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伤逝》中《不幸的人生》的艺术处理
2019-08-29杨淑婷
杨淑婷
摘 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歌剧《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之《不幸的人生》。通过对这首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特点、旋律特点、创作背景、作品概况以及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变化这几个方面来探究。根据本人的演唱实践,提出演唱此首作品时的情感处理以及所具备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爱情悲剧;封建礼教;婚姻自由;无奈绝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1-0180-01
《不幸的人生》是作曲家施光南先生的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作品抒情性与戏剧性完美的结合,使之成为声乐教学中的经典曲目。
一、背景概述
作品中处处充满着女主人公痛苦无助的情感宣泄和此起彼伏的心理抒写,这种悲剧性的特征通过施光南笔下准确而生动的旋律将其体现的淋漓尽致。作曲家善于运用层层模进的短小乐句和愈发急促的歌唱语气来体现人物心理的悲剧情节。可以说,《不幸的人生》是一首将音乐旋律与人物的心理刻画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
二、《不幸的人生》的情感处理
(一)演唱时的情绪(绝望无助)
这首咏叹调总体上的情绪是悲凉、绝望、无助的,其中也包含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留恋、对爱人诀别的痛苦以及对现实的惧怕,可以说,人物情绪非常复杂。因此在演唱时,歌唱者要随着音乐的发展从客观上把握住演唱的悲剧基调,从微观上把握每一处细小的情绪变化,使歌曲听起来张弛有度,声情并茂。
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要怀着同样的悲痛感情甚至是对主人公的同情将自己放入音乐中演唱,情绪很容易就调动起来了。同时要注意不同段落中情绪的起伏来调节歌唱情绪。比如说第一段落是女主人公在低沉诉说,情绪悲伤而压抑;第二段落是对生活的挣扎、苦痛、悲愤之情;再现段落又回到悲伤和无助之中,同时又有痛楚之情和无力与命运抗争的绝望心境。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歌唱中既要求歌唱者调动全身心的激情同时又要求对这种激情加以控制,不可由于刻意地表现戏剧性而使得声音出现颤抖等不良现象,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二)演唱时的语气(哭诉叹气)
在这首充满悲剧情绪的咏叹调中,正确的歌唱语气和咬字能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如果在语气和咬字方面过于机械,不与剧情相结合,那么发出来的声音只能索然无味。女主人公在极度绝望和悲伤的情绪之下,语气是略带哭腔和颤抖的,这种处理方式具体体现在一些低音区和带有宣叙性质的音调中。例如在第一段落,“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演唱中要突出“死”、“冰”两个字的语气重音,这样才能凸现出“寂静”和“寒冷”的场景意义。“阵阵剧痛斑斑伤痕”八个字,咬字的爆破音要夸张一些,并给予一定的顿挫感,以此来体现主人公心灵的伤痛。在第二段落的第一个“滴滴洒在”四个字的处理上,由于节奏上的紧密,演唱者咬字要快速而清晰,语气要坚定,“洒”字要突出,使高潮处的戏剧张力加大。第二个“滴滴洒在”不同于第一个,这时要突出“滴滴”两个字,顿挫感要强。最后一句“哪里是我的路程”要略带哭腔,特别是这个“程”字,在哭诉中缓缓唱出这个字,要做渐慢处理。再比如第二段中两个“可怕啊”,要突出“怕”字,爆破音要明显,气息对抗性要大。总之,像这种语气的处理方式在《不幸的人生》中有许多,演唱者只有注意到细节处的语气和咬字的到位,才能使整首作品听起来感人至深、贴近人物角色。
(三)演唱时的音色(圆润柔美)
作曲家将子君的声音形象定型为抒情女高音,要求音色圆润、柔美,赋予歌唱性和流畅性;同时又要求在戏剧性较强的高潮处,能够运用富有激情的嗓音来表达子君丰富的内心世界,深刻地表现作品的戏剧性。歌唱者可以针对人物心理的变化适当地调节歌唱音色以表现作品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特征。
例如在第二段落第一部分“天真的爱情”中,二分音符的“爱”字一般情况下都做渐强处理,但是我们也可以采用由强到极弱的处理手法,稍微延长一下这个音符的时值长度,用抒情性的音色来着重体现作品的特征。这种处理手法有别于强音的热烈和激动,是着力表现女主人公在失去爱情后的失望和悲伤的痛苦心境,甚至有一些哭腔的意味。其实弱音音色在音乐上更能表达感情的极端化,它有引人入胜的效果,弱音的感染力往往比强音更生动、更感人、更深刻。再比如高潮的“啊”音,戏剧性要求较强,这时候歌唱要具有戏剧性的音色来表现歌曲的张力和感染力,音量加大,气息要稳稳地将声音托住,并且加大上软腭的对抗力量,使声音尽可能地通过头腔共鸣传出来。歌唱者要结合作品本身的发展变化和主人公的心理情緒去把握歌唱音色的选择,在抒情性较强的段落和偏重戏剧性的段落给予不同的艺术处理,这样会使作品的演唱添色不少。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6).
[5]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J].2000(1).