?

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再随机请学生交流答案,来检测本堂复习课的复习效果,反馈情况。

五、 总结与收获

在整个环节设计中,我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环环相扣,前后连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以交流、讨论和实验等多种学习手段不断地去思考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不仅使学生对酸碱盐的性质有了再认识,促进酸碱盐知识网络的系统化,并通过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环节中,加深了记忆,夯实了基础,培养了对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获得较为成功的学习体验,还使学生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物质鉴别、混合物除杂、化学用语书写、语言表述和化学方程式的定量计算能力获得了实质性提升,学会更综合全面地分析整个问题,提高了化学学科素养,实现较高层次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冬梅.初中化学复习式微课助学的案例——以“氢氧化钠”变质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

[2]韩艳.基于情境主题探究式的初三化学复习课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吴华婷,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紫峰中学。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复习合作学习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