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猜想

2019-08-29田丽

考试周刊 2019年63期
关键词:手工制作兴趣内容

摘 要:目前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手工作品几乎千篇一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出示材料,猜制作内容。二是创设情境,猜制作过程。三是展示作品,猜制作方法。

关键词:手工制作;兴趣;内容;过程;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存在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手工作品几乎千篇一律的情况。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制作中拓展思维,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做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手工作品呢?我想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使手工制作更具有趣味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出示材料,猜制作内容

(一) 猜同一材料的不同制作内容

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材料猜猜能做些什么?引起学生对制作材料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材料特性的认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纸品乐陶陶》这一课中,学生最初接触皱纹纸,还不了解其特性,师问:“谁知道这种纸张叫什么?他有什么特性?能做些什么?”学生就猜,有的说:“软纸,因为它比较软,能做灯笼,能做风筝。”还有的同学说:“褶皱纸,能做打折的花卉,用它进行装饰。”“我知道,这叫皱纹纸,我在花圈店见过,能做彩絮,还能糊一些装饰品?”……通过学生对纸张的观察及自己日常生活的积累,对皱纹纸的特性有了一些了解,凭借自己的积累清楚了皱纹纸所做的手工品有哪些,为进一步学习提供经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老师设疑:“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内容,用这些纸张还能做成绳子,你们知道怎么做吗?”问题刚一提出,学生就开始不停地讨论,整个教室沸腾了,有些学生问:“老师做成绳子太单调了吧?”“老师用这种纸做成绳子又不结实,有什么用?”……学生提出了一串疑问,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今天我们就用皱纹纸试着做做绳子,再想想使用这些彩色纸绳还能做成什么呢?”在不停的猜测中,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用彩色纸绳做花、做太阳、做兔子、做小老虎、做大山……

(二) 猜同一物体的不同制作材料

大千世界里一种物体有千百种不同的姿态,世间万物亦是如此,手工制作中同一种物体也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做出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要让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不能总是局限在一种材料只做一种物体的思维当中,要让学生清楚同一物体可以选用多种材料制作完成。

如教学《民间玩具》中,学生了解到民间玩具有很多种,有用纸做的风筝,还有用陶器做的各种动物、人物形象,其中风筝不仅有用纸做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一些风筝还有用塑料做的,随着以后科技的发展,学生可以猜猜还会有哪些材料制作出美丽的风筝?学生为了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其审美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创设情境,猜制作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记忆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物体感兴趣,从体验中获得的知识,记忆最为深刻。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手工课堂教学的关键。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猜猜制作过程,无疑能在猜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动手制作,进行验证,这使得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主动学。在教学《花团锦簇》这一课中,课开始,老师问:“同学们,花朵的形状都有哪些?”学生说:“圆形、桃心形、椭圆形……”“我们学校要举行花卉工艺比赛,怎样将这些不同形状的花瓣组成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呢?”学生猜想:“将这些形状一个一个粘贴上去。”“将这些形状一片片层层叠加上去。”“还有将这些形状围绕一个物体粘贴上去……”“到底怎样做才能更快更好地将其粘贴成一朵花的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自己的做法。”这下,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同桌合作,或者是小组合作進行制作,在不断的剪贴环节中,探索出了必须先将花蕊做好,再围绕花蕊粘贴不同形状花瓣的制作步骤,最终做成了漂亮的花卉,使得整个课堂教学都充满了探索的趣味,学生也体验到制作成功的喜悦。这种体验远远超过了教师不断的讲述,演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 展示作品,猜制作方法

(一) 出示图片,猜制作过程

皮亚杰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面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兴趣。

如教学《风筝》这一课时,课程开始,老师就出示风筝的图片,介绍我国著名的北京风筝沙燕:“风筝是我国的传统民间玩具,每年的春季就有不少人放风筝,并且从中感受放风筝的快乐,谁知道风筝是怎样做成的?”学生有的说:“风筝是用细棍子做成一个样子,然后给上面糊上白纸,并且绘制图案,穿上线就做成了。”有的学生说:“是用细铁丝编制而成,在上面糊上白纸或彩纸,并且绘制图案,穿上线制作而成的。”……“同学们,你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想到的制作方法,但是这些和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却不相同,风筝的传统制作方法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风筝的制作过程,这就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达到了让学生了解传统制作工艺的目的,为进行制作风筝做好了铺垫。

(二) 出示实物,猜制作过程

利用学生的不同见解,巧妙设计问题,引起争论,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最为有效,既能引起学生寻求真理的兴趣,又能对问题实质加以深刻的理解。

比如教学《蔬果联想》这一课时,我先将做好的蔬果工艺品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是怎样制作而成的,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件工艺品,通过小组合作,对该作品的制作有了了解,再经过动手制作来完成,学生在猜测——研究——组装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能力,制作出了兔子、小姑娘、竹篮……这些漂亮的水果工艺品,紧接着说:“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中哪些采用了插、接、拼的方式,大家有兴趣可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无形中就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手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猜想,给了思维一个想象的空间,也给了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得学生在无限遐想中、动手操作中完成各种各样手工作品,这样的手工教学课堂不就活起来了吗?

参考文献:

[1]佟爱国.课堂是“生成性资源”的一片沃土[J].内蒙古教育,2013.

[2]张吉平.教师“活”则课堂“活”[J].中国校外教育,2011.

[3]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

作者简介:

田丽,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云梦乡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手工制作兴趣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高职学前手工制作课程动手实践能力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主要内容
大班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创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